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0年9月17日15:30,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介绍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何 雄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高建军 开封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登喜 新乡市委副书记、市长
徐衣显 焦作市委副书记、市长
赵文峰 许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吴福民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主持人:
方启雄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主持人 方启雄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要强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河南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坚持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郑州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促使郑州都市圈在全省的核心增长极地位更加彰显。郑州都市圈社会关注度高、示范引领作用强,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建设成效以及下步工作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雄先生;
开封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建军先生;
新乡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登喜先生;
焦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先生;
许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文峰先生;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福民先生。
首先,请何雄先生致发布词。
何雄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对郑州都市圈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作出了“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的重大判断,明确提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今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现代化都市圈的战略部署,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将郑州都市圈作为支撑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完善规划体系为引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交通互联互通为先导、以产业分工协作为关键、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保障,进行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推动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特别是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来谋划推进郑州都市圈建设,先后召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专题会议、都市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并审议通过《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等5个文件。省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省都市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和5市,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坚持“共绘一张图”,提升整体实力能级。以规划共编来凝聚共识,不断健全规划体系,持续优化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了《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为郑州都市圈建设提供了纲领性政策指引。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印发《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郑新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积极促进都市圈毗邻城市相向发展。经过持续培育建设,2019年郑州都市圈GDP总量达1.8万亿,常住人口1920万,以占全省9.6%的国土面积,承载了19.92%的人口、创造了33.16%的经济总量,郑州都市圈在全省的核心增长极地位更加彰显。
二是坚持“共下一盘棋”,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在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持续完善工作推进体制机制。印发《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成立由省长任组长,由常务副省长等省领导担任副组长,包括省发展改革委等省直部门、相关地市政府为成员单位的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科学决策机制、协调推进机制、督查落实机制和联络员机制,确保都市圈建设的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工程等扎实有力推进实施。
三是坚持“共织一张网”,推进交通互联互通。以增强都市圈基础设施连接性贯通性为重点,织密网络、优化方式、畅通机制,积极构建外畅内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机场至郑州南站城际铁路、郑开城际延长线、郑州至许昌市域铁路建设,进一步加密了郑开、郑焦、郑机城际开行车次,建成了开港大道、许港大道等一批城际快速通道。研究制定《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年)》,发挥综合交通体系在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中“先行官”作用,突出郑州核心带动,着力强化郑州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提升郑州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圈提供坚强支撑。
四是坚持“共算一本账”,促进生态共保共育。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改善都市圈生态环境质量。启动了郑州花园口、开封黄河大堤等4个黄河生态廊道示范段建设和西霞院水利枢纽及输水灌区、小浪底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等水资源调配工程,以静脉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统筹优化调整都市圈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布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印发《郑州都市圈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20—2035年)》,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沿黄地区“共抓大保护、协同大治理”为牵引,以统筹推进五大生态系统建设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协同建设保护机制为抓手,加快构建与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支撑保障体系,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不断优化都市圈内水资源统筹配置,将郑州都市圈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五是坚持“共铆一股劲”,聚力推进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紧紧抓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个促投资稳增长的“牛鼻子”,聚焦“两新一重”,扩大有效投资。制定印发《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切实抓好规划共绘、交通共网、生态共治、产业共链、设施共建、合作共享“一体系五工程”。按照可开工、能见效、强支撑的原则,谋划实施包括黄河鲲鹏服务器及PC机许昌生产基地、焦作蛮蛮云大数据产业园、新乡河南省检验检测产业园等在内的2020年郑州都市圈建设“十大重点工程”,力争全年完成投资980亿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都市圈建设的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和5市,加强上下联动、凝聚工作合力,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精准施策,进一步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健全都市圈“1+N+X”规划政策体系。主要是围绕形成的统一规范、衔接高效的规划政策体系,统筹抓好三类规划编制工作。“1”即统领都市圈建设的发展规划。推动《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落地实施,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圈大数据及可视化规划管理系统前期工作,促进都市圈各类规划信息互联互通和归集共享,实现“多规合一”。“N”即都市圈专项规划和城际一体化规划。加快制定实施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水资源等领域专项规划。“X”即重点产业带和重点区域规划。选择郑开双创走廊、郑新、许港等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发展走廊,率先出台产业带规划,探索推进相关毗邻区联合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协同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高效推动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动主要节点联系由“互联互通”向“直连直通”转变,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重点实施郑州机场至郑州南站城际铁路、郑开城际延长线建设、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等轨道交通项目,加快濮卫高速、许信高速、沿太行高速、兰原高速建设,推进郑开科学大道、沿黄快速路等城际快速通道。
