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系列新闻发布会产业扶贫专场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11-18 09:05 来源:省政府新闻办

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0年11月18日9:3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产业扶贫专场。

  发布内容:介绍河南省产业扶贫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史秉锐 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省产业扶贫硬仗指挥部副指挥长

  郭奎立 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省产业扶贫硬仗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刘保仓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李延庆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何松浩 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献宇 洛宁县委书记

  李现万 产业扶贫受益群众代表、卫辉市太公镇田窑村村民

  主持人:

  方启雄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河南省“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产业扶贫专场

方

  主持人 方启雄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河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产业扶贫工作摆在脱贫攻坚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坚持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强化保障、创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支撑。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河南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的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重点介绍我省产业扶贫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省产业扶贫硬仗指挥部副指挥长史秉锐先生;

  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省产业扶贫硬仗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郭奎立先生;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保仓先生;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延庆先生;

  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松浩先生;

  洛宁县委书记张献宇先生;

  卫辉市太公镇田窑村村民、产业扶贫受益群众代表李现万先生。

  下面,请史秉锐先生介绍我省产业扶贫工作总体情况。

史

  史秉锐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衷心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产业扶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省产业扶贫工作有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加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脱贫攻坚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专门成立了河南省产业扶贫硬仗指挥部,武国定副省长任指挥长,扶贫、发改、财政、农业、商务、文旅等20个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以产业扶贫“十大行动”为抓手,以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全力打赢产业扶贫硬仗,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做强了特色产业。积极推动各地坚持短中长结合统筹谋划扶贫产业,确保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中期能致富、长期可持续,重点扶持发展了五大特色产业。一是发展特色农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优势特色品牌,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二是发展小型加工业。以扶贫车间为抓手,围绕农产品、服装、鞋帽、玩具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我省劳动力资源优势,把厂房建在田间地头,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全省建设扶贫车间3820个,带动贫困群众再就业5万人。三是发展乡村旅游业。持续推进“十百千万”工程,重点打造十个旅游扶贫示范县、百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千家旅游扶贫示范户、带动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全省旅游产业带贫人数达32万余人。四是发展电商产业。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为重点,以“助农增收”为目标,持续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和脱贫致富能力。2020年,全省通过电商促进农村产品上行490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258亿元。五是发展光伏产业。根据国家光伏扶贫有关政策,充分利用我省自然光照条件充足的优势,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全省建设扶贫电站20005个,总规模容量267.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规模容量全国第一位、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规模容量全国第一位、参照执行项目规模容量全国第一位,年收益约25亿元,一万多个村集体有了持续20年的稳定收益。

  二、增加了群众收入。产业扶贫已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根据建档立卡数据统计,有469万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帮扶,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脱贫。通过持续做好产业扶贫,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2019年达到13252元。以今天来的洛宁县为例,他们以“五金”为主的扶贫产业带动全县15419户建档立卡户,建档立卡户收入从2016年的3660.2元增加到2020年的16705.77元,年均增幅71.2%。

  三、增加了集体收入。在发展扶贫产业项目时,我省既注重其对贫困群众的带贫能力和带贫效果,又统筹考虑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以来,我省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扶贫车间、光伏扶贫电站等产业扶贫资产明确为村级集体资产,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以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通过发展扶贫产业,不少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全省9536个贫困村均有集体经济收入,其中5-10万元的4814个,10-50万元的4501个,50万元以上的157个。鹤壁市淇县赵庄村立足本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130万元。脱贫攻坚前,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村里无集体经济。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现已有120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在郝堂村注册发展。2019年以来,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收入约35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约400万元。

  四、激活了县域经济。在脱贫攻坚期内,许多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集聚,一大批贫困县抓住脱贫攻坚机遇,大力发展本地特色扶贫产业,培育出了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支柱产业,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兰考县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产业扶贫、产业带贫,立足自身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品牌家居、循环经济、绿色畜牧三个主导产业和智能制造、文旅培训两个特色产业,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19年,兰考县生产总值389.87亿元,是2014年的1.7倍;GDP增速8%,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2亿元,是2014年的2.2倍。卢氏县大力发展食用菌、核桃、药材等产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布局持续优化、链条逐步延长、效益日益彰显,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115.65亿元,较2015年增长47.8%,年均增长率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3亿元,较2015年增长44.4%,年均增长率11.1%。

  通过产业扶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各种资源得到了挖掘和发挥,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了增强,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

  主持人 方启雄

  谢谢史主任全面详实的发布!接下来是现场提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提问现在开始。

人民网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郭主任,您好!刚才史秉锐主任发布了河南在产业扶贫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这里也想请您介绍一下,我们在推进产业扶贫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举措?谢谢。

