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1年4月12日15: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1年全省政法系统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暨2021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沈庆怀 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宋海萍 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田效录 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高万象 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政治部主任
鲁建学 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主持人:
方启雄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省委宣传部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方启雄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人民有所呼,司法必有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我省政法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做好政法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执法为民、司法为民理念,近期将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暨2021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法治产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更好回应群众关切,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向大家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暨2021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沈庆怀先生;
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海萍女士;
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田效录先生;
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政治部主任高万象先生;
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鲁建学先生。
下面,请沈庆怀先生介绍总体情况。
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沈庆怀
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近年来,全省政法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统一标准、统一行动,连续开展爱民实践服务活动,累计推出近600项便民利民措施。特别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出了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省内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优化网上立案、强力解决“执行难”、重点群体法律援助、食品药品安全和深化“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等40项实事,通过明确责任、协同推进、督查检查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承诺实事落地落细落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政法干警的辛勤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在各界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深度追踪、透明监督下,政法机关“减证便民”力度逐步加大,“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深度扩展,有力创新了服务群众举措。2020年,全省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达到96.4%,创历史新高。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省委政法委和省政法单位牢记初心使命,把开展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相结合,与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经过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民意、反复研究斟酌,推出了今年的40项实事。这些马上要发布的承诺事项,既有服务中心大局的工作措施,也有简政便民的惠民之举,既有去年活动的延伸,也有今年新推出的事项。省委政法委将会同省政法单位,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跟踪指导,压紧压实责任,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扎实的作风,把承诺事项做得更实、做得更细、做得更好,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最后,再次向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真诚恳请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心政法工作!
谢谢大家!
方启雄
谢谢沈书记!下面,请宋海萍女士介绍全省法院系统2021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
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宋海萍
新闻媒体朋友们:
现在由我发布全省法院系统2021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
一、依法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省法院依托12368热线电话,集中受理有案不立、控制立案、拖延立案等投诉,经查属实的,督促及时立案并严肃问责。
二、进一步做好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诉讼服务工作。诉讼服务中心保留传统服务方式,做到老年人、残疾人等进门有人接待、办理有人陪同;改造完善网上诉讼服务平台,进一步简化操作流程,优化操作提示和语音辅助功能,打造大屏幕、大字版、大音量适老应用程序,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等参与诉讼造成障碍;对因行动不便、不能到诉讼服务中心办理事务的老年人、残疾人等,通过电话预约、服务上门等,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实际困难。
三、提供律师“一码通”服务。开设律师专门通道,安装智慧身份验证系统,方便律师快速进入人民法院办理各类诉讼事务。
四、加强和规范院庭长监管职能。院庭长带头办理发回重审、指令再审、提审“三类案件”。对涉及群体性纠纷,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疑难、复杂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与本院或者上级法院的类案判决可能发生冲突的;有关单位或个人反映法官有违法审判行为的“四类案件”,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立案、审判全流程识别标注,确保院庭长对“四类案件”的监管有据、有度、有效、有痕。
五、深化审级监督职能。全面落实二审案件公开开庭、申请再审案件公开听证制度,既依法及时纠正一、二审不当或错误裁判,又严格规范“发回重审”、“指令再审”案件审理,防止“程序空转”、久审不结。
六、切实提高司法效率。运用审判管理系统和司法大数据,强化、实化个案的审限管理,对超过法定审限未结案件实行智能化管理、逐案督办。
七、全力攻克久执未结案件。对申请执行人提供明确线索、有财产但长期未结的涉农民工工资、工程款等执行案件,实行省法院挂牌督办,逐件限期执结,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
八、坚持做到信访案件件件有回应。中、基层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公布院领导、执行局(庭)长接访值班表和值班电话,常态化开展院领导接访、执行局(庭)长接访,加强释法说理,促进息诉罢访;组织开展信访积案清理行动,邀请代表委员、法学专家、资深律师等第三方参与信访“老案”评查,着力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
九、让更多群众了解、参与、监督司法。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常态化开展“邀请群众进法院”活动,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受。
十、建立诉讼服务水平评价系统。完善诉讼服务线下线上“好差评”系统,当事人或律师可即时对法院诉讼服务进行评价,促进法官及工作人员进一步转变司法作风、提高工作质效,让群众真正感到“人受尊重、办事方便”。
媒体朋友们!省委政法委组织开展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一项重要举措。全省法院将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把承诺一项一项落实好、兑现好。一是严格落实工作责任。省法院将把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细化工作措施和时间进度,一项一项落实,一步一步推进,确保圆满完成各项承诺。二是全面加强监督指导。省法院将采取网上巡查、明察暗访、定期通报、开会讲评等措施,督促责任部门和下级法院深入开展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坚决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以实际行动和实在效果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三是全面接受社会监督。省法院将通过开展“邀请群众进法院”活动,让更多群众了解、参与、监督司法,欢迎全社会,尤其是当事人、律师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全面监督承诺落实情况。衷心感谢新闻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宣传支持我们的工作。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推动全省法院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谢谢大家!