三是统筹推进都市圈产业协同错位发展。以重点产业走廊为主体,围绕下一代信息网络、汽车整车制造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大数据、5G等重点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链高端化、现代化、完整化,共同培育“十大主导产业集群”。以跨区域线性基础设施工程和产业园区开发为重点,实施郑开双创走廊、开港、许港等重点产业带工程,加快打通郑开科学大道、开港大道等产业带主轴线,抓好龙子湖智慧岛智慧化工程、白沙科学谷综合开发等沿线产业功能区建设。围绕构建错位竞争、有序发展的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加快“飞地经济”发展,建立“飞入地”与“飞出地”财税分成、利益共享机制,推动资源要素跨区域整合和优化配置,开展联合招商活动,争取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落地。
四是不断强化都市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施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矿山生态修复“3+1”综合治理工程,做好“统、建、治”三篇文章。协同推进沿黄南北两岸生态文化带建设,编制实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规划,高标准建设郑州花园口、开封新区、开封黄河大堤、新乡平原等黄河生态廊道示范段;加快新郑具茨山、侯寨、登封大熊山等生态功能区和贾鲁河等生态廊道建设;建立完善生活垃圾、高值废弃物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推进许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兰考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
五是大力促进都市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推动都市圈内高校图书借阅、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等方面资源共享;加强都市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开展重大防疫管控举措相互通报等合作,建立健全都市圈突发安全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探索建立区域信用一体化示范区,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联合奖惩等方面合作,积极开展“信用+”产品跨区域推广应用。
六是深入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发展。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制定支持郑开同城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启动编制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探索设立郑开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创新规划、土地、要素、财税、公共服务等领域同城化发展制度,为郑开同城化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示范。同时,根据工作需要设立郑开同城化专项工作组,负责做好郑开同城化推进过程中的任务统筹、协调、推进等工作。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方启雄
谢谢何主任全面详实的介绍!下面进行现场提问,请记者朋友就相关内容进行提问。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提问现在开始。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吴市长,您好,大家都知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将如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领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吴福民
谢谢您的提问。去年8月份,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财委第五次会议,把郑州列入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城市行列;今年1月份,总书记在中财委第六次会议上提出强化郑州等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郑州指明了前进方向、带来了重大机遇、赋予了重大责任。河南省委、省政府以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展战略导向明确,对郑州提出了“三个在”和“让郑州这个龙头高高扬起来”工作要求,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等政策体系,郑州发展站在了新起点、开启了新征程。
近年来,郑州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担当使命,主动作为,加快建设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在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我们会同开封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积极参与郑州都市圈空间规划、郑新、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签署了郑开、郑新、郑焦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和郑焦产业、旅游、养老、人才、卫生、干部交流等六个专项合作协议,在推动规划共绘、防洪共抓、生态共保、交通共联、产业共建、文化共兴、服务共享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郑州都市圈的综合能级不断提高,互联互通更加便捷,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持续完善,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下一步,郑州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和郑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支撑引领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国际化发展为目标,突出郑州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与周边城市联动发展,打造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努力把郑州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圈。具体要坚持“五个着力”:
一是着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牢牢把握总书记“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的指示要求,实施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是着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牢牢把握总书记寄语郑州“买全球、卖全球”“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指示要求,实施好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把郑州建设成为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载体、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以开放体系为保障,全面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内陆开放高地。
三是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优势。牢牢把握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的指示要求,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最好政策,把生态最好、价值最高、公共服务最优的地方让位给科技创新,全力建设好中原科技城,构建“研发在郑州、孵化在周边、转化在全省”的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格局,着力打造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创新基地和人才特区。
四是着力打造城镇化发展新优势。牢牢把握总书记“走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的指示要求,实施好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发展布局,以32个核心板块建设为带动,高标准完成“一环十横十纵”道路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乡结合部整治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转移人口进得来、落得下、稳得住、能乐业。
五是着力打造文化引领发展新优势。牢牢把握总书记“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指示要求,立足郑州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与文化挖掘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推动“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和中心城区“商代王城遗址”“二七商圈”“二砂工业遗存”等文化板块建设,通过规划建设郑汴洛轨道快线联动讲好“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的文化故事,确立郑州“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的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地位。
谢谢!
