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施行一周年新闻发布会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1-04-29 09:06 来源:省政府新闻办

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1年4月29日10: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施行一周年”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介绍《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施行一周年的有关情况及具体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文生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林 嵬 新华社河南分社党组成员、副社长

  黄红霞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高喜东 漯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杨长军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主持人:

  郑延保 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

FldB2ea52o00gqMRDT2Q77DJyk-n.jpg

  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 郑延保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为增强社会诚信意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信用水平,2020年5月1日,我省颁布实施了《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一年来,全省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全省诚信建设呈现出快步推进、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诚信水平和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条例》实施以来的贯彻落实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文生先生;

  新华社河南分社党组成员、副社长林嵬先生;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黄红霞女士;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杨长军先生

  漯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高喜东先生;

  首先,请刘文生先生介绍《条例》贯彻落实情况。

刘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刘文生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河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于2020年5月1日正式施行。一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条例》,省发展改革委全面履行社会信用工作主管部门职责,认真组织实施《条例》“1+4+5”专项行动,即以宣传贯彻为1条主线,以配套制度设计、行业信用管理、区域立法实践和标准规范体系为4个主攻方向,重点推进信用信息归集、信用监管、信用行业发展、信用环境建设和信用主体权益保障等5个领域依法建设、依法规范、依法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取得新的成效。下面,我主要介绍五个方面情况:

  一是营造《条例》宣传氛围。省发展改革委先后联合省纪委监委、省交通厅等单位开展“信用·让中原更出彩”主题展览;会同新华社河南分社开展贯彻《条例》典型案例评选暨厅(市)长谈信用活动;组织撰写出版《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释义》;组织开展《条例》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共场所“五进”活动,累计举办专题培训、讲座、展览等200余场(次)。各地各部门政务服务大厅、地铁、车站等滚动播放《条例》公益宣传和微动漫视频超过2000小时,营造了知信、守信、用信的社会氛围。

  二是完善信用法规制度。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各部门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省、市、县三级统一的《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目录》,覆盖42个部门和行业领域,以及水、电、气、暖等6个公共事业领域,7300个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制定出台了《河南省信用信息平台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信用信息平台网络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20余项制度。加快研究制定信用技术标准,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代码集、查询服务规范和共享技术规范等地方信用标准已立项评审。

  三是增强信用基础支撑能力。全省信用信息平台坚持“数据为基、应用为本、创新为魂”,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持续提升“信用+大数据”服务功能,“1+18+10”一体化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体系基本形成。目前,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归集各类信用数据突破50亿条、共享数据量位居全国第1,“信用中国(河南)”累计点击查询量突破3.2亿次,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的2020年信用信息支撑中小微企业融资和“放管服”改革观摩会上,取得了全国第2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全国一体化建设示范性平台网站”称号。濮阳、漯河市级平台分别获得“标准化平台网站”和“特色性平台网站”称号。

  四是推进信用监管。加快构建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信用监管机制。在事前环节,组织各级各部门梳理适用信用承诺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积极推广“审批替代型”“容缺受理型”等5类信用承诺,开发建设信用承诺管理系统,归集信用承诺信息221万条;在事中环节,建成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系统,初步完成4类主体、覆盖218万家企业、1.4万个政府机构、8.8万家事业单位和12万个社会组织的信用综合评价,为行业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提供参考;在事后环节,省联合奖惩系统与51个部门(行业)单位的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127个业务系统实现全流程嵌入,累计信用核查2185万次。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建立全省统一的公务员录用、调任人选社会信用记录查询机制,目前已开展69批次、2410人次查询。

  五是倡导信用惠民便企。实施“信豫融”综合信用服务提质工程,组织开展河南省“861”金融暖春行动,围绕先进制造、脱贫攻坚等8个重点领域,推动金融机构依托“信豫融”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目前,平台累计入驻金融机构248家,企业2万余家,发布金融贷款产品155个,支持近9000家企业获得信贷732亿元。实施“信易+”守信激励创新工程,开发“信易行”“信易游”“信易租”“信易医”等守信激励信用服务产品共9类22项,在优先出行、景区服务、简化流程、免交押金等方面提供信用便利优惠服务100余项,让信用建设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中,全省信用工作部门加强信用监管和服务,密切监测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严重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失信行为,开展信用核查5000余次,实施失信惩戒20余次。开通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 “一企一策、专人办理”的信用修复“绿色通道”,26家企业完成在线零接触信用修复。“信用中国(河南)”网站开设“抗击疫情诚信光荣榜”,公布先进个人1989名、先进企业383家,公示疫情防控诚信典型案例等相关信息1000余条。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河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信用成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靓丽底色。

  谢谢大家!

