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民情怀 彰显时代精神
——纪念杨兰春诞辰100周年
暨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32届年会举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09-30 15:22 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日前,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河南省文联、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共同举办的“杨兰春先生诞辰100周年暨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32届年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年会以杨兰春大师的精神遗产、“豫剧三团”现象、“公仆三部曲”对豫剧传承和发展的当代价值为研讨主题。此次活动是繁荣河南戏剧事业的有力举措,对中原文化如何助力实现文化强国和“中国梦”带来思考。

  来自北京、上海、河南等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学者、戏曲现代戏院团管理者近百人与会。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霞主持开幕式。本报特刊发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缅怀戏剧大师杨兰春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宋丽萍: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当代河南戏剧发展进程中的这位灵魂人物,他就是河南现代戏的奠基人、领路人、开拓者、成就者,他就是著名导演、剧作家、被誉为《朝阳沟》之父的杨兰春。他的作品像《朝阳沟》《小二黑结婚》《刘胡兰》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可以说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我们通过这个纪念活动,是为深情地缅怀杨兰春对我国现代戏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同时也激励广大戏剧工作者沿着杨兰春的脚步在戏剧艺术道路上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再攀高峰。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中国剧协副主席、原分党组书记、研究员季国平:河南有着深厚的豫剧艺术传统,一批著名的编剧、导演、豫剧音乐家,为豫剧在当代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正逢杨兰春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们缅怀大师,总结“豫剧三团”风格,探讨“豫剧三团”现象,研究近年来贾文龙主演的“公仆三部曲”成功经验,对全国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有着重要意义。杨兰春是杰出的剧作家和导演艺术家,是新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开拓者、“豫剧三团”风格的奠基人。新世纪以来,“豫剧三团”继承和弘扬前辈的精神遗产,现任团长贾文龙领衔创作了“公仆三部曲”,是杨兰春精神遗产的最好传承,是“豫剧三团”精神的集中体现,是豫剧艺术在当代发展的重要成果。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曲艺处处长许浩军:杨兰春根植河南文化沃土,通过一大批优秀现代戏剧目的创作实践,为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发展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艺术道路。半个多世纪以来,河南豫剧院三团在继承杨兰春艺术成就与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几代艺术人的努力,推出了《红果红了》《香魂女》《村官李天成》《风雨故园》《焦裕禄》《全家福》《重渡沟》等一系列优秀剧目,尤其是由贾文龙主演的《村官李天成》《焦裕禄》《重渡沟》被戏剧界誉为“公仆三部曲”。从杨兰春到贾文龙,从《朝阳沟》到“公仆三部曲”,这些成就的取得,归根于河南豫剧院三团戏曲现代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艺术原则与路径。

  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杨兰春是豫剧现代戏奠基人,他带领河南豫剧院三团开创出崭新的豫剧天地,形成了一个豫剧现代戏的高峰,造就了高洁、马琳、王善朴、魏云、柳兰芳等众多名闻全国的艺术家。杨兰春老师为豫剧事业奉献了一生,他带着对艺术的热忱走进生活,走向大众,走完了他光辉的人生。他导演的一大批经典剧目,是对时代的记录,对历史发展的留影,更是对人民群众持续向上生活的赞歌,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舞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着显著的贡献。

  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汪荃珍:我与杨兰春老师有着长达几十年的师生情谊,在其苛求规范下,我出演的传统剧目在香港获得最佳旦角女演员殊荣。我一度萌生离开戏剧舞台的想法时,他写信尽力挽留我:“《香囊记》坐花轿大放异彩,多少人曾为你把轿抬。你应该立大志奋力竞赛,苦磨练才能再登高阶台。”1999年团里创作《香魂女》,恩师再次劝我从商海回头并成功主演了这部戏。老一辈艺术家开创的现代戏创作经验成为河南乃至全国戏剧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王安奎:杨兰春说,搞现代戏要有敢死队的精神。我感觉他是用革命军人的精神和风格来创作现代戏。《朝阳沟》为什么能够长期流传?对“豫剧三团”和全国现代戏创作有什么影响?从表面上看《朝阳沟》创作是7天时间赶出来的,戏剧创作、艺术创作能跃进吗?还能够赶时间吗?这好像很不符合艺术规律,但是它的深层是最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杨兰春对生活有长期的积累,他对群众的感情、思想、语言都非常熟悉。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胡应明:1959年产生的《朝阳沟》以鲜活灵动的样式脱颖而出,至今仍能闪现出艺术的光彩。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人物性格化的语言,即要体现地域文化性格、剧种性格和人物语言性格。二是写底层的人和写活生生的人,这涉及艺术语言的动作性问题。三是写现代生活,既尊崇剧种特定的程式规则,又提炼出了散发泥土芳香的表演。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顾问万素:杨兰春是党培养的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戏曲导演之一。上世纪50年代初他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能把高深莫测的导表演基础理论与实际生活经验完美结合。他生活底蕴极其深厚,熟稔民间艺术。他集编剧、导演于一身,亲手教会老一代演员如何体验生活、体验角色情感、创造现代人物。

