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百花电影节周四开幕
河南团队把河南故事带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09-21 09:33 来源:河南商报

金鸡百花电影节周四开幕 河南团队把河南故事带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纪录片导演海金星扎根本土,带领团队挖掘河南元素 河南商报记者 左冬辰/摄

  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9月24日至26日在郑州举行,到时候,星光熠熠的“绿城”必将成为焦点。

  这一场电影节,对于河南本土影视从业者而言,翘首多年,终于圆梦。近日,河南商报聚焦本土影视制作人,听他们讲述自己与河南的光影故事。

  镜头1 北上七年回归家乡,本土纪录片导演把河南带向国际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的这句话,被海金星视为拍摄纪录片的意义,他把这句话挂在公司最显眼的位置,向每个到访的人展示着纪录片的魅力。

  海金星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大学读的是生物学专业,误打误撞进入广播站,毕业后进入河南电视台当编导,慢慢地,河南这片土地激发了他极大的好奇心,他想用影像记录时代。

  抱着这份理想,他辞掉“金饭碗”,只身北上,一待就是七年。在此期间,他先后进过中央电视台、吉林卫视,也正是借助这些平台,遇到了恩师——金马奖得主马莉,还拍了黄永玉、王洛宾、林洙、李锐、刘焕章……

  再次回到郑州后,海金星扎根本土,带领团队挖掘河南元素,为拍好一只太行山小盲猴,他持续跟进了三年;受央视邀约拍摄《城市二十四小时》的郑州部分,他买来十几本和郑州相关的书苦读;为了展现郑大一附院的医院故事,他曾连续彻夜蹲点……

  海金星总觉得自己很幸运,有幸找到自己内心所爱,有幸生活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有幸组建起90多人的团队,把河南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2017年,一部由河南本土团队创作的纪录片《盲猴》登陆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成为我省首部登上国际主流纪录片媒体平台的纪录片。

  作为总导演,海金星回忆,2014年,团队将盲猴的素材制作成一部5分钟的片花,报送中国最大的国际纪录片节——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引发了众多纪录片专家的关注,其中就包括英国著名纪录片制作人史蒂芬赛登伯格,在史蒂芬赛登伯格的引荐下,来自河南的团队与西班牙制作团队共同完成了《盲猴》的拍摄和制作。

  每个镜头光线从哪里过来、当天天气怎么样、天气差的话备选方案是什么、备选方案的备选方案又是什么?每部作品,海金星都竭力做到极致,他所属的华之杰团队中,85后已经成为顶梁柱,90后、95后也开始崭露头角。

  对于未来,70后的海金星没有多大的野心,他说:“我会用心多做片子,多带新人,后半辈子应该就是一直做纪录片了。”

  镜头2 拍电影被投资方“放鸽子”执着六年终圆电影梦

  2014年,结束了8年北漂生活的胡海涛回到郑州,北上而归的他正意气风发,打算在家乡拍想拍的电影。

  在北京从事影视工作期间,他接触到许多北漂,回到郑州后,城中村陈寨的拆迁工作正在推进,这些事情极大触动了胡海涛,他决定把镜头对准郑漂一族,拍摄郑漂奋斗的故事。

  为此,85后的胡海涛自主创业,开设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招兵买马组建团队。打磨了一年多时间,剧本写好了,他开始寻找投资方。消息发布出去后,多家公司有意投资。胡海涛趁热打铁,开了三场新闻发布会,原本谈好的公司纷纷挂名宣传,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宣传过后,这些公司由于种种原因撤资,胡海涛的电影梦只能无奈中止。

  “我心情一下掉到谷底,想拍个电影,却没想到这么难。”胡海涛只能转变思路,他专门开辟了一个文旅板块,与郑州各地景区寻求合作,帮景区做宣传推广,以此获得收益。比如和樱桃沟景区合作,为景区制作夜游宣传视频。

  “我并不抵触这样的模式,既养活了自己,又能养活梦想。”胡海涛说,经过6年的打磨,网络大电影《郑漂一族》即将推向市场,“无论再怎么艰难,我都想把这件事儿做成、做好。”

  回忆起这些年的经历,胡海涛感到很满足,他曾经凭借一部15万元小成本电影《囧梦》,最终赚了40多万元,“能用爱好养活自己,我感觉我的人生都没有遗憾了。”(记者 郑超 实习生 郝瑞铃)

责任编辑:祝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