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稳投资、稳预期、保市场主体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06-19 09:35 来源:省政府新闻办

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0年6月19日10:00,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河南省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稳投资、稳预期、保市场主体 ”。

  发布内容:介绍河南省“稳投资、稳预期、保市场主体”工作落实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李迎伟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王遂岭 省发展改革委投资处处长

  崔红建 省发展改革委综合处处长

  陈   波 省政府重点办主任

  靳   薇 省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

  何艳红 省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督管理处处长

  主持人:

  常轶旸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1

  主持人 常轶旸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六稳六保惠民生,创新奋进促发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增强发展信心,促使各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发展形成良好预期。稳住市场主体,就能够为经济复苏奠定坚实的基础;保市场主体,就是最大的保就业保民生。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河南省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专题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我省“稳投资、稳预期、保市场主体”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迎伟先生;

  省发展改革委投资处处长王遂岭先生;

  省发展改革委综合处处长崔红建先生;

  省政府重点办主任陈波先生;

  省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靳薇女士;

  省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督管理处处长何艳红女士。

  首先,我们请李迎伟先生介绍总体工作情况。

李

  李迎伟

  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见事早、行动快,多措并举积极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复工,努力把疫情对项目建设、投资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王国生书记、尹弘省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手抓两头”,统筹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和重大项目开复工工作,多次深入市县、企业、项目现场调研指导,为企业和项目排忧解难,坚定社会投资信心。省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会同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细化政策举措,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扎实做好稳投资、稳预期、保市场主体工作。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完善应对政策体系。及时研究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0条政策、疫情防控期间稳投资10项举措、推动实施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全省重点项目开复工、专项债券项目和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储备等系列政策措施,分类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复工开工,努力稳定投资及经济运行。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融合作用,及时组织经济形势宣传,持续做好政策解读,积极稳妥引导舆论,营造“抓项目促投资”的良好氛围,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二是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省政府领导牵头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组建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专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稳投资工作专班,强化监测调度、狠抓协调服务,有力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全面复工开工。印发补短板“982”工程实施方案和省重点项目清单,组织开展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工程、文化旅游重大项目等集中开工活动,持续抓好重大项目“四比四看”活动,前5个月“982”工程完成投资7046亿元、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20亿元,有效支撑了全省投资稳定运行。省政府举办全省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专题培训班,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增强项目谋划意识,提升项目谋划水平和质量。

  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依托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春节过后及时启动实施投资项目“不见面”在线审批,编制发布一站式申报操作指南,开通在线咨询专区,加强咨询服务值守,指导项目单位办理网上审批,确保疫情期间项目前期工作“不停顿”。截至5月底,今年以来我省通过在线平台已办结审批、核准和备案事项2.5万个,其中企业核准、备案事项1.7万个。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优化项目建设“双周”协调工作机制,协调解决53个项目用地、规划、环评等手续办理及要素保障问题,推动项目及早开工并加快建设。建立钢材、混凝土等重要建材供应调度机制,开展企业对接活动,截至5月底已落实重点项目需求钢材39.6万吨、混凝土491.8万立方米。梳理上报82个需中央协调建设用地保障的重大项目,加强重大项目用地保障。

  四是强化项目融资协调保障。加快下达中央和省投资计划36个批次,安排中央资金128亿元、省级资金19亿元。联合国开行河南分行、农发行河南分行、中国银行河南分行设立2020年中长期信贷融资总量不低于1500亿元的补短板稳投资专项,一季度已投放贷款658亿元,争取上半年投放1000亿元以上,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召开全省重点项目金融推介会,27家银行单位与748个重大项目达成合作意向,376个项目获批贷款1076亿元。实施“861”金融暖春行动,发挥“信用+金融+科技”作用,为全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带动有关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低息贷款314.5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超6000家。积极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动全省企业共发行债务融资工具618.4亿元,同比多增140.1亿元。

  五是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服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四个办”服务,推动“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放宽企业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条件限制,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及时出台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政策,“一企一策”制定节能解决方案,预计可为企业减免电费23.5亿元。依托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和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今年以来已向社会公开发布42个项目,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经过全省上下积极努力,稳投资、稳预期、保市场主体政策组合效应正在持续显现。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9%,已恢复正增长,分别较一季度、1-4月回升8.4个、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增速回升势头良好。特别是民间投资活力持续增强,1-5月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分别较一季度、1-4月回升7.8个、1.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投资增速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10.9个百分点。截至5月底,全省市场主体实有总数同比增长16.2%,增速高出全国5.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四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其中4-5月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总体上看,我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主要经济指标总体逐步恢复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强劲复苏态势。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高质量抓项目、稳投资、稳预期、稳经济、稳发展,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主持人 常轶旸

  现在,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本次新闻发布会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按照惯例,请提问前,先通报一下你所代表的新闻媒体。

中新

  中新社记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请介绍一下“两新一重”的具体内容?下一步,河南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抓好“两新一重”建设?

王

  王遂岭

  投资是扩需求和优供给的重要结合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这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疫情影响下畅通经济循环、恢复增长动力、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的现实选择。

  新型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加强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建设,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新型城镇化方面,主要是以人为核心,加强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垃圾污水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交通市政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冷链物流等产业培育设施建设,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加快城市更新,完善提升城镇功能,适应农业转移人口到城镇就业安家需求。

  重大工程方面,主要是加强铁路、公路、机场、能源、水利、生态环保等建设,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让投资更好地惠及群众、支撑发展。同时,要求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国家确定的“两新一重”重点投向及建设任务,统筹兼顾了新型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顺应了基础设施建设演进客观规律,体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有效投资的结构性变化,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既利当下更惠长远。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主动作为,全面加强“两新一重”建设,在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

  一是做好统筹规划协调。在抓好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立完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以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重点,研究制定专项规划或行动方案,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十四五”规划方向,聚焦“两新一重”重点领域,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形成项目滚动接续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各级重大项目建设和稳投资工作专班作用,协调解决补短板982工程项目、省重点项目前期和建设实施中的突出困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深入推进投资审批“三个一”改革,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定期梳理重大项目清单,报请国家协调加强用地保障。

  三是做好融资协调服务。抓住国家安排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政策机