新华社记者
高市长,您好!众所周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一直是开封市引以为豪的金名片。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开封要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请问,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封市将如何激活历史文化资源,重现宋都辉煌?谢谢。
高建军
好的,谢谢您的提问。开封是我国八朝古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格局悠久、文物遗存丰富、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屹立不倒的铁塔、千年不变的中轴线、层叠相摞的城垣,屡毁屡建、生生不息的黄河精神和千载传承的家国情怀,塑造了开封的城市之魂,也是我们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核心优势。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开封发展,自2005年实施郑汴一体化战略以来,2019年开封市的GDP是2005年的5.8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5年的2.86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近年来,开封以纳入郑州大都市区的郑汴港核心引擎区为契机,不断强化文化休闲与国际交往功能,大都市区的特色服务中心正在逐步形成;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开封抢抓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遇,提出要打造黄河岸边的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建设郑州都市圈的文化中心。
一是在总体规划上,我们进一步明确开封在郑州都市圈中的文化中心定位,坚持“五个全域”理念,建立“十个一”文旅推进机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高标准编制《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规划》等20多项专项规划,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成为省级战略,古城保护立法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二是在发展举措上,我们坚持与兄弟城市错位发展,不断把开封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能量,打造都市圈内最具标识度的城市。我们把握高质量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基于文旅体验为主的文化消费中心,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宋皇城国家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基于5G的沉浸式体验场景等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宋不夜城”持续激发消费潜力。我们细化发展目标,近期要形成“宋都轴线出彩、古都厢坊出众”的宋都风貌;中期将建成全城一景、宋韵彰显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远期将打造“文化璀璨、品质夺目、活力彰显、魅力绽放”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三是在工作重点上,我们突出宋都古城保护修缮,将宋风宋韵融入城市街景,大力实施城墙贯通、水系连通、古城大遗址保护展示、千年中轴线展示带建设等重大工程,着力构筑与西安汉唐文化、北京明清文化齐名的开封宋文化品牌。我们突出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做大做强节会论坛品牌,培育文创经济新业态,做好夜游开封文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开封整体的文化吸引力和人文魅力。我们突出文化产业国际化,自贸区开封片区建成国际艺术品保税仓等文产合作平台,开展文化展示、交易、仓储、拍卖、鉴证和金融等业务,逐步形成功能最为齐全的综合保税区。同时,我们不断探索文化贸易便利化新模式,推动郑州都市圈文化“走出去”。
四是在要素保障上,我们坚决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亲”“清”政商关系更加紧密,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壮大。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和郑州都市圈兄弟地市的密切协作下,开封一定能够激活历史文化资源,重现宋都辉煌。
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王市长,您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新乡市作为我省自创区的重要板块,具有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的优势。想请您介绍一下,新乡是如何围绕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推进都市圈内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谢谢。
王登喜
谢谢您的提问,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新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我市以自创区建设为抓手,依托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推进创新链、政策链、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金融链“六链融合”,加快创新驱动发展。高新区在郑洛新自创区核心区考核评价中,发展质量排名第1位;在去年169个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第76位,连续两年均提升8个位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优化创新布局。加快“一区四园四集群”建设,以高新区为核心区,以中国电波科技城、新松机器人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新乡创新谷为辐射区,打造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大数据、航空航天四大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坚持“一台两器一园”(创新平台、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的“121”模式,推进13个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营业收入增速连续三年保持25%以上。融入郑州都市圈,推进郑新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黄绿色产业带建设,构建郑新一体化“大十字”产业架构,推动郑新产业既有垂直分工,又有水平分工,实现错位布局、融合发展。
二、提升创新能力。推进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平台、人才和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达343家,是自创区获批前的3.4倍;2018年以来,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0余个。推进河南电池研究院、天博物联网研究院、中科院数字经济技术产业研究院、中纺院中原分院、欧洲农业物理(新乡)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建设,各类研发平台达875家。连续举办两届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共有294家高校院所、371家创新型企业参会,实现成果转化、技术转移279项,签约项目总投资1629亿元。
