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上午,河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开幕式。开幕式前十名政协委员通过委员通道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中医院副院长郑福增讲述了自己在武汉抗疫前线时遇到的一家三口,其中儿子从“中医黑”转为“中医粉”的故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郑福增作为一名奔赴武汉一线的医生,亲历了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全方位参与,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
“我这里有两个数据:一是我们河南省1273例本地确诊病例中,应用中医药1262例,参与率99.14%。二是我所在的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收治564例新冠患者,全部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无一例转为重症,无一例死亡。”
说到这里,郑福增说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在江夏方舱医院,有这样3位患者——两位60多岁的夫妇和他们30岁的儿子,都感染了新冠。母亲平时脾胃不好,加上焦虑,出现了胃痛和失眠,状态非常差。郑福增和同事就给予针对性辨证用药,调理脾胃,同时配合耳穴压豆和心理疏导,2天以后,胃痛消失,失眠也慢慢转好。
而他儿子恰恰是一个“中医黑”,不相信中医,不愿意服用中药。郑福增反复和他进行交流,尤其是在他母亲的影响下,逐渐开始接受中医治疗,最后一家三口康复出院。三口人也由此变成了“中医粉”。
“事实证明:中医药抗疫,一是有药可用;二是确实有效;三是综合疗法加速病情康复。”
郑福增坦言,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西医发展存在着严重不平衡。尤其是河南作为1亿人口的大省,中医药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距离。
郑福增同样列出两个数据:一是建国初期河南4700万人口拥有中医师4万余人,平均每千人口约1名中医师。那么截至2020年年底,河南拥有中医师的数量是多少呢?7.34万人!平均每千人口约0.7名中医师,占比不增反退。
二是中医药投入方面,2020年省级预算卫生健康投入是47.28亿元,中医药占比只有6.03%,非常的少。
想重新焕发中医事业的生命活力,郑福增提出了自己的三点建议:
一是在做好传承的基础上,坚持创新驱动。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在创新中寻找出路,才能突破中医发展瓶颈。
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利用现代科学的技术手段为中医服务,提高和发展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疗效和科研产出。
三是遵循中医药规律打造政策环境,增加中医师院校培养数量。鼓励师承培养,优化医保支付对选择中医服务的支持作用,更好地为人民的生命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原服务。(记者 宋向乐 贺志泉)
责任编辑:银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