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档案馆新馆 部分档案国内首次公开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1-06-10 07:29 来源:河南日报

省档案馆新馆 部分档案国内首次公开

省档案馆中展出了豫剧名家穿过的各类戏服 图片均为记者供图

省档案馆新馆 部分档案国内首次公开

工作人员在修复档案

  把梨园舞台搬进来,把百家姓收录进来,把珍贵的档案修复好,把河南的档案展出来……

  6月9日,第14个“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省档案馆新馆,了解档案的“故事”。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之时,省档案馆新馆依托馆藏的红色档案,推出了“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档案文献展。1600平方米的主题展展厅里,陈列着535件档案文献、照片和实物。

  这些档案,是工作人员从中央档案馆、省档案馆精选出来的。整个展览集中展现了我党近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守初心使命、不断开拓前行的光辉历程,反映了河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涌现出的著名英烈、先锋模范的光荣事迹和新时代的建设成就。

  其中,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的手稿等部分珍贵档案,首次在国内公开展出。

  沉浸式体验厚重河南

  走进戏曲档案展展区,耳畔响起的是豫剧《朝阳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捐赠的戏服。在展出的实物档案中,有豫剧表演中不同角色穿戴的戏服和发饰,也有传统戏曲的演奏乐器,给人一种走进豫剧后台的感觉。

  整个展区的设计注重参访者的沉浸式体验感。在展区的最后,设置有小型戏台和VR换装体验区,参访者还可亲自登台体验一把。

  省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新馆的设计按照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等“五位一体”要求,融合了档案保护、档案保管、电子档案等功能。

  数字档案馆让服务更便捷

  如何更好地保护、保管、利用好档案?省档案馆新馆立足办实事宗旨,建成了数字档案馆,并入驻省政府“豫事办”政务服务APP,群众可以随时随地掌上查阅和利用开放档案。

  此外,依托政务云搭建的“云上数字档案馆”,省档案馆新馆为立档单位提供了线上电子档案移交、查阅的可能。目前,河南省数字档案馆是首批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的五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之一。

  据了解,为迎接“国际档案日”,省档案馆面向社会公布了19万条开放档案目录。(记者 石可欣)

  新闻1+1:

  “宝藏”档案再现地质学家与我省不解之缘

  平顶山矿区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黄河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巩县(今巩义市)大型铝土矿为保障国家对铝土矿的需求作出重要贡献。你可知道,咱河南的这些“宝藏”与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冯景兰先生、张伯声先生关系密切。

  6月9日是第14个“国际档案日”,省自然资源厅举办“档案话百年”活动,一批上世纪的珍贵自然资源档案首次公开露面。人们惊叹于我省丰富自然资源的同时也惊喜地发现,中原的许多“宝藏”上深深镌刻着知名地质学家的印记。

  在《豫西地质矿产简报》前,不少人驻足观看。这份简报是由冯景兰、张伯声编制的。1950年,两位先生受河南省人民政府邀请,对豫西地质矿产资源进行考察,历经数年编写完成了这份简报。它对平顶山大型煤田、巩县大型铝土矿的发现起了重要作用,也为三门峡黄河大坝选址提供了重要建议。

  展览中,一份全英文的报告令人眼前一亮。这是瑞典地质学家新常富在1916年9月编写的《河南煤田及煤矿业初步报告》,它概述了当时河南的煤田分布情况和煤炭工业发展状况,报告所附的地质图是河南自然博物馆保存的时间最早的、唯一绘制在绢帛上的地质图,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这些档案虽已泛黄,却历久弥新。我们年轻一辈要学习老一辈地质学家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在现场观摩的90后卢博豪说。

  档案资料是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兴辽表示:“要保存保管好档案,深入研究档案,发挥好档案的价值,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记者 赵一帆)

责任编辑:陈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