方启雄
谢谢宋院长!下面,请田效录先生介绍全省检察系统2021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
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田效录
新闻媒体朋友们:
下面,由我发布全省检察系统2021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
一、深化件件回复,领导带头办信。立足检察职能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开三级检察院领导干部带头办理信访申诉案件,深化落实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省市检察院对辖内群众来信实行电话或视频接谈,基层检察院全面推行面对面接谈来信人制度,试行信访事项公开答复制度,着力提升答复实效。
二、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制,守护绿水青山。落实省委改革方案,全面推开“河(湖、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建立“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工作机制,探索生态环境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适用,以司法手段助力守护绿水青山,促进绿色发展。
三、开展农用地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做实涉农检察。开展农用地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配合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推动解决公益损害突出问题,助力守牢耕地红线。开展司法救助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健全“杨来法式”检察联络员制度,打造涉农检察新品牌。
四、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推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企业为王、精准服务、效果至上”,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对非公企业及其负责人涉经营类犯罪,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就提出适用缓刑量刑建议”。持续抓好涉企“挂案”清理工作,加大对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经济纠纷问题监督力度,推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五、主动告知被侵权人诉讼权利,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全面推广主动告知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制度,保障被侵权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持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双打”工作,助力建设中西部创新高地。
六、推动开展窨井盖专项整治,守护群众“脚底下的安全”。落实最高检“四号检察建议”,探索“行政+检察”工作模式,推动相关行政部门开展全省窨井设施隐患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窨井设施进行更换改造,加强日常管理养护,共同守护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
七、深化虚假诉讼专项监督,促进社会诚信建设。深入推进虚假诉讼领域违法行为监督专项活动,依法惩治虚假诉讼犯罪,挂牌督办一批重点案件,编发一批典型案例,推动健全相关机制,共同防范和惩治“假官司”,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八、开展执行监督专项活动,推动解决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扎实开展民事行政执行监督专项活动,调卷审查一批当事人反映强烈的案件;依法监督纠正一批不当终结本次执行、消极执行、滥用执行措施案件;依法查办一批执行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件;及时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依法规范执行,维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
九、全面推开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感受得到。落实《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应听证尽听证”,不断规范拓展听证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十、公开发布检察业务数据,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每季度向社会公开发布检察机关监督办案数据,包括平等保护民营企业、服务保障民生、扫黑除恶等方面办案数据,同时发布典型类案、发案趋势,及时预警预防,促进社会治理,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朋友们!承诺就要践诺。全省检察机关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办好为民实事作为重点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内容,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细化措施,明确责任,项目化推进,精细化落实,加强督促检查,自觉接受监督,努力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检察答卷,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谢谢大家!