  郑延保

  谢谢刘主任的介绍。现在,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本次新闻发布会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请记者朋友在提问前,先通报一下自己所代表的新闻媒体。

  中国网记者

  建立严格规范的医疗卫生行业信用监管制度,是推进医疗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请问,在加强医疗行业信用监管方面,我们都采取了哪些举措?谢谢。

黄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黄红霞

  谢谢你对我省医疗行业的关心关注!近年来,卫生健康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完善归集卫生健康信用信息为基础,以落实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诚信医疗主体责任为重点,探索推进卫生健康信用评价分类监管工作,为全省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监督执法保障。

  一是编纂完成卫生健康信用信息目录。我委按照《信用条例》信用信息工作要求,对所有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事项遵循“应公开、尽公开”原则,对照“权责清单”,围绕医疗机构登记、执业医师注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9个方面进行全面梳理,明确信息主体共享属性、性质类型、数据类型,编撰完成卫生健康“信用信息目录”和“双公示”目录,为医疗卫生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高质量完成信息归集和双公示工作。着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全面归集了医疗机构、医生、护士的电子注册信息,全省卫生监督检查及行政处罚信息,2019年向省大数据平台归集数据340万条。成立 “双公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双公示”信息管理员和信息审核员“双员”制度,负责做好信息推送、维护、修复等工作,确保上传信息及时准确。所有应公示事项自决定做出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全量上传,接到异议信息申诉3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目前我委“双公示”信息数据均及时上传至信用河南网站进行共享,上传完整率、及时率和正确率均达到100%。

  三是推动医疗机构落实依法执业、诚信医疗主体责任。牵头起草《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9〕41号),推动医疗机构践行依法执业承诺,落实依法执业主体责任。目前,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依法执业监督科,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加强医疗机构执业自查。医疗卫生机构在依法执业、服务质量和安全、行风建设等方面自律性明显增强。

  四是探索建立信用评价分类监管制度。确定平顶山市、郑州、许昌、驻马店4个市为“信用+综合监管”试点市,探索将信用结果应用于日常监管。郑州市推进信易批、信易监督和信易医疗,对守信市场主体在行政审批中实行容缺受理,在监督检查中减少监督检查频次,实现了分级分类监管。平顶山市根据现场评价、年度校验、投诉查处、日常监督等信息,综合评定医疗机构信用等级,在“信用平顶山”等媒体进行公示。对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我委及时在全省推广复制。

  五是创新“智慧卫监”在线监管新模式。全省确定3批、26家单位开发“智慧卫监”信息系统,涵盖医疗美容、放射卫生、医疗废物、医疗机构多元化监管等项目,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不同监督对象分类实施在线监督,扩大了监督范围,提高了监管效率。郑州、平顶山、新乡、鹤壁等市将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卫生监督部门监督检查、行业自律评价、社会投诉举报查处等数据信息综合后,对医疗机构进行信用评分评级,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以“智慧卫监”助力综合监管效能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部署,主动履职,积极作为,切实落实《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为打造我省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健康中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

  人民网记者

  《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明确,要加强信用监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社会信用水平。请问,市场监管部门是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的?谢谢。

杨

  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 杨长军

  谢谢你的提问,感谢新闻界朋友们一直以来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建成了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支撑、以信息归集和信息公示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手段、以信用约束为抓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信用环境。

  一是建成和完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筑牢信用监管支撑平台。截至目前,公示系统累计访问量达到62.5亿人次,已成为社会各界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对企业实行社会监督的基础平台。

  二是积极推动涉企信息归集共享,不断夯实信用监管基础。发挥涉企信息归集联席会议牵头单位作用,先后与68个省直部门和中央驻豫单位签订了信息归集共享协议,将分散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信息进行归集共享。目前,公示系统归集了806万户市场主体相关信用信息,全方位、多维度的使用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极大节约了社会成本。

  三是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市场监管的基本手段和基本方式,着力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制度。搭建全省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并推广应用,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领域共有3659个相关单位使用该抽查平台。会同省发改委、卫健委等27个市场监管领域的相关部门印发了联合抽查事项清单。2019年以来,全省各级相关部门利用省级抽查平台组织双随机抽查1277次,共抽取检查对象33.3万户;组织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149次,抽取检查对象7599个;公示各类抽查检查信息365万余条。

  四是积极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不断提升智慧监管的能力。依托公示系统对企业信用风险实行自动判别和分类,并将分类的结果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相结合,对不同风险类别的企业设定不同的抽查比例和频次,实行差异化监管和精准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

  五是持续推进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目前,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19.5万户,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8.2万户。对因违法违规被有关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纳入联合惩戒范围,累计限制失信被执行人45958人次。

  六是探索并出台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机制,为市场主体重塑信用提供路径。积极建立完善信用修复机制,探索创新,先行先试。2018年9月,我局率先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开展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工作,鼓励企业自我承诺、主动纠错、重塑信用,成为监管与服务融合创新的一个亮点,受到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的通报表彰。截至目前,全省累计通过信用修复机制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信息27230条、企业15513户。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按照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履责,敢于担当作为,切实把《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规定的各项制度、要求落到实处、干在实处,为打造我省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近年来,漯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施行一年来,漯河市在落实《条例》要求方面都做了哪些探索,成效如何?谢谢。

