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镰
陶壶
三足乳钉纹陶鼎
距今2.6万至3万年的鸵鸟蛋壳
这组图片是裴李岗遗址出土的8000多年前文物。
裴李岗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本栏图片均为记者 温小娟 摄
20世纪70年代末,新郑裴李岗遗址曾进行过3次考古发掘,填补了仰韶文化以前中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空白,树立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标尺,被誉为“考古圣地”。
2018年,裴李岗遗址重启发掘。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发布裴李岗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最新进展——在裴李岗遗址西边发现了距今3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晚期遗存,为史前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轨迹提供了重要材料。
11月6日,在裴李岗遗址西边发掘现场,记者看到有4个整齐划一的探方,探方底部有明显凸起且排列密布的“标记物”。“这就是出土的旧石器晚期遗存,有石片、骨头、鸵鸟蛋壳等,距今2.6万至3万年。”裴李岗遗址工地负责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永强说。
“有意思的是,考古发掘表明,3万年前,先民们已经会把鸵鸟蛋壳钻孔做成串珠项链,那时候的古人和今人一样爱美。”李永强说。
此次发掘的旧石器晚期遗存堆积深厚、连续,厚度达225厘米以上,分布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大大提升了裴李岗遗址的内涵和地位。专家认为,旧石器晚期遗存以黄土堆积为主,保存状况较好,对研究中原地区旧石器晚期生业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十分重要,值得进一步发掘。
此外,最新的研究确定,裴李岗遗址面积达5万至6万平方米,更加科学准确的新的测年结果表明,裴李岗遗址距今8200—7700年,延续时间约500年,是区域内使用时间较长的中心性聚落。而且遗址地层关系确认了红黏土层属生土堆积,说明裴李岗人群是在大暖期后相当长时间才选择定居此地。
李永强说,目前,整个遗址发掘面积只有1500平方米左右。后续将对遗址周边进一步开展地质环境考察,为复原裴李岗遗址古环境、古气候、地质地貌及水文条件提供更科学的资料。
此次考古发掘还出土了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石镰、石铲以及大量碳化果壳、较多的动物骨骼、少量谷物碳化种子等,为研究裴李岗时期生业经济状况提供了更加详实科学的资料。专家初步推断裴李岗遗址仍然处于以采集狩猎为主、可能兼有少量农业生产的低水平食物生产阶段。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裴李岗遗址项目负责人陈星灿认为,与新发现的旧石器晚期遗存相比,裴李岗时期小石片、细石器工艺明显衰落,陶器大量使用,磨制石器得到普遍运用,显示出二者之间尚存在相当大的断裂,为研究中原地区新旧石器过渡、寻找新石器早期遗存提供了新的线索。(记者 温小娟 实习生 尚怡菲)
责任编辑:银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