中铁装备郑州总装车间,隧道成套化专用设备正在进行产品下线前的最后调试。记者供图
车水马龙不只是生计,更是一个地方的生命。
近段时间,我省遭遇历史罕见的极端特大暴雨天气。目前,当务之急是做好灾后重建、灾后恢复,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降低次生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让被洪水冲击的地方早日恢复往常的烟火气。
防汛救灾是一场硬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同样是一场严峻大考。河南“稳”农业,着力帮助农民生产自救;“强”工业,助力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活”服务业,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暂停键”正在取消,“重启键”已经按下,熟悉的场景,正一点点回归人们的视线。
稳住三农“压舱石”
7月27日,担心新一轮降雨到来,彭良成又一次从郑州赶到延津县。作为新乡联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仓库里的4000多吨麦子始终牵动着他的心。一下车,他便直奔仓库排查隐患。
合作社今年和全省一起迎来大丰收,收获的8000多吨小麦已出售一大半。“颗粒归仓不易,不能让剩余的麦子泡水。”从17日到21日,彭良成一直坚守在仓库。由于暴雨前加固措施给力,仓库总算保住了。
今年,河南夏粮总产量达760.64亿斤,比上年增长1.3%,夏粮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牢牢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降雨,能否守住丰收成果,考验着各级粮库和部分农户。
身前是没膝的积水,身后存放着市级储备粮。郑州兴隆国家粮食储备库党总支书记王伟清晰地记得,面对重大险情,惠济区刘寨街道办事处、兴隆社区等部门出人出力出机具,从19日晚上忙到22日凌晨2时,库区积水全部排完,仓房和粮食无虞。
27日,从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传来好消息,全省粮食储备基本安全。
为安全上“锁”加码。全省粮食企业把粮仓仓门挡水板从0.75米加高至不低于1.5米,并密闭通风口。修复水毁防洪设施设备,备足防汛物资,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我省粮油产品市场供应稳定和粮食存储安全。
一手护夏粮安全,一手保秋粮稳产。
秋粮面积占我省全年粮食面积的47%,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45%,确保秋粮稳定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暴雨肆虐,洪水无情。近段时间,夏玉米、沿黄稻区水稻、大豆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截至7月23日,全省9%的秋作物受灾,0.3%绝收。
灾情就是命令。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紧急要求,我省迅速启动农业防灾减灾应急机制。
——加强抗灾指导,让农民群众手中有技。
省农业农村厅立即派出8个专家组和8个厅级领导调查组,对排除农田积水、病虫害防控、畜禽养殖防灾减灾等悉心指导;省农科院第一时间启动“农业科技服务月”行动,省、市、县三级农科系统科技人员深入受灾一线;玉米、花生、豆类、蔬菜等不同作物分区域灾后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迅速出台。
——全力组织救灾,让农民群众脚下有力。
各地不等不靠,组织各类机械开展生产自救,及时疏通沟渠,尽快排除田间积水。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工信等部门,积极落实种子、化肥、农药等抗灾储备物资。
——快速下拨资金,让农民群众心中有底。
7月21日,我省紧急下拨中央和省级财政救灾资金4000万元,支持农业生产救灾。在全面调度核实灾情的基础上,又向农业农村部专题报告灾情,再度争取救灾资金。
在新乡、安阳、鹤壁等地的重灾区,特别是地势低洼地块,积水较深,作物被淹。
荥阳市高山镇石洞沟村、许村受灾严重,不少地块的玉米齐刷刷卧倒在地,一些尚未成熟的花生果裸露在外。
农作物受灾,什么情况下需要改种?改种哪些作物?“淹水时间较长、大部分植株不能恢复生长能力和被洪水冲毁的地块,应及时改种生育期较短的绿豆、青贮玉米、鲜食大豆、速生蔬菜等。”省经济作物推广站副站长、研究员贺桂仁说,我省灾后作物改种技术指导意见已出台,要求各地对绝收农田及时改种补种,争取最大限度弥补灾害损失。
联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1.5万亩左右的花生,约有300亩受淹严重,合作社正在组织农户喷洒营养液。彭良成说:“看能不能把苗‘喊’过来,不能的话就改种蔬菜,绝不能让地闲着。”
挑起工业“铁扁担”
暴雨过后,大地热了起来;机器轰鸣,厂房忙起来了。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车间一尘不染,流水线整齐划一,员工身着白色工服,专心工作。经过500多道工序后,一部包装完好的苹果手机下线。
中铁装备郑州总装车间,一节火车般体积的巨大“圆柱”横放在车间里,直径10.33米的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正在紧张拆机,即将运往西藏拉林铁路施工现场。
听,机器轰鸣声渐次响起!随着一个个企业“火力开起”,人们熟悉的“河南制造”的红火场景逐渐回归视野。
自救,将损失“抢”回来,赢得企业快速复苏时间。
网络上,一篇“暴雨中的河南上市公司”的推文火了。郑煤机、太龙药业、安图生物、新乡化纤等知名企业,不同程度受到了内涝暴雨影响。企业职工不等不靠,纷纷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到生产一线抢险救灾,通电复产。根据最近公告披露,绝大部分公司生产已经恢复。
在郑煤机智鼎液压公司,已看不到渍水痕迹。回忆洪水侵袭的情景,工人们记忆犹新。由于洪水倒灌,泵房里所有电机均被水淹没,工人们连续奋战72个小时,才清除水患、恢复生产,将损失降至最低。同样在安钢集团,抢险排水昼夜不停,“三炉三机”生产已率先恢复,要快速平稳复产,抓住机遇夺高产增效益。
