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下团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这个主题——高质量发展。
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2021年,特殊时刻的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接连强调“高质量发展”,彰显了在新起点奋力开创新局面的历史担当,传递出中国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强烈信号。
这条“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方面各环节,在实践中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事求是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各地资源禀赋各有不同,决定了高质量发展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地制宜、符合实际。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从实际出发”,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近年来,河南立足实际,以保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为引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厚成势;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不仅提升了产业层次,更提升了河南形象;在协调发展上落点越来越实,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昂得更高,洛阳副中心城市蓄势待发,一批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崛起,县域治理“三起来”把“基石”打得更牢。进入新发展阶段,河南这辆面临着发展和转型双重任务的“重载卡车”,在现代化建设的新赛道上,要想平稳转弯不失速、爬坡过坎动力足,必须脚踏实地、找准定位、守正创新,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地构建新发展格局。
这条“路”,人民至上。医疗是民生之需,教育是民生之基,习近平总书记特地看望这两个界别的委员,体现出特别的关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之前,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指标更细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有一些领域目标表述是“基本建成”“基本实现”,但“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前面的定语是“建成”。民生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举足轻重,健康优先、教育优先,在发展的天平上更多倾向民生,这样的发展才更有质感。始终在群众中把根扎深,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精准发力,让增长更有质量、更有温度,蕴含的正是“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这条“路”,光明宽广。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从实施力度、空间广度、时间维度三个层面,深刻阐明了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观大势、谋全局,从大时空观把握高质量发展,路就能越走越宽广。天下为公行大道,“这个账总是要算的”,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这番话,振聋发聩。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上,容不得半点私心与杂念。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不适应的必须立即调整,不符合的必须坚决纠正,相违背的必须彻底摒弃。今天,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共产党,正领航“中国号”巨轮开启新的伟大征程,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就能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夏远望)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