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活,这样干能挣钱!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06-23 00:01 来源:河南日报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迫切需要解决“谁来种地”难题。因此,让农民觉得种粮有利可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当前农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今年,我省第一产粮大县——滑县小麦总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然而粮食高产不等于农民增收,在粮价浮动不大的基础上,既要稳粮又要增收,“产粮大县”有啥好办法?

  6月15日,记者在滑县采访几位种粮大户,通过他们的收入账本,求解稳粮增收秘诀。

  秘诀一:科学良法种地,向“用心”要效益

  “今年又是丰收年,我家小麦亩产近1300斤,初步估算毛收入能达10万多块!”6月15日,小麦颗粒归仓后,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种粮大户黄国兴按捺不住丰收的喜悦。

  黄国兴今年59岁,年轻时跑大车,走南闯北20多年,2004年回乡种地。他有空就去县农技推广中心跟技术员“取经”,经常蹲在田埂研究麦子。2009年,他的小麦亩产已达1300斤。

  今年,他种了70亩小麦,其中自有20亩、流转50亩,除去施肥、浇地、农药、种子、承包费等各项开支,亩均纯收入能达七八百元。

  “庄稼活不能埋头傻干,要想稳产高产,一要方法得当。”老黄说,比如今年墒情好,小麦分蘖多,容易倒伏,就把浇水施肥的时间向后推迟,让一些无效分蘖自然死亡,这样既不浪费麦苗营养,麦穗长得又大,产量自然就上来了。

  再比如施肥,早年间他在地里做试验,一亩地施肥从5公斤、25公斤、40公斤到50公斤,后来他发现,25公斤是最佳施肥量,能够实现收益最大化。他说:“种粮成本一直上升,产量、价格提升幅度有限,想赚钱就要用心啊。”

  “二要种俏货、卖巧钱。”黄国兴不光种小麦,还在每年春季抢种花生。“花生一斤能卖6.5元,我种了5亩,每季能收4000斤,除去成本,增收约1.8万元。”

  在老黄看来,现在农业政策好,种粮有补贴,只要用心侍弄、种地得法,稳赚。

  秘诀二:培养职业农民,向“托管”要效益

  1300吨小麦全入库!

  骄阳下,杜焕永和他的合作社社员擦着汗,对着麦仓咧嘴笑,悬了大半年的心终于踏实下来。

  46岁的杜焕永是滑县万古镇杜庄村人,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他创办的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余亩,托管土地5000多亩,服务土地总面积近4万亩,有100多件(套)农机具,社员有150多人。

  农业到底挣不挣钱?能挣多少钱?作为全县规模最大的种植户,杜焕永很有发言权。

  “我看好这个行业,像我们这种职业农民,大有可为!”站在田头,杜焕永细细算起账来。

  先算今年这一季小麦收入。今年亩产1300斤,每斤收购价1.12元,每亩毛收入1456元,流转的2048亩地毛收入总共是298万元;托管土地收取服务费25万元;收取其他服务费用16万元。算下来,总收入339万元。

  算支出。复合肥、种子、播种、施药、浇水、人工收割等费用,每亩地610元,流转费400元,加起来每亩成本1010元,总成本大约是207万元。

  扣除支出,这一季杜焕永合作社的纯收入是132万元。

  “土地托管是合作社未来的趋势,没时间种地又不愿流转的农户,可以在‘农管家’平台上点‘服务’。”杜焕永说,他的合作社社员全是职业农民,就像专业的快递小哥一样,接单去干活。

  为土地提供服务,更需要专业的人。从2015年开始,杜焕永在合作社连续5年举办滑县新型职业农民技术交流会。在他的带动下,近千名农民争当新型职业农民。

  秘诀三:适度流转土地,向“市场”要效益

  不着急的农活自己干!见到刘飞超时,他刚从种子加工车间里出来,一上午,已分装近2000袋种子。刘飞超说,舍得出力,才能多赚钱。

  今年39岁的刘飞超,是滑县白道口镇郝村人,从十几岁到现在一直侍弄土地,是个“老把式”。说起自己的“挣钱经”,他有点腼腆:“从整地、播种、栽插,到除草、施肥、收割,如果都找帮工,每个人一天就要80块工钱。”对于不着急的农活,他和家人动手干,节省了一笔可观支出。

  2014年,他成立了一个小型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多亩,托管1万多亩。合作社规模小,人手少,农机具投入多了不划算,咋才能更挣钱?刘飞超动起脑筋:种市场价高的优质种子!

  “我发种源给农户,让他们自己种,种好后,每斤加价1毛钱统一回购,我加工后再售出,每斤可比普通麦多挣两三毛钱。”他说,这样节省人力、物力,农忙时雇人帮农户统一管理、收割,需要的化肥、农药、种子合作社都提供。

  “要想多赚钱,不光要选择高产抗病的品种,还要选择大众喜欢的、品质优良的品种。”他种植的洛麦29品种每斤价格高达1.8元,比普通品种高出0.25元左右,每亩多卖250多元。就这样,依靠卖种子,刘飞超每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

  “破解‘谁来种地’,要让农民觉得有利可图,但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安阳市委常委、滑县县委书记董良鸿表示,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下一步滑县将拓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渠道,加强技术培训,让农民成“专家”;引导农民由“通才式”转变为“专业式”,在科技、机耕、管理等方面,各展所长,让农业更“专业”;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使农村富起来、美起来,让乡村变“乐园”。(记者 任国战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通讯员 尚明达)

责任编辑:李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