三、抢占创新高地。发展新能源、集聚新资源、推进新基建,今年前7个月,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5.8%,占工业投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8%提高至17.3%。新能源领域,与中科院物理所、清华大学合作,推动无钴超晶格新型正极材料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建立氢能与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进行全产业链、全产品线布局,加氢装备被北京冬奥会确定为指定产品。新资源领域,推进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链研发创新、建链集群和应用服务推广,建设细胞制备中心和综合细胞库,正在加快华大基因华中中心、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园艺种质资源库、新松机器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新基建领域,谋划推进410个总投资2876亿元的新基建项目。
四、培育创新生态。健全激励机制,在自创区率先实施“全员聘任制、绩效考核制、薪酬激励制”改革,高新区企业注册登记全流程审批压减至1个工作日。实施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奖补等创新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近三年财政科技支出平均增速3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14%,位居全省第2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立全省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2019年专利质押融资总额达12.1亿元,位居全省第1位;专利申请总量、专利授权总数均位居全省第3位。
再次感谢大家对新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持续强化制度创新,努力将自创区新乡片区打造成为创客之乡、创业之都、创新之城,为郑州都市圈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各位!
河南日报记者
徐市长,您好!焦作的太极文化和秀丽山水是我省的独特优势资源。请问,焦作市是如何立足文旅优势、强化区域联动,推进都市圈生态和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呢?谢谢。
徐衣显
感谢您对焦作发展的关心。新时代是区域协调、绿色发展的时代,文旅产业是区域联动、强强联手的产业。去年以来,焦作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区域协调发展、联动发展大势,依托太极、山水两大世界级文旅品牌,提出并推动“云台山、嵩山”联动,“太极拳、少林拳”联手,着力建设“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得到了省委书记王国生的充分肯定。建设示范带的目的,一是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亮点,践行“两山”生态文明理念,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二是构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向世界传播“两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做强郑州都市圈战略支点,以产业协同带动西部板块崛起,加快郑焦一体化发展。四是建成焦作山水旅游城市示范带,创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城市。目前,“两山两拳”已上升为省级重大布局,焦作与郑州两市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对接机制,“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规划正在编制,生态、交通、文旅等合作取得重大成果。
一是下好生态保护“先手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贯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治”“建”“调”并举,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生态建设水平。“治”污染之患。发起“清四乱”歼灭战,扎实开展“四水同治”,河湖水面基本实现垃圾、杂物、违建清除及水面干净“三清一净”,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达到最好水平。“建”生态体系。加快黄(沁)河生态涵养带、沿黄百里生态文化旅游廊道等工程,一年来绿化造林37.6万亩。“调”结构布局。强力治理“三散”、深入抓好“六控”,“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加大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个结构”调整力度。
二是争当交通一体“排头兵”,融合郑州都市圈迈出坚实步伐。国道234焦荥黄河大桥建成,太焦铁路年底通车,高速公路实现纳入省规划的数量、里程、投资等六个全省第一。正在推进国道207孟巩黄河大桥、焦温快速通道南延黄河大桥等项目,着手开展东海大道南延黄河大桥、沿黄、沿太行等高速前期;谋划“郑州市区—嵩山—陈家沟—嘉应观—焦作市区—云台山”新的东、中、西三线轨道交通,加快构建郑焦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三是唱好文旅融合“重头戏”,融入“一带一路”取得新的突破。发挥世界级文旅品牌效应,助力文旅强省建设。努力把“根文化”留住。举办黄河论坛,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黄河文化苑,修复保护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嘉应观、陈家沟等遗存遗址,规划建设治黄博物馆、太极拳展示馆等,启动编纂焦作黄河志,正联合郑州推动黄河澄泥砚申报国家非遗项目。努力把“新产业”做强。黄河生态与太极文化融合新区等入选省项目库,恒大文旅城等项目落地,河南太极拳学院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出云台山—嵩山休闲养生游、中华武术修学旅等,云台山游客数量全省第一。努力把“名品牌”叫响。启动“太极+少林”功夫之旅,举办“大河南北·郑焦融合”等活动,促成太极拳、少林拳参加世界文明对话大会等国际推介,来豫入境游客90%都选择“两山两拳”区域景区景点。
四是做到发展高质量,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协调示范区。坚持“抢抓机遇、遵循规律,突出优势、示范带动,区域协调、一体发展”原则,对接郑州“西美”布局,以“两山两拳”示范带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扩“带”成“区”、乘势而上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打造都市圈生态文明示范区,进一步完善黄河、森林、绿地、湿地等生态屏障,共建美丽生态。打造都市圈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进一步促进产业链接,合理布局先进制造业,高水平发展数字经济、创新创意、文旅融合、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共赢美丽经济。打造都市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示范区,进一步深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合作,共享美丽生活,真正让“美”成为都市圈西部的鲜明特征,打造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谢谢。