方启雄
谢谢田院长!下面,请高万象先生介绍全省公安系统2021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
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政治部主任 高万象
媒体朋友们:
受副省长、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顾雪飞委托,我向大家发布2021河南公安爱民实践十项承诺,这十条措施是:
一、升级完善特殊群体窗口服务。为老年人(60周岁以上的公民)、残疾人特殊人群设立优先办理户口和居民身份证、机动车牌证和驾驶证、出入境证照、口岸签证“绿色通道”,在醒目位置张贴“老年人、残疾人优先”标识,保留现金缴费方式;优化在线办理高频公安事项办理流程,简化自填数据项,增加“关怀模式”,增设大字体、大按钮页面展示和内容朗读等功能,方便特殊人群获取智能化服务。建立针对居住在偏远地方和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委托亲属代办模式,确须本人办理的,提供电话预约、上门受理、送证上门等服务措施。
二、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实行“省内通办”。群众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无需到户籍地派出所,可携带公安机关签发的有效身份证件在任意就近派出所申请换领、补领(需挂失申报)
三、压缩身份证办理周期。将居民身份证件的办理周期(从受理之日起到领证之日)由过去承诺的40日(自然日)压缩至30日,为群众办理居民身份证节省更多时间。
四、实行特种行业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全面实行旅馆业、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由负责审批的县(区)公安机关一次性告知“审批许可依据、审批事项名称、法定开办条件、材料提交清单及办理期限、监督和法律责任以及有关注意事项”等内容,申请设立旅馆、公章从业单位的行政相对人在一定期限内提交告知承诺书规定的相关手续材料,并书面承诺(签字盖章)符合法定开办条件的,即可获得特种行业经营许可审批。
五、拓宽公安交通违法罚款处理及缴费渠道。2021年底前,开通交管12123支付宝小程序处理交通违法及缴纳罚款功能,进一步方便群众处理交通违法事项。
六、开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进度和结果网上查询服务。2021年,在现行法定的文书送达和告知通知基础上,进一步畅通事故处理告知服务渠道,在全省范围内开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进度和结果网上查询服务,让群众随时随地了解掌握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进度。
七、建立车驾管业务社情民意直通车。在河南交通广播交广领航APP上,建立全省车驾管业务社情民意直通车,对群众提出的涉及机动车登记上牌、驾驶人考试、补证换证等相关业务进行答疑解惑,方便群众办理车驾管相关业务。
八、逐步推广使用公安一体化自助服务终端设备。在高铁站、政务服务大厅、公安政务服务窗口单位等位置,逐步推广使用公安一体化自助服务终端设备,进一步方便群众开具临时身份证明、户口登记项目内容变更更正证明以及自助办理交管业务等。
九、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公安电子证照。2021年底前,在全省范围推动落地“省内居民使用电子居民身份证在省内旅馆办理入住登记”“省内居民使用电子居民身份证在省内网吧办理上网实名登记”“省内交通警察经核查省内机动车及驾驶员的电子机动车行驶证、电子机动车驾驶证,对‘未随车携带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行驶证’的交通违法行为免予处罚”等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方便群众出行住宿。
十、深化河南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河南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开通全省所有公安政务服务窗口的“好差评”评价渠道,方便群众对公安政务服务窗口办件情况进行评价。
媒体朋友们、同志们,在此,我们郑重表示,言出必行,有诺必践!河南公安将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最大限度惠及于民,以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让群众满意,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谢谢大家!
