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1年5月18日10: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开局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谱写新时代民政改革事业发展新篇章。
发布内容:介绍“十三五”民政改革事业取得的成就以及“十四五”期间民政领域的重大规划和主要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鲍常勇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尚英照 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
孟令武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高东海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党培红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黄守玺 濮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马同和 宁陵县委副书记、县长
主持人:
牛素玲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 牛素玲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民政工作大省。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系列的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我省“十三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成就以及“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的重大规划和主要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鲍常勇先生;
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尚英照先生;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孟令武先生;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东海先生;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党培红女士;
濮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守玺先生;
宁陵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同和先生。
首先,请鲍常勇先生介绍总体情况。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鲍常勇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省民政工作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现将2020我省“十三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成就以及“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十三五”时期,全省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全省民政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荣获“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优秀省份”,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被评为“好”的等次,被民政部、财政部评为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省份。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是河南民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五年。全省共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88亿元,7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连续两次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制度,救助人数达133.7万人次。守牢了民生保障底线。“十三五”时期是河南民政求新求变求突破的五年。多项惠民政策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建立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推动出台《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建立了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全面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全面实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殡葬惠民政策实现全覆盖。“十三五”时期是河南民政扎扎实实打基础的五年。加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兜底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养老项目84个,资金8.2亿元。连续3年将“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累计建成规范化社区2500个,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十三五”时期是河南民政补短板求突破的五年。开展全省民政工作“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加强基层民政服务机构风险隐患排查,反馈整改问题上万条,5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在全国先行部署乡镇敬老院安全、清洁、温暖、文化、康复“五大工程”,彻底改变了全省敬老院面貌。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十四五”时期,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奋力谱写民政事业发展新篇章。
一、聚焦脱贫攻坚,持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坚持和完善基本民生保障制度,健全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聚焦特殊群体,着力完善关爱保护体系。提升残疾人福利水平。推动建立“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到2025年,8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6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加强儿童关爱保护。到2025年,确保每个省辖市有一所集“养治教康+社会工作”于一体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强化“互联网+”寻亲服务,推进长期滞站人员落户安置。
三、聚焦群众关切,着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把养老服务设施按标准纳入规划,5年内,力争实现全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将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四、注重强基固本,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加强“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建设。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5年内,实现所有县(市、区)社会工作全覆盖。积极推广“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
五、注重便民利民,不断提升基本社会服务能力。推进婚姻登记便民利民服务。深入探索“互联网+婚姻登记”,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加强区划地名和界线管理工作。围绕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局,稳慎推进区划调整工作。切实加强地名命名更名管理。深入推进平安边界建设。
六、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增强民政事业发展活力。加快数字民政建设。全面实施“互联网+民政服务”。深化殡葬改革。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倡树文明殡葬新风。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从制度上确保基层民政部门有平台办事、有钱办事、有人做事、有场所服务。
新蓝图前景美好,新征程催人奋进。做好“十四五”时期民政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周密谋划好“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中彰显民政力量!谢谢!
牛素玲
谢谢鲍厅长的详实发布!接下来是现场提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本次新闻发布会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媒体。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我们了解到,“推进社会工作服务站乡镇(街道)全覆盖”被写入了河南“十四五”规划纲要。请问,目前河南这项工作的推进情况如何?谢谢。
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 尚英照
谢谢你的提问。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服务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行动,是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加强民政基层基础的有效手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动乡镇社工站建设”。民政部召开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会议,李纪恒部长要求““十四五”时期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社工站建设,取得明显工作成效,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纳入“基础能力和民生补短板行动”。戴柏华副省长对社工站建设做出专门批示,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措施,推动建设任务按期圆满完成”。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将社工站建设工作纳入相应规划和纲要,推动任务落实。
二是各级民政部门积极行动。各级民政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周密安排部署。一是制定方案。省民政厅出台社工站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了“一年起步、两年铺开、三年建成、五年提升”的社工站推进思路。全省已有17个省辖市和7个直管县(市)出台了本地社工站建设政策文件。二是确定试点。全省有512个乡镇(街道)列入首批试点,落实项目资金5500余万元,建成示范性社工站70个。其中,漯河市为整市推进,郑州市金水区、管城区、中原区、郑东新区以及汝州市、宁陵县、温县为整县(市、区)制推进。三是有序推进。各级民政部门通过抓标准建设、抓专业服务、抓宣传推广、抓队伍建设,确保了试点工作的稳步有序高质量推进。
三是示范性站点建设推动社会工作服务蓬勃发展。一是初步建立了一批基层民政公共服务平台。各地积极整合儿童之家、日间照料中心、为老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推动社工服务向基层延伸。二是实施了一批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全省100多家社工机构、5000余名社会工作者,建立300多个社会工作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助力疫情防控。郑州市组织开展“护童行动”,为205名和2346名困境儿童,开展政策宣传、心理辅导、社会适应等服务。三是培养了一批基层民政服务力量。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数量快速增长,民政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四是打造了一批社会工作服务先进典型。各地积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涌现出一批优秀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工先进典型。
目前,全省社工站建设工作刚刚起步,下一步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要积极宣传社工站建设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氛围,汇聚起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强大合力。二要加强督促指导,推广试点经验。要加强督导调研,及时评估社工站试点工作成效,优化功能定位、建设标准和服务内容,总结推广各地先进工作经验,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社工站。三要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任务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压实工作职责,确保社工站建设按期圆满完成。
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民政事业长远发展,事关民生福祉与社会建设质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新实践,奋力开创河南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新局面!谢谢大家!
