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河南产业扶贫特色之路?如何确保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中期能致富、长期可持续?11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产业扶贫专场,介绍河南省产业扶贫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河南如何走出产业扶贫特色之路?
重点发展农业、加工业、文旅、电商、光伏五大特色产业
积极推动各地坚持短中长结合统筹谋划扶贫产业,确保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中期能致富、长期可持续,重点发展了五大特色产业。
·特色农业打造优势特色品牌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优势特色品牌,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小型加工业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以扶贫车间为抓手,围绕农产品、服装、鞋帽、玩具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我省劳动力资源优势,把厂房建在田间地头,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全省建设扶贫车间3820个,带动贫困群众5万人。
·乡村旅游业挖掘“乡愁”富矿
持续推进“十百千万”工程,重点打造十个旅游扶贫示范县、百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千家旅游扶贫示范户、带动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全省旅游产业带贫人数达32万余人。
·助农增收电商产业来“帮忙”
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为重点,以“助农增收”为目标,持续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和脱贫致富能力。2020年,全省通过电商促进农村产品上行490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258亿元。
·光伏产业使一万多个村集体有了持续20年的稳定收益
根据国家光伏扶贫有关政策,充分利用我省自然光照条件充足的优势,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全省建设扶贫电站20005个,总规模容量267.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规模容量全国第一位、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规模容量全国第一位、参照执行项目规模容量全国第一位,年收益约25亿元,一万多个村集体有了持续20年的稳定收益。
产业扶贫助力贫困户增收效果如何?
全省有469万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贫实现增收脱贫
目前,产业扶贫已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根据建档立卡数据统计,有469万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帮扶,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脱贫。通过持续做好产业扶贫,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2019年达到13252元。以洛宁县为例,他们以“五金”为主的扶贫产业带动全县15419户建档立卡户,建档立卡户收入从2016年的3660.2元增加到2020年的16705.77元,年均增幅71.2%。
产业扶贫如何使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
全省9536个贫困村均有集体经济收入,其中50万元以上的157个
在发展扶贫产业项目时,河南既注重其对贫困群众的带贫能力和带贫效果,又统筹考虑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以来,我省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扶贫车间、光伏扶贫电站等产业扶贫资产明确为村级集体资产,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以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通过发展扶贫产业,不少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全省9536个贫困村均有集体经济收入,其中5-10万元的4814个,10-50万元的4501个,50万元以上的157个。鹤壁市淇县赵庄村立足本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130万元。脱贫攻坚前,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村里无集体经济。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现已有120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在郝堂村注册发展。2019年以来,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收入约35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约400万元。
产业扶贫为县域经济带来了哪些活力?
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集聚
在脱贫攻坚期内,许多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集聚,一大批贫困县抓住脱贫攻坚机遇,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培育出了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支柱产业,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质的飞跃。
兰考县围绕产业扶贫、产业带贫,立足自身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品牌家居、循环经济、绿色畜牧三个主导产业和智能制造、文旅培训两个特色产业,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19年,兰考县生产总值389.87亿元,是2014年的1.7倍;GDP增速8%,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2亿元,是2014年的2.2倍。卢氏县大力发展食用菌、核桃、中药材等产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布局持续优化、链条逐步延长、效益日益彰显,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115.65亿元,较2015年增长47.8%,年均增长率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3亿元,较2015年增长44.4%,年均增长率11.1%。(记者 申华)
责任编辑:银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