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嘹亮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这里寻访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1-05-13 13:48 来源:河南日报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这里寻访

5月8日,周口市建设路实验学校的学生在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参观。(记者 师喆 摄

  开栏的话

  对中原这片热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亲自为新时代河南发展指路领航,提出重大要求、擘画美好蓝图。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全省上下始终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无论是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田铺大塆传统村落、大别山下的油茶园,还是黄河岸边、郑州煤矿机械集团,都呈现出巨大的变化和良好发展势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追寻亿万中原儿女逐梦前行的生动探索和实践。

  立夏刚过,天朗气清。

  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馆前刚加宽过的道路两侧停满了来自郑州、周口、驻马店等地的大巴。

  博物馆讲解员黄晶说,这样的场景在这里已是常态。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视察时,第一站就来到了这里。循着总书记的足迹,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聆听红色故事,探寻革命历史。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这里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万多名游客。

  在黄晶眼中,博物馆不仅设施配备更齐全,展品陈设更丰富,更关键的是游客思想的转变。

  “以前游客以中老年人居多,大家更多是把这里当成景区来游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后,参观的年轻人明显多了,求知学习的氛围浓厚了,我们也更加意识到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黄晶说,有时游客问的问题他们答不上来,就在下班之余找专家“恶补”,一定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

  建党百年之际,这里的革命故事让许多前来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人们激情澎湃——

  少年人流泪了。周口市建设路实验学校七年级的230多名学生在这里研学,他们人手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故事。

  “红薯地里埋银元”“糊满泥巴的土地法大纲墙”……13岁的小雪,本子上除了红色故事,还有被泪水洇出的一朵朵墨色“花朵”。“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和社会都有用的人,不让先烈白白流血牺牲。”她说。

  青年人感动了。温县城市管理局的小李,特意穿着红军军服前来参观。“原来大别山深处有这么多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有些故事我只在课本或电视上了解个大概,比如刘伯承元帅不打麻药做手术,还有很多对我来说从未听说过。”

  深受震撼的她不禁感慨:“这些革命故事让我忍不住想,如果换作我,会有怎样的选择?”

  青年人思想被触动后的自问,正是刘小妹等人想要努力达成的。2019年,作为红军刘名榜的孙女,她和多位红军后代、革命先烈家属一起,受到了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总书记嘱托我们,要把先烈的故事讲出来,特别是多讲给年轻人,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刘小妹回忆道。

  为了总书记的嘱托,为了更好地宣讲大别山红色故事,2020年5月,新县“英雄山党支部”成立了。这个特殊的支部有12名党员,包括刘小妹在内的9人是红军后代。

  “我们这个党支部,更是红色精神宣讲团。”刘小妹说,一年来,他们进学校、社区和企业,作了600多场宣讲。“每讲一次,都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

  刘小妹还被博物馆请来当义务讲解员。“这是我们继承弘扬红色精神的举措之一。”副馆长黄恩霞介绍,博物馆目前重点推进的另一项工作是收集文物背后的故事,用影像的形式“抢救”、留存一些相关当事人口述历史,“这将是博物馆不可复制的红色记忆”。(记者 胡巨成 师喆)

  记者手记

会它千顷澄碧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博物馆不大,却是一扇青年人与百年党史对话的窗口。留言本儿上的落款,不少是在校大学生。

  有人感叹:“曾经在书本上看到的党史,如今仿佛亲身体会到了。党史就应该是这样鲜活的、有温度的!”

  有人致敬:“那么多烈士正青春时英勇牺牲,是他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我们怀念他们、感激他们。”

  也有人发问:“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该如何担当起我们的使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走出博物馆,看到一队队鱼贯而入的年轻人,记者不禁想起总书记的著名词句: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记者 胡巨成 师喆)

责任编辑:李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