高

  漯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高喜东

  谢谢你的提问和对漯河的关心关注!漯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施行以来,漯河市以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为契机,持续完善重大问题的高层协调推动机制、责任落实的通报督查机制、严格的奖罚机制和坚实的保障机制,在信用监管、信用惠民便企、信用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政务诚信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已经成为漯河市改善营商环境、创新政府监管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强大支撑。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持续完善平台功能,筑牢信用体系“基础桩”。持续加大对信用体系建设,尤其是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的投入力度,应用数字化关键技术,不断完善信息归集公示、联合奖惩、“信易+”应用等功能,创新打造“合同贷”信用融资功能,推动政、银、企深入对接。漯河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先后荣获“全省示范性平台网站奖”和“全国特色性平台网站奖”。

  二是信用承诺全覆盖,打通政务服务“快车道”。已累计归集公示信用承诺信息40万余条,梳理“一证通办”事项106项、全流程网上办理事项923项、“一窗”分类受理事项690项、“无差别全科”受理事项575项。适用信用承诺事项296项实现了“一张承诺书、一次全办好”,节省了企业成本,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

  三是分级分类广应用,助力市场监管能力提升。已在36个领域出台了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由点到面完成53000余家企业信用风险分类评价,并在企业红黑名单认定、融资贷款等活动中具体应用,切实让“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手段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漯河市成为中部地区唯一国家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市。

  四是融合食品产业,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立足“中国食品名城”的做大做强,以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企业——双汇集团为标杆,将双汇诚信自治模式推广到整个食品行业中,建立食品产业专项信用风险指标体系,对上下游产业链关联企业开展信用评价,引领食品企业加强信用建设,强化从生产原料源头到产品销售全过程的信用约束体系,构筑安全放心的食品信用保障。漯河市成为全国唯一“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双试点市。

  媒体朋友,《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更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漯河市将持续贯彻落实《条例》要求,以制度体系完善、数据扩面提质、监管效能提升、应用场景拓展、示范试点创建和信用环境共建共治六大重点领域为突破,着力探索极具漯河应用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为河南省信用体系高质量建设做出漯河贡献。谢谢!

  河南日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前段时间推出了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暨厅(市)长谈信用活动,新华社旗下中国经济信息社承办了这项工作,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谢谢。

林

  新华社河南分社党组成员、副社长 林嵬

  谢谢你的提问。自《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实施以来,全省上下围绕贯彻落实《条例》主动作为,在信用监管、信用惠民便企、信用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政务诚信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宣传推广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积极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和社会环境,省发展改革委、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开展了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暨厅(市)长谈信用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充分展示了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信用典型案例征集评选得到了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省辖市、各省直管县(市)的踊跃参与和申报。前期共推荐案例286个,案例涉及信用监管、信用惠民便企、信用联合奖惩、政务诚信建设和企业信用管理等方面,类型丰富,亮点频现,成为全面总结梳理全省各地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的重要参考。借此机会,我简要介绍一个典型案例,如河南省医疗保障局推荐的案例《建设医保信用体系创新基金监管机制》中,开封市作为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按照“一个平台、信息共享、应用拓展”架构,完善医保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创新推进智能监控和数据支撑。同时,充分反映民情民意,开展医保信用联合奖惩和诚信教育,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看病钱”“救命钱”的安全高效、合理使用。这个案例就集中体现了信用监管在医保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是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在为期11天的网络投票环节,投票地址累计浏览量达到473万人次,累计投票57.7万张,省内多家媒体对案例评选进行了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活动影响,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成为了各地各部门学习交流、借鉴经验的有效窗口。

  三是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在日前召开案例专家评审会上,业内专家们围绕案例进行了权威点评。专家们普遍认为,参评案例质量较高,许多案例紧跟国家政策要求,又贴合河南实际,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同时,专家们对下一步信用建设工作提出了宝贵的针对性建议,如要紧贴当地实际、推进信用标准化工作,加强先进经验的宣传推广,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信用服务业发展等。

  经过综合网络投票结果和专家评审意见,活动分别认定行业信用监管、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典型案例各10个,现在由我来公布结果。分别是:

2

3

  同时,中国经济信息社还对部分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省辖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专访,4月21日起,中国经济信息社在其建设运营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新华财经”和专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新华信用”开设“河南厅市长谈信用”专栏,将陆续播发以上专访稿件并介绍信用典型案例,充分展示各地各部门信用建设创新经验。目前,首篇专访仅在新华社各自有渠道浏览量便已突破百万,并得到“信用中国”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转发,极大地扩大了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朋友们!下一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将进一步发挥品牌、公信力、渠道、采集、传播等优势,依托新华信用平台,密切配合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工作部署,服务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

  郑延保

  谢谢各位发布人的详实回答!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关心的问题需要了解的,可以在发布会结束之后,与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发布单位联系,进行深入采访。

  媒体朋友们,良好的信用环境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需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条例》的出台既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又立足河南实际,是一部充分体现河南特色和改革创新精神的地方性法规,贯彻实施好这部《条例》对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希望各级新闻媒体能够持续关注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宣传报道力度,使诚实守信逐步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规范,营造人人参与信用建设,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氛围,共同打造“信用河南”新名片,以信用建设高质量助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再见。

责任编辑:王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