方启雄
谢谢高厅长!下面,请鲁建学先生介绍全省司法行政系统2021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
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鲁建学
新闻媒体朋友们:
根据安排,现在由我发布司法系统2021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10件实事,具体内容是:
一、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融合发展,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职能定位,推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扩容升级,优化升级司法行政权力事项跨层级审批系统,探索“不见面审批”和省内“异地可办”工作机制,实现部分法律服务事项“掌上查、掌上办”,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贯彻落实《河南省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各地、各部门编制、公布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专题调研,加强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推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在全省实施,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解决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健全乡村法律援助服务网络,推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服务措施,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提供精准法律援助服务,持续加强农民工欠薪维权法律援助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四、大力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大力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加大乡村普法力度,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到2022年为每个行政村培养5-8名“法律明白人”。深入开展法治创建“四级同创、三级示范”活动,2021年继续评选30个法治县(市、区)、100个省级法治乡镇(街道)、300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五、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扎实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清理,依法办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申请,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行政规范性文件,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六、探索建立行政调解告知引导制度。有效拓宽行政相对人之间、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争议纠纷的解决途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七、健全完善公证服务“绿色通道”。实施对老弱病残当事人预约服务或公证员上门服务活动。开展“五一”劳动节为市级以上劳模免费办理公证公益服务周活动以及“重阳节”为8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公益服务月活动。
八、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省开展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促和谐稳定迎建党百年”专项活动,及时就地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九、扎实推进狱(所)务公开。健全完善监狱长、强制隔离戒毒所长接待日制度,每月10日公开接受群众咨询。
十、降低特殊困难群体司法鉴定收费标准。对涉及残疾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司法鉴定事项,减收不低于法定标准20%的费用。
为确保承诺事项落到实处,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压实工作责任。把办理10件实事逐条分解至各地各单位,明确办理时限,细化量化办理标准,立足本职办好惠民实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加强督促指导。适时对各地各单位实事办理情况进行督查指导,确保取得实效。三是接受督促监督。定期不定期通报司法行政系统办实事的进展情况,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推动落实到位。谢谢!
方启雄
谢谢鲁厅长!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内容进行提问。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提问现在开始。
法制日报记者
一直以来,立案问题都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今年我们更是将“依法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作为第一项承诺。请问,近年来河南在解决“立案难”方面都做了哪些尝试?成效如何?谢谢。
宋海萍
谢谢你的提问。立案问题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省法院党组和胡道才院长高度重视。近年来,省法院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全面加强立案工作规范化。实行统一立案、电脑随机分案,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登记立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等10余份规范性文件,统一立案工作标准,从源头上治理压案不立、拖延立案、“抬高门槛”、强制诉前调解和诉前超期调解等问题。二是加快推进立案工作现代化。建成全省统一的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全省185家法院和697个人民法庭全部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具备网上交费和线下扫码、刷卡交费等功能。三是强力推进立案监督常态化。省法院建立日常监管与年底检查相结合工作制度,采取明察暗访、实地走访、定期通报、约谈问责等方法,对全省中、基层法院进行督导,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
2020年,全省法院接收当事人网上提交一审民事、行政和首次申请执行立案114万件,3天内审核100.2万件,审核通过立案90万件;诉前调解39万件,平均调解期限17天,165家基层法院中有155家没有超期调解现象,“立案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申请执行案件网上立案率不够高,极少数法院还存在压案不立、拖延立案、超期调解等。
今年,省法院将依托12368热线电话受理立案投诉,强化监管力度,重点解决极少数法院立案工作中存在的顽瘴痼疾,进一步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提升解决“立案难”成效,依法保护当事人诉权。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我们了解到,近年河南检察机关持续推进“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有关做法被中央媒体誉为检察民心工程的“河南样板间”。请问,今年我们又将如何深化做实这项工作,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呢?谢谢。
田效录