郭

  郭奎立

  谢谢你对产业扶贫工作的关注。脱贫攻坚以来,我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的指示精神,持续加大产业扶贫推进力度,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坚持因地制宜。指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结合贫困群众发展意愿,因地因村因人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长短结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统筹谋划产业扶贫项目时,不怕低,不嫌小,关键是能带贫,可持续;既注重抓好打基础、管长远的产业扶贫项目,又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水产养殖等能当年见效的短平快项目。

  二、完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资金投入上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明确要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向产业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截至9月底,全省投入财政专项产业扶贫资金107.02亿元,占已到账专项扶贫资金的57.47%。二是加大金融资金投入。探索形成了以“四大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卢氏模式”,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实施方案(试行)》,实现金融扶贫“双轮驱动”。全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71.37亿元,精准扶贫企业贷款115.39亿元,有力地支撑了扶贫产业发展。三是引导社会帮扶资金投入。统筹各级各单位结对帮扶资金、“千企帮千村”资金、社会组织捐赠资金等,更多地用于扶贫产业发展。仅“千企帮千村”投入到产业扶贫的资金就达71.33亿元。

  三、健全推进机制。一是建立了产业扶贫观摩点评制度。由省领导带队,每年对产业扶贫进展情况进行观摩点评,交流经验,传导压力;二是建立了产业扶贫信息月报制度。每月对各省辖市产业发展情况、项目建设进度、资金拨付率及存在问题和好的做法进行通报,对各地产业扶贫推进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三是建立了产业扶贫专项督查制度。适时开展产业扶贫专项督查巡查,对先进经验全省推广,对工作不力的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四、培育带贫载体。重点抓了四个载体,培育各级扶贫龙头企业1628家、带贫专业合作社1.02万个、致富带头人4.72万人、产业扶贫基地4083个,新型经营主体带贫能力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探索带贫模式,推动贫困群众与带贫载体之间建立稳定、紧密、互利的利益联结关系,探索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一些能切实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和获得感的好模式,把贫困群众嵌入到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了“龙头企业做两端,贫困群众干中间”,最大限度降低了贫困群众单打独斗的风险。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了扶贫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确保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我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

  刘厅长,您好!我们知道,农业产业扶贫是产业扶贫工作的主要方面,请问,近年来河南在农业产业扶贫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目前成效如何?谢谢。

刘

  刘保仓

  感谢这位记者提问。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局面。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业,推动贫困地区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目前在贫困地区发展优质专用小麦653万亩、中药材350万亩、优质饲草作物69.4万亩、稻渔综合种养95万亩,分别占全省47%、81%、55%、91%。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贫困地区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创建64个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和伏牛山香菇、豫西南肉牛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柘城辣椒、汝阳红薯等44个国家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600个河南知名农业品牌。

  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扶贫带贫生力军。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支持、示范引领等措施,提升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强化带贫能力。截至目前,贫困地区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00家,农业产业化集群93个,农民合作社8.9万家,家庭农场11.78万家,带动贫困户92.6万户。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生产托管、订单帮扶等形式,增加贫困户租金、股金、酬金和薪金收入,建立长效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核查农村集体资产总额2755.9亿元,集体资源性资产总面积2.13亿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比例分别为99.7%、99.6%、98.9%。

  三是强化农业服务,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组织农批对接、商超对接、直销直供、电商平台对接,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关系。依托投洽会、农交会、农民丰收节等节庆展会,策划举办专题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举办产销对接活动740场次,促成交易额25.2亿元;线上销售农产品151.8亿元。依托全省12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产业技术团队,在贫困地区开展农业技术宣讲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技术难题。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业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加强产业发展指导。累计开展技术指导培训1.31万场次,覆盖贫困户40.55万户。在9536个贫困村选聘2.08万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开展政策宣传、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综合性指导,覆盖贫困户102.6万户。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门将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持续把发展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措施,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谢谢!

河南日

  河南日报记者

  李厅长,您好!旅游扶贫是全省十大产业扶贫行动之一,已成为我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请您介绍一下,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都采取了哪些举措来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谢谢。

李

  李延庆

  感谢这位记者对旅游扶贫工作的关注。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我们把旅游扶贫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做好全省旅游扶贫工作。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推进示范工程。首先,转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提升对发展旅游扶贫重要性的认识,把过去人们从没有认识到的贫困地区的资源推介出去,变成特色旅游资源,从而增加群众收入。其次,制定《河南省旅游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打造十个旅游扶贫示范县,建成百个乡村旅游特色村,扶持千家旅游扶贫示范户,直接带动万名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以来共培育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13个、乡村旅游特色村450个、旅游扶贫示范户1034户,分别完成三年目标任务的130%、450%、103.4%。第三,探索建立“抓县推市”、“抓县推村”工作机制,先后在新县、栾川等地召开七次旅游扶贫推进会,同时组织民宿投资商走进卢氏、光山等40余个县近200个村,形成了以点带面、连片发展的格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省旅游业带贫人数达 32万余人,人均年增收3500元左右。