“此次河南大部分上市公司受灾主要是因为内涝,必须抢抓时机,组织企业生产自救,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河南证监局局长牛雪峰说。
互救,将风险“降”下来,实现社会发展良性循环。
制造业复工复产缘何重要?因为制造业是刷新服务业“颜值”的前提,也是筑牢农业“根基”的关键,它就像一根“铁扁担”,将三次产业打通,并承载资本、科技、就业等要素。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大局。按照省委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重要工作部署,河南经济战线闻“汛”而动,躬身入局做好服务员,将服务企业的重点迅速转移到帮助企业防灾减灾、恢复生产上来。
鹤壁市连日来遭遇特大暴雨,李子园食品、谷夫食品企业厂区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受损严重。“水电气通不通?沙袋、水桶缺不缺?”鹤壁市“万人助万企”第一指导服务组组长万学锋等人蹲点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恢复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新乡市防汛和发展两手抓,帮助大批煤电生产企业和水泥、钢材、墙体材料等企业优先复产,为灾后恢复重建和群众安置提供物资保障。目前,全市15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约75%。
一道道命令精准下达,一条条措施严格落实,为企业复工生产奠定基础。全省各地加足马力恢复生产行动背后,是乘风破浪、恢复生产的信心与决心。
救援,将责任“扛”起来,最大限度减少人财损失。
转移物资、抽水排涝……尽管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但企业受灾对正常工业生产仍然产生了巨大影响。有数据统计,全省灾情最重的郑州、新乡、安阳、鹤壁四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受灾超过1000户,损失超过60亿元。
伴随水情灾情缓解,制造业挺起经济脊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精神,迅速把精力转移到灾后恢复上,并积极伸出救援之手。
河南能源义煤公司恢复生产后,派遣21人组成救援突击队,协助郑州龙子湖校区专家公寓抗洪排水。队员们冒着危险跳入水中调试水泵,直至设备正常运转排水。
贾鲁河大坝出现溃口、阜外医院被积水围困、东四环有积水塌方、中原区一小区出现严重积水……每逢险情,启迪科服孵化的远渡无人机就会迅速起飞,即时监测地面险情信息,为地面救援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持。
工业是撬动经济发展的“总开关”。在这次特大洪涝灾害中,制造业自救、互救、救援相结合,在乘风破浪中积攒能量,撑起最强大的“安全伞”。
激活服务业“主引擎”
困难再大,只要有勇气和信心就都能跨越过去,就会迎来新发展。
7月26日,送货员李明伟终于把车开到了位于中原路西三环附近的丹尼斯超市门口。
规模中等的超市里,米面粮油蛋奶水果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满满当当、备货充足,急需补货的,正是李明伟运过来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麒麟西瓜、西梅、芒果等紧俏水果,成百件加急送货。”当天,从比利时列日出发经二连浩特入境的中欧班列(郑州)回程班列顺利抵达郑州,拉回了啤酒和牛奶等新鲜“洋货”。
虽然仅仅压抑了几天,商场超市却已迎来“报复”式消费。
在街边吃串串,在商场里喝奶茶。当前,城市复工复产提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服务业正在尽快恢复“元气”。
“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7月21日,一则“郑州暴雨电影院留上千人过夜”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浏览量高达1.2亿人次。20日深夜,当整座城市被暴雨侵袭,近千名市民受到了这家影院的温暖拥抱。这一暖心的举动,让网友频频点赞、热议连连。“我们做的事情微不足道,却得到这么多的人认可。”影院负责人杨震有些“意外”。
重庆人王成在丹尼斯花园店附近经营一家平价川菜馆,回忆20日当天的情景,他说:“在重庆老家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雨。因为店里地势高,没有进多少水,想着饭店十多年来靠着周边上班的老主顾才发展起来,很多人那时都困在办公楼吃不上一口热饭,21日中午我就从住的地方蹚着齐胸口的水,过来营业了。”
崔春阳是一名新晋的外卖小哥,暑假没有回家在郑州勤工俭学,27日上午接了12单。他告诉记者,这是他暴雨后跑单的第一天,“比平常的单子多许多,大家在家里窝了几天,嘴馋啦。”没聊几句,一个小伙伴喊他:“来单了!”这位00后小伙,立马骑上电动车飞驰而去。
在当前天气形势复杂,又正值“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阶段,如何发挥好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的作用?想必人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必须让消费者有地方消费、有产品消费、有兴趣消费。
消费的作用不仅在经济,也在文化,消费是一种文化传播方式。
7月27日,河南博物院恢复全面开放。与此同时,华夏古乐演出、中原国学讲坛及其他社会教育服务正常进行。值班保安邹林告诉记者:“上午来了大概两三百人,平常预约人数半天就有3000多人,不过能正常开馆,还是感觉蛮高兴的。”
云台山景区组成了350人的抗洪抢险队伍,日夜不停奋战在防汛和复工一线;红旗渠风景区争分夺秒清理游览步道;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同时进场38家施工单位1250余人,全面启动灾后重建工作……当前,我省不少景区正抓紧进行灾后生产恢复,力争尽快具备开放条件,以完美的姿态重新迎接游客。
河南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们有庞大的消费者队伍,只要假以时日,活跃的文旅市场何愁火不起来?
这“烟火气”里,有喧嚣和热闹,更有信心和希望。(记者 孙勇 栾姗 陈慧 陈辉)
责任编辑:王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