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关注。针对河南人口大省、信访大省的特殊省情和群众来信量大面广、处理难度大的特殊检情,我们一开始就把“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全院性、全局性工作来抓,率先提出并不断强化“办信就是办案,办信更是办民生”“信访大多是难案,难案就要领导办”的理念,持续推动取得实效。
工作中,我们重点建立了三项机制:一是成立群众来信处理、网络信访处理和群众信访督办“三个中心”,让专门机构干好专门工作,有效解决群众来信办理流程不畅、职责不清、督办不力等问题。二是建立领导办信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独特优势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三是组建重大信访案件攻坚工作单元,针对“骨头案”“钉子案”等重大信访案件,逐件由省检察院班子成员和相关市院、基层院检察长组成工作单元,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务求突破。同时,综合运用公开听证、司法救助、抽查回访等手段,不断增强办信质效,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2020年,我省探索推行“领导干部主要办理信访申诉案件”做法在第十五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并写入最高检“十四五”发展规划。
今年,我们将在坚持以往好的做法的基础上,把“深化件件回复、领导带头办信”作为全省检察机关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的自选动作,全面推开三级检察院领导干部带头办理信访申诉案件,深化落实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为进一步提升办理和答复实效,我们要求,省市检察院对辖内群众来信实行电话或视频接谈,基层检察院全面推行面对面接谈来信人制度,试行信访事项公开答复制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既推动件件回复工作走深做实,又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河南总站记者
我们注意到,这次公安机关出台的很多便民利民措施都普遍集中在户政和交管这两个方面,请问,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今年在这两个领域的举措跟以往又有什么不同?谢谢。
高万象
谢谢你的提问。“放管服”改革,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把改革的成果惠及于民,河南是人口大省,同时,河南也是交通大省,机动车保有量全国第三。这两大因素,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省情,着眼于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根本利益,以“方便、快捷、合法、透明”为原则,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
今年在这两个领域出台的新举措,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就近办。如,群众换领、补领身份证可以到就近派出所申请办理,无需再跑回户籍所在地,除了大大节省时间成本,更是服务于当前人员流动加剧、城乡交流加快的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第二,马上办。身份证办理周期再缩短10天,建立全省车驾管业务社情民意直通车,推广使用公安一体化终端设备等等,实际上是对公安机关工作效能的综合考验,线下受理、流程办理、技术跟进等等各个环节都要运转高效,衔接流畅,才能实现马上办这个目标;第三,网上办。大家可以注意到,我们这次把很多便民利民措施都搬到了网上,体现的是公安改革与时代同步的理念,我们必须适应大数据、信息化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挑战,用新技术来支撑起为民服务、便民利民的这个大平台。谢谢!
河南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今年省法院承诺的第二、三、十项都涉及到诉讼服务,可以看出,省法院对诉讼服务工作高度重视。近年来省法院在推进诉讼服务方面都做了哪些探索?这些探索给老百姓带来哪些便利?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宋海萍
谢谢你的提问。诉讼服务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省法院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打造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全省法院统一建成10个诉讼服务信息化平台,提供网上立案、交费、调解、开庭、保全、鉴定、送达等30余项线上服务,诉讼事务“一站办、一网办、一次办”基本实现。二是建立立体化诉调对接网络。各级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对接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多元、便捷、低成本的解纷服务。三是构建“门诊式”审判格局。全省基层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均设立了速裁快审团队,开展繁简分流,对简单案件快调、快裁、快审,让人民群众快速实现公平正义。
一站式建设主要给群众带来了以下便利:一是解纷途径选择更多。人民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组织优先调解,或者由人民法院委派调解,调解不成的快速立案进入诉讼程序;二是解纠方式更方便。全省法院统一建成现代化诉讼服务网络,人民群众不出家门可以线上办理各类诉讼事务;三是调处纠纷更高效。全省法院普遍开展“门诊式”审判,对于简单案件能调则调、调不成的转立案速裁快审,解纷能力和效率大幅度提高;四是解纷成本更低。人民法院开展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全部免费,对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审理和调解成功案件减半收取诉讼费,减轻人民群众时间成本、经济成本。2020年,全省法院共提供线上诉讼服务415.4万件次,诉前调解成功16万件,速裁快审案件53万件,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期限比一审民事案件短10.5天,服判息诉率高3.8个百分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今年,省法院将重点关注老年人、律师等特殊群体,为他们提供专门服务,并更加重视司法作风和服务效率,建立“好差评”系统,全面接受监督,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受尊重、办事方便”。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2020年,河南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制改革,这一改革成果也分别被写入河南省和最高检“十四五”发展规划。刚才也关注到,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制被纳入检察机关今年的十件实事之中。请问,下一步,关于开展这项工作方面,我们都有哪些打算?谢谢。
田效录
谢谢你的提问。“河长+检察长”依法治河新模式实施以来,已督促有关行政机关全部整改销号,办理了一批案件,督促解决了一批久拖未决的突出问题,推动完善了“行政手段+检察手段”凝聚工作合力的机制制度。2020年9月7日,河南省委深改委印发《河南省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制改革方案》。今年初,“河长+检察长”制改革分别被河南省和最高检写入“十四五”发展规划。