  二是创新扶贫模式,强化引领作用。因地制宜,探索出景区辐射型、公司合作型、民宿引领型、能人带动等旅游扶贫成功模式和典型,目前共培育生态旅游示范镇132个、休闲观光园区150家、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30家,为推动旅游扶贫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栾川县根据“景区依托村、深石空心村、乡味活化村、特产带动村”四类贫困村资源特点,发展旅游专业村35个,有18个贫困村6693人参与旅游服务,贫困人口下降近 1万人。深度贫困县淅川县坚持把旅游作为扶贫的长线产业来培育,以融合发展为主要路径,目前已培育乡村旅游村36个、乡村旅游产业园40家,带动全县1615户贫困户6386名贫困人口走上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增强带贫能力。一方面,集中推介“三山”。与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利用腾讯、携程、马蜂窝等平台,组织开展“暑期·快乐老家·嗨起来”和“丰收中原·老家河南”三山整合推广活动,为贫困地区输送更多游客。2018年,伏牛山区仅4个月接待游客840万人次,受益贫困群众8100余人。另一方面,举办专场活动。以“文旅扶贫助农”为主题,开展县长“文旅助农”直播大会“老家河南”专场活动,24位市县领导走进直播间为家乡旅游和土特产“代言”,集中推介特色农副产品和旅游商品,促进了产销对接,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

  谢谢!

香港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

  何厅长,您好。当前,电商扶贫广泛发展,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动力。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河南开展电商扶贫工作有声有色,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想请您介绍一下河南农村电商发展的具体情况和成效亮点?谢谢。

何

  何松浩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首先,我代表省商务厅,感谢大家长期以来我省电商扶贫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大家都知道,电商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14年开始,在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商务厅以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抓手,大力推进电商扶贫。经过7年的努力,可以说我省农村电商已经深入人心,从几年前的农村淘宝网购到现在的直播带货网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方式因为电商,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

  截至目前,全省共认定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95个,覆盖全部贫困县,累计投入财政支持资金17.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5.4亿元;累计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21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2.3万多个,初步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累计建成具有快递收寄功能的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和快递取送点3万多个,快递物流服务实现了所有县域和大部分乡村的覆盖;累计对21万多名乡村干部和第一书记进行了全面轮训,对12万有能力有意愿的返乡青年、退伍军人、贫困户等进行了免费培训,同时,培育了5700多名电商扶贫带头人。

  从我们掌握的数据看,2019年全省农村产品网销额410多亿元。今年受疫情影响,网上购销成为热点,网上交易大幅增长,1-9月,我省农村产品网销额已经达到490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农产品网销达到258亿元。可以说,随着我省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我省农村产品销售渠道、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带动了群众增收和就业创业,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至于问到有哪些亮点,我认为也比较多,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您的提问,一是通过这几年发展农村电商,全省涌现出许多好的典型和经验。比如说,淇县的“电商+快递+供应链”模式,正阳县“全产业链增值”模式,光山县利用两次综合示范创建契机,综合施策,闯出的“电商+产业十服务”模式,特别是正阳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二是培育出了“光山十宝”“老家镇平”“原本卢氏”等60多个深受欢迎的网货品牌,可以说在发展农村电商上,几乎每个县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电商和产业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电商的快速发展、公共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将对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产业扶贫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产业也是电商发展的基础,只有产业发展好了,电商发展才有基础有支撑,才能更好地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谢谢。

大象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张书记,您好!我们知道,洛宁位于豫西山区,是“三山一滩”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攻克贫困难度较大。请问,近年来洛宁县在持续推动产业扶贫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效?您又有哪些感想和体会?谢谢。

张

  张献宇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洛宁作为豫西山区典型农业县,从1984年戴上贫困县帽子,到2019年5月19日省政府宣布“脱贫摘帽”,历时35年。作为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县,之所以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关键的就是扛牢政治责任,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嘱托,把握“精准”要义,坚持“一沟一产业、一域一特色”理念,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以发展金果、金鸡、金牛、金叶、金融“五金扶贫”为主的产业扶贫发展之路。比如,近年来,我县先后打造了罗岭乡爱和小镇、罗岭乡玄沪河洛书小镇、赵村镇牡丹康养小镇等6条沟域经济示范带,创建了“上戈苹果”“马店金珠沙梨”“德青源鸡蛋”“崤山牌烟叶”“科尔沁肉牛”等一批特色品牌,产业收入占贫困群众收入的比重持续提升,目前全县15419户建档立卡户收入从2016年的3660元增加到16706元,年均增幅71.2%。