  河南豫剧院三团一级作曲朱超伦:我今年85岁,跟杨兰春在一起60多年。杨兰春教会了演员要体验生活、尊重生活、体验角色。这一点是他给“豫剧三团”种下的种子,几十年来发芽成长。杨兰春熟悉家乡的武安落子,他写唱词时脑子里已经有抑扬顿挫的旋律了,如《朝阳沟》的“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知心话”里面有豫剧的旋律,也有曲剧的旋律、小调的旋律,源于杨兰春熟悉的武安落子。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景亮:杨兰春晚年时,我和他是邻居,能感觉到他对生活和传统的敬畏。他一生要过饭、当过和尚、演过戏、参过军,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从事戏曲创作之后,他写的唱词雅俗共赏,既生活又有文采。因为杨兰春有平民情感、百姓立场,因此他笔下多是小人物和农民,这些人物都非常可爱。

  “豫剧三团”的戏曲现代戏创作成就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剧协顾问薛若琳:1958年杨兰春创作的豫剧现代戏《朝阳沟》,开创了“豫剧三团”现代戏创作的成功道路。2000年《香魂女》获文华大奖,是河南省获得中国艺术节大奖的开山之作。之后,“公仆三部曲”相继面世,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豫剧三团”要保持杨兰春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杨兰春用农民的语言写剧,全国各行各业都喜欢看。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值得全国戏曲院团弘扬和发展的。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顾问、中国剧协原党组副书记王蕴明:河南豫剧院三团自创演《朝阳沟》以来,连续创演了数十部现代戏上乘之作,展现了戏曲现代戏的创作实绩,呈现了创作上旺盛的生命力和斑斓的色彩。比如《香魂女》《风雨故园》体现了戏曲美学的本质诗性。“公仆三部曲”充分发挥了贾文龙文武全才的技能,较多地化用了戏曲翻跌功夫等传统程式的肢体语言,力求凝练现实生活特定的规范样态。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著名剧作家陈涌泉:“豫剧三团”现象的成因有几点:第一,弘扬时代主旋律,唱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强烈时代精神的现代戏。第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第三,尊重艺术规律。第四,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断丰富拓展现代戏题材领域和表现形式,为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第五,建制完备的主创队伍,奠定了完整、成熟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的形成得益于当年拥有一支编、导、演、音、美建制完备的主创队伍,其主帅就是集编、导于一身的豫剧现代戏之父杨兰春。

  上海市文广局巡视员、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豫剧三团”是一个整体,从《朝阳沟》到《香魂女》再到现在的《重渡沟》是一条波澜壮阔、前赴后继的现代戏历史长河。“豫剧三团”的创作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一是崇高美和真实美的统一;二是传统美和现代美的统一;三是生活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中国文联研究室原副主任李春喜:郭汉城在2002年提出一个话题:戏曲已由改革阶段转化为建设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戏曲现代戏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这里面有很多理论话题值得思考。中国戏曲现代戏必须站在一个新起点,它的发展需要理论的支撑和引导。“豫剧三团”“公仆三部曲”的成功实践是有力印证,值得研究。

  《中国戏剧》原主编赓续华:河南豫剧院三团不仅仅是现代戏的旗帜,也是整个戏剧界的旗帜。《朝阳沟》是戏曲的一部传奇和经典,杨兰春的艺术已经化作一种精神,供养着“豫剧三团”和豫剧现代戏的创作。“豫剧三团”一直坚守戏曲现代戏,先后创作演出了数十部作品,近20年来汪荃珍和贾文龙是非常重要的领军人物。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评剧院艺术指导王亚勋:“豫剧三团”取得的艺术成就,离不开以杨兰春为代表的老一代文艺工作者打下的基础。在剧种发展中时刻把握着与人民连心,与时代同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有一支稳定的艺术创作队伍,保证了“豫剧三团”不断推出好的剧目,硕果累累。

  贾文龙和“公仆三部曲”