中新社记者
在各种养老方式中,居家和社区养老最受老年人欢迎,也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主要选择。请问,我们目前在这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具体的考虑?谢谢。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孟令武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注。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8.7%,对比上一个十年,占比提高了5.44个百分点,同时,呈现出低龄老年人数量多,整体健康和文化水平较高等特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养老服务方式中,90%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因此,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聚焦群众关切,进一步补齐服务设施短板,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提高服务品质,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更加方便可及。“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要求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100%,力争到2025年,90%以上的街道建成一个兼有嵌入式养老机构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既能让老年人在社区享受服务,也能由社区服务点为老年人上门服务,让全省老年人享受“15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满足老年人就近、就地养老服务的愿望。
二是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更加高效智能。全省已投入4137万元,支持17个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今年3月,我省上线智慧养老服务地图,通过地图可以查询全省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街道养老设施的详细地址、咨询电话、空余床位等信息,方便了老年人及其亲属查询。“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打造省市县三级互通的智慧养老服务网络,为全省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点菜式”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共享智能时代的美好生活。
三是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更加全面优质。培育支持各地发展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服务机构,在现有日间照料中心多数局限于提供文体活动、功能相对单一的基础上,增加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等服务内容,让老年人享受集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在服务品质上下功夫,构建精准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精准化服务。
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十四五”期间,全省民政部门将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主动担当作为,努力提高我省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都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战略部署,请介绍一下,河南民政部门下一步将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谢谢。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高东海
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关注。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特别是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担当作为、提质增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民政领域落地见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民政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制定具体举措,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中央及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兜牢民生底线,将266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广泛动员慈善力量和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制度,将农村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三是创新社会治理,指导全省各地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四是夯实基层基础,持续加强农村民政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指导农村社区扎实开展疫情防控。
关于下一步工作,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扎实推进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低保等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健全完善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切实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二是大力实施民政领域乡村建设行动。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统筹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加强农村民政服务设施建设,做好民政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三是持续创新乡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持续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深化殡葬改革,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夯实基础。谢谢!
中国网记者
我们了解到,《民法典》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都赋予了民政部门更多的职能,请问,在“十四五”期间,在推进儿童福利和保护工作方面,我们有何打算?谢谢。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党培红
谢谢你的提问。两法的实施赋予了民政部门两项崭新工作。一个是落实国家兜底监护责任,另一个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牵头职责。这意味着民政部门负责的儿童工作已经由过去面向特定儿童群体的福利扩展为儿童福利保障和面向所有有需要未成年人的关爱保护工作。
为落实好国家和法律赋予民政部门儿童工作的新职能,“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在贯彻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困境儿童分类保障
一是完善儿童福利保障制度。逐步拓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保障范围,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提高精准化保障、精细化服务水平,确保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应保尽保;二是推动建立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二、完善儿童福利服务设施
一是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实现优化提质和转型发展。确保每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都建有一所儿童数量适当、设施设备齐全、内部管理规范的集养育、治疗、教育、康复、社会工作于一体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二是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力争每个省辖市、每个县(市)都有一所实体机构开展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三是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力争“十四五”末儿童之家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三、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机制
一是推动建立各级政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二是指导乡镇(街道)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支持村(居)民委员会设立专人专岗,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三是指导村(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等及时报告和处置儿童监护缺失、监护不当的事件,夯实强制报告制度;四是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指导基层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委会落实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信息动态更新、督促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主体责任以及探访巡查精神慰藉等关爱保护措施;五是支持、培育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确保到“十四五”末每个县(市)都有一所专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的社会组织。谢谢!