  在扶贫产业发展方面,经过近5年的持续优化,洛宁的“五金扶贫”产业模式已经从选准产业的1.0版升级到质量升级的2.0版:一是规模效益升级。引进了海升、德青源等知名龙头企业31家,苹果、金珠沙梨、烟叶种植面积持续扩大,黄牛和羊的存栏量已达14.3万头。二是技术品牌升级。坚持走科技品牌强农之路,成功创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被确定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三是产业链条升级。紧盯农头工尾,发挥“产品销售”的引领作用,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重大考验,我们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模式,累计销售扶贫产品9992.69万元,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四是带贫模式升级。探索建立了“直接务工、服务合作、辐射带动、共建共享、滚动增收、资产收益”六大带贫模式,贫困群众在扶贫项目中持续受益。五是金融服务升级。构建普惠授信体系,推动金融与产业有效融合,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历史放款已达8.39亿元、惠及16024人,切实发挥了金融对扶贫产业的撬动作用。

  洛宁虽然脱贫摘帽了,但我们深知脱贫不是终点站,追求美好生活才是永远的进行时。下一步,我们将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强力打造“五金扶贫产业”3.0版本,努力向着规模效益更大、技术品牌更优,带动能力更强,产业链条更全,金融服务更优的方向迈进,确保脱贫成色更足、让小康底色更亮。

  谢谢!

大河报

  大河报记者

  李现万先生,您好。我们了解到,您之前因病致贫,后来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而且还带领群众一起奔小康。想请您介绍一下,是怎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又是如何带动其他贫困户增收脱贫的?这其间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谢谢。

万

  李现万

  谢谢。我是来自卫辉市太公镇田窑村的李现万。过去,我一身病,不但花光了以前打工挣的钱,还借了不少债,家里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孩子也在上学,把我难为得不得了。

  2013年底俺家被识别为贫困户,开始享受扶贫政策,看病有医疗保障,孩子上学有教育资助。看着生活越来越有希望,我就想,不能在家耗着,得凭着自己的努力生活下去!凭着这个念头,我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锻炼,身体慢慢好了起来。

  2016年,我跟随驻村干部外出考察产业项目,看着别人干的活儿也不算难,想着自己试试,但是不清楚咋办。回村后,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了解了市场行情,知道了扶持政策,决定做服装外贸加工这个风险较小的项目。

  在各方面的鼓励和支持下,2017年初我购买了6台缝纫设备,在自家院子里创办的“现万服装加工厂”,当年产值就达到50多万元,利润近8万元。以前觉得好日子那么难,没想到自己一努力,好日子就来了,感觉就是好!

  2017年,田窑村实现了整村脱贫,俺家也光荣脱贫。这时候我就想,自己生活好了,得帮帮村上其他人。于是我增加了设备扩大生产,现在年产值能有80多万元,带动的14名贫困户每人每年就业增收约2万元,全部顺利脱贫。厂子也获得卫辉市“百企万户”产业扶贫工程政策扶持,奖补17万元。

  2018年5月,村“两委”换届时,我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组织和老百姓的信任让我很感动,也感到很大压力。田窑村地处丘陵地带,交通不便,常年干旱缺水,老百姓自身脱贫能力差,单靠自己的“小工厂”能力有限,需要更多方式来带动增收。怎么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我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一起研究脱贫规划,确定了发展目标和思路。

  先从调整产业结构着手,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和养殖合作社,新建一个粉丝加工厂,加上我的服装加工,仅贫困劳动力就有30多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3万元。新建一个农业产业示范园,流转150亩土地,种植金银花、套种红薯,带动周边两个村100户贫困户共同发展。贫困劳动力打零工日工资50元以上,年底还有分红,户均年增收约2000元。组织农户进行粉皮、粉条等特色产品加工,搭上电商扶贫、消费扶贫快车,年销售额50多万元。

  就在最近,村里还建好一座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准备发展村集体经济,引进烘干设备,进行金银花深加工。

  回想2013年底识别为贫困户,到2017年底摘掉贫困的帽子,再到当选为村主任带领大家一起奋斗,并当选新乡市人大代表,短短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打内心感激、感谢、感恩!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自己咋能脱贫过上幸福生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还要实现乡村振兴,挑战更多,任务更加艰巨。但是我相信,有党的领导,有政府的关心,有老百姓的参与和支持,我一定能干出更加出彩的成绩,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方启雄

  感谢记者朋友的积极提问和几位发布人的精彩回答。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心关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省扶贫办等相关发布单位联系,进行深入采访。

  大家知道,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产业扶贫既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发展扶贫产业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把脱贫摘帽作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保障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产业基础。在此,希望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持续关注和支持我省决战脱贫攻坚特别是产业扶贫工作,持续挖掘全省产业扶贫工作好经验、好做法,生动讲好推动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出彩故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最后胜利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再见。

责任编辑:银新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