  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全书:当初中央领导决定以河南濮阳市西辛庄村和李连成的事迹为素材和原型,让河南创作一台豫剧现代戏,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我慎重考虑后,决定由创演现代戏得心应手的河南豫剧院三团和濮阳市豫剧团联合创作排演《村官李天成》。其间把濮阳市豫剧团团长、李天成的扮演者贾文龙调到了河南豫剧院三团。2002年9月,《村官李天成》应邀赴京演出,先后被北京、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剧团和基层院团移植上演,成为新时期以来豫剧现代戏被兄弟省区市剧团移植最多的剧目之一。河南豫剧院三团《村官李天成》演出已800多场,五进北京,两进上海,演到了广东、海南、山东、山西、河北、陕西等地,《吃亏歌》等唱段已成为流行唱段,观众耳熟能详。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马也:“公仆三部曲”基本是真人真事命题作文,由宣传品向艺术品的转化过程,往往是想象和虚构受到制约,但他们做到了深度写人。如果一部戏心理内容很扎实,还有演员身上的功夫可以施展,现实主义创作就得到了深化。现实题材创作要有对人的思考、对时代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创作者做到了,“公仆三部曲”攻克了无数个创作难关,这是重要的经验。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贾文龙既有出色的表演才华,又有扎实的戏曲功底,给现代戏打开了表现的空间。贾文龙给“豫剧三团”带来的变化是至关重要和影响深远的。他既延续了团里向生活找依据的特点,更拥有从传统戏找手段的意识与能力,他主演的“公仆三部曲”的舞台风貌和表演,迥然不同于《朝阳沟》和《李双双》时期。“豫剧三团”的现代戏创作表演风格由此进入了成熟的新阶段。

  陕西省文化厅原副厅长孙豹隐:“公仆三部曲”在舞台上展示出了一道道现代戏、英模戏的璀璨风景,在激起万千观众欢呼与掌声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新时代如何创造出更多、更好现代戏和英模戏的深刻思考。“公仆三部曲”对整个中国戏曲、英模戏和公仆戏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辽宁省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徐培成:贾文龙的表演艺术具备自成一家、自成一派的整体实力,我称之为“龙派”。唱戏唱情是“龙派”艺术高超精湛的演唱技巧之魂。用高超技巧塑造人物是“龙派”艺术的特质。贾文龙所塑造的“公仆三部曲”等人物形象,侧重于写意化的美学形态,弥补了现代戏运用程式语汇揭示人物思想情感的短板,体现了贾文龙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将豫剧生行带向了“唱、念、做、打、舞”全面提升综合发展的审美层面。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孔培培:贾文龙通过现代戏中一系列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形成了鲜明的唱腔艺术风格。他综合运用“气、字、声、情”等演唱技巧,并充分继承杨兰春在《朝阳沟》中所确立的生活化的唱腔风格,在舞台上唱人物、唱情感、唱生活、唱时代。他的唱腔气息贯通彻满,真假声转换自如,字头、字腹、字尾清晰讲究,将豫剧的方言音调与戏曲传统的发声咬字方法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他在表现类型化人物声音共性的同时,努力在差异性层面塑造典型性人物的声音个性,实现了以唱腔塑造人物的艺术追求。

  河南省文史研究员、剧作家齐飞:贾文龙是当今河南豫剧当之无愧的中青年骄子。他用情、用心刻画人物,三部大戏获得了国家大奖,创造了艺术事业的辉煌。他说日常排练不磨炼几遍,到台上肯定走不好,这就是贾文龙的生活态度。由此他在《村官李天成》中“拉车”、在《焦裕禄》中“抢险”等一系列高难度程式动作,才达到了艺术的传神体现。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剧作家姚金成:2000年,“豫剧三团”排演了我根据周大新小说改编创作的剧本《香魂女》,获得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实现了新时期河南戏剧一次历史性的跨越,之后我和“豫剧三团”艺术家合作,先后推出了《村官李天成》《焦裕禄》《重渡沟》和《全家福》《悠悠我心》等现代戏剧本,我和我的合作者学习、继承杨兰春开创的道路及风格,紧跟时代脚步,倾听百姓心声,在豫剧舞台上塑造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谭静波:塑造人物形象是戏曲一个根本任务,也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贾文龙在投入生活时亲吻过兰考的风沙地,倾听过黄河岸边的波涛声,触动灵魂的体验使他一次次获得了“我即角色、角色即我”的灵感冲动。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吴亚明:河南豫剧院三团创作演出的“公仆三部曲”,突破了常见的“话剧加唱”的舞台演出样式,在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的同时,也在戏曲化上作出了有益探索。贾文龙在剧中的表演无一不体现出河南豫剧院三团对豫剧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对豫剧传统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与会研讨的专家、学者还有张秉义、方可杰、耿玉卿、汤其河、张月芳、邹建红、周回生、龙红、莫青桥、杨海东、李继春、周英、李伟、余勇、刘孝华、周艺、汪刚、朱宝玉、何晓澎、侯红、洪立勇、李沛婕、孙香兰、罗维、闫慧芳、潘国梁、李欣鸽、邵志庆、徐中兵、吴培义、周慧、王润梅、王鹰、熊刚、谭继琼、王亨、顾飞、蔡少波、李阜生、杨建利。

责任编辑:祝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