大河报记者
我们知道,目前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但低收入困难群众还将长期存在,稍不注意就容易再度滑入贫困。请问,下一步我们将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谢谢。
党培红
谢谢你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脱贫摘帽后,民政部门保障的对象范围更加广泛,除了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临时救助对象之外,还增加了包括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等在内的低收入人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落实好“四个不摘”要求,将农村社会救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在保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重点抓好救助对象“渐退期”“分类施保”“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落实。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范围。按照民政部要求,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和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避免因“脱保”“漏保”等造成规模性返贫。
二是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社会救助为支撑、急难社会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统筹衔接、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完善临时救助和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导致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靠自身和家庭无力解决,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过渡性生活保障。深化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逐步将低保、特困、小额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开展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在居住地申办社会救助、村(社区)组织主动救助、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三是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力度,为有需要的救助对象提供心理辅导、社会融入、资源链接等服务。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完善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探索建立社会救助资源库,提升社会救助信息化水平,推进依申请救助向主动发现救助拓展,促进救助管理更规范、服务更温暖。谢谢。
河南日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濮阳市历来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在全省率先实施“党建+社会救助”改革,成效很好。请介绍一下濮阳在这方面的具体的经验做法?谢谢。
濮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黄守玺
近年来,濮阳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兜底保障功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关于濮阳市社会救助工作成效和做法,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第一句话:兜底保障取得新成效。我市先后出台了《濮阳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三十条意见》《濮阳市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聚焦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贫困边缘户三类群体,落实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实施动态监测管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来,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低保金5.9亿元、特困供养金1.7亿元、临时救助金0.28亿元。
第二句话:制度设计取得新进展。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濮阳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新机制,构建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社会救助为支撑、急难社会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新体系,形成分层分类、城乡统筹、制度完备的社会救助新格局,为全市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句话: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制定下发了《濮阳市实施“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党建引领、资源统筹、政策创新”的工作思路,明确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农村“四议两公开”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内容,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社工站项目实施方案,加强了党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增强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4月15日至16日,河南省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经验做法被全省推广。
第四句话:补助水平得到新提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短期波动、发放补贴,持续上涨、调整标准”的原则,建立并适时启动了动态调整机制,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使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2016年至2020年,我市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增长19.2%,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增长34.8%;农村特困分散供养年补助水平增长84.7%,集中供养年补助水平增长了一倍。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下一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濮阳市将继续奋勇争先、守正创新,奋力谱写“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谢谢!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目前,一些农村地区依然存在婚丧嫁娶中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宁陵县作为婚俗改革的老典型,在婚俗改革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请您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另外,今年4月,民政部确认宁陵县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 请问,下一步我们将如何更好地推进婚俗改革工作?谢谢。
宁陵县委副书记、县长 马同和
非常这位记者的提问以及各位在座媒体对宁陵的关心和支持。从2016年开始,宁陵县开展了婚俗改革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21年4月7日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县里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婚俗改革活动领导组,制订下发了实施方案。组织、宣传、工会、团委、妇联、民政等部门积极参与,乡镇、村(居)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在全县形成了县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利用村头广播、宣传栏、文化墙等开展宣传,营造深厚氛围,婚俗改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是打好基础,建好阵地。建造有县移风易俗文化展馆、村史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宴会厅等场所。对全县364个行政村的历史文化进行挖掘,编印出版了《宁陵县村史》。对婚姻登记机关进行了升级改造,按国家5A标准配有家庭辅导室、调解室、颁证大厅等,全力打造新时代婚姻登记场所。
三是示范引领,开展活动。拍摄全家福,开展“婚俗改革赶大集、进企业、进社区”志愿服务和讲家风故事、晒家风家训等活动。举办集体婚礼和“零彩礼”相亲,县主要领导亲自为新人证婚,爱心企业为新人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开展“乡贤、孝贤”“好家风、好家训”“好婆婆、好媳妇”“十佳道德模范”等多项评选活动。
四是制定标准,严格处罚。纪检监察部门对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红白事划定“红线”;组织部门将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纳入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将婚丧事操办纳入村规民约,制订红白事操办章程,明确标准、规模和处罚措施。倡导制订彩礼限高标准和红白事带客标准。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措施,再推进再提升,把婚俗改革持续不断地做好、做扎实。
一是抓宣传引领。继续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在县电视台开设专栏,宣传相关政策和典型做法,播发公益广告,刊发公开信,进行正面引导。开展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进家庭、进社区、进村庄、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依托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宣传教育。
二是抓制度建设。落实定期研究工作制度,完善党员干部管理制度,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规章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倡导推行彩礼限高标准和红白事带客标准。
三是抓守正创新。积极推动结婚颁证服务创新,建立颁证制度。在迎宾公园建设室外颁证广场和相亲广场,打造宁陵“网红打卡点”。制定就业优惠政策,以就业创业促婚恋实现。挖掘整理地域婚俗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整理出版相关书籍。深化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创新评选形式,调动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四是抓巩固提升。继续加大试验区的投入力度,建设村史馆、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宴会厅,拍摄全家福,挖掘各村历史文化。定期组织举办集体婚礼和青年相亲等活动,以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婚恋观。
我先介绍到这里,感谢上级党委、政府和媒体朋友对宁陵的关心和支持。
牛素玲
谢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实回答!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心关注的问题,发布会结束后可以与省民政厅联系,进行深入采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工作是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扶危济困的德政善举。通过刚才的发布,我们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全省民政工作将构建起制度更加完备、体系更加健全、覆盖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相适应的民政事业发展新格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进一步增强。在此,希望各新闻媒体能够持续关注我省民政事业发展,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传播民政好声音、传递民政正能量,让民政形象温暖民心、深入人心,为全面推动“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责任编辑: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