下一步,我们将在最高检和省委的领导下,着眼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全面推开“河长+检察长”制,共同守护绿水青山。一是健全“河(湖、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与省河长办等部门联合开展业务交流,完善公益诉讼联席会议、执法信息共享和案件线索移交等制度;协同开展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加强城市黑臭水体监督,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监督,露天矿山、绿色矿山、废弃矿山“三山”整治攻坚行动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司法力度。二是加强与其它司法机关协作,探索跨流域案件集中管辖,完善省内黄河流域环境资源刑事和公益诉讼起诉案件集中管辖机制,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统一司法尺度,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三是探索建立“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工作机制,推动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衔接,探索生态环境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适用,争取集中精力办出更多有影响、效果好的典型案例并适时发布,以司法手段助力守护绿水青山,促进绿色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公共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请介绍一下,2020年我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如何?另外,今年我们又将有哪些新的举措?谢谢。
鲁建学
谢谢你对司法工作的关心,也谢谢你的提问。公共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能。2020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我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目前,我省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已全面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2020年,我省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48.6万件,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4.7万人次,选派1.5万名村(居)法律顾问,为群众解答咨询、提供专业法律意见16.2万条,办理公证46.6万件、司法鉴定8.7万件,接听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电话25.6万次,河南法律服务网访问量达215万次,解答咨询、办理业务上千件。
2021年,我省将继续深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具体措施包括: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推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扩容升级,强化“12348”河南法网网上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办事等便民服务功能;制定服务规程,提升全省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水平和质量。
大河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这次公安机关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中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为老百姓的生活又将带来什么影响?谢谢。
高万象
谢谢提问。我觉得,这次我们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中最大的亮点应该是科技。在上一个问题中我已经提到了“网上办”,网上办的支撑就是科技。
这次我们在全省推广使用公安电子证照,其背后的科技含量是很足的,为此,我们集中了大量人力进行了研发,建成了电子居民身份证、电子户口簿、电子居住证、电子机动车驾驶证,电子机动车行驶证等第一批电子证照,目前量已达到3.5亿条。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随着这些电子证照的建成,我们又研发推广了一批应用系统,搭建起了与电子证照配套使用的应用场景,比如说,今后河南群众在省内如果未携带身份证,出示电子身份证就可办理登记入住;今后,我们还将与交通部门探索“省内居民在省内机场、火车站、客运汽车站使用电子居民身份证进站登车(登机)应用场景”,尽可能多地为群众提供多种出行的选择和出门便利。
大家应该也可以看到,这次我们推出的十项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涉及的所有领域,都与科技信息化分不开,都体现了“一网通办”的理念,一方面更大程度地释放出我们公安机关“放管服”的诚意和红利,一方面也为群众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服务,可以说,是用“科技点亮河南人的生活”。谢谢!
河南法制报记者
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对于促进地方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请问,今年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将如何发挥职能作用,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谢谢。
鲁建学
谢谢你的提问,也感谢河南法制报长期以来对政法工作的支持。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为持续推进平安河南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省司法厅决定在全省部署开展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促和谐稳定迎建党百年”专项活动。
一是坚持关口前移。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遍布城乡、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早处置,及时就地化解,防止激化升级,努力实现矛盾纠纷60%化解在村(居)、30%化解在乡镇(街道)、10%化解在县(市、区)的目标。二是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年底前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分别配备2名、1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做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人、专职、专责。推进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把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打造成司法所在村(社区)服务群众的工作站,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在全面依法治国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三是完善联调联动。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加强诉调对接、访调对接、警调对接,不断丰富和深化“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信访和诉讼增量。
方启雄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它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发布会结束后,可以与省政法系统相关部门联系采访。
媒体朋友们,人民司法为人民。不管形势、条件、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执法司法机关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执法为民、司法为民的情怀不会改。希望各级各类媒体朋友要积极利用报台网微端,特别是新媒体持续宣传好我省政法工作,聚焦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具体举措和亮点成效,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做好宣传报道,为守护执法司法公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再见。
责任编辑: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