河南电视台、大象客户端记者
赵市长,您好!产业协同发展是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我们知道,许昌市民营经济活跃,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具有和郑州产业互补发展的天然优势,请问,在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都市圈产业联动发展方面,许昌市是如何规划布局发展的?谢谢。
赵文峰
谢谢记者的提问。许昌产业特色比较鲜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基础坚实,国民经济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拥有37个,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3%左右,工业总量、工业竞争力均居全省第3位,培育了许继、森源、黄河、首山化工、远东传动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打造了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梯、超硬材料及制品、再生金属及制品、发制品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许昌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郑许一体化发展作为龙头工程,坚持“立足许昌、对接空港、发挥优势、错位发展”,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建设;特别是立足制造业基础优势,大力推进“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致力打造都市圈先进制造业中心、区域物流中心、临空产业基地。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许港产业带空间规划》,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打造许港产业带为重点,统筹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11个站点及沿线产业规划,促进郑许间产业互补、错位、协同发展。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我们把创新作为最强发展动能,以创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每年召开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大会,累计拿出3亿元重奖创新人才和企业。设立15亿元的“许昌英才基金”,引进创业创新人才(团队)74个、高层次人才788名,以人才的集聚带动产业的集聚,带动了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生根。今年,我们扎实开展2020“创新年”行动,深入落实“许昌英才计划”2.0版,把先进核心技术的引进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途径,鼓励、引导、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与科研院所、知名院校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努力促进更多先进科技成果在许昌转移转化。
三是强化产业升级。一方面,坚持扩大增量,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谋划了智能电力装备、高纯硅材料、5G等九大重点新兴产业,持续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打造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已达千亿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纳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许昌成为全省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集聚区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一定比重。去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支持下,黄河鲲鹏项目落地许昌,仅58天时间就建成投产,现已具备年产PC机75万台、服务器36万台、主板25万片的生产能力,有力带动了许昌高端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今年,我们谋划实施9大新兴产业项目104个、总投资903.2亿元,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园、硅碳新材料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培育5G、物联网等数字化新业态,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另一方面,坚持优化存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深入实施“三大改造”,推动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使传统优势产业有效嫁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拉长产业链条,实现“老树发新芽”。今年我市19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车间),上云企业达到2240家。
展望郑州都市圈建设,我们信心满怀、充满期待。下一步,许昌市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郑州都市圈建设机遇,加快实施《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积极融入,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六个对接”;尤其是把产业对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强化创新引领,统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许港产业带建设,努力打造“智造之都”,为郑州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谢谢!
主持人 方启雄
感谢记者朋友们的积极提问和几位发布人的精彩回答!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们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省发展改革委和有关省辖市联系,进行深入采访。
当前,河南正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推动中心城市、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把郑州都市圈作为支撑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凝聚协同合力,强化精准施策,努力推动郑州都市圈早日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此,我们希望各级各类媒体持续关注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加强政策解读,全方位宣传报道,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郑州都市圈建设,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再见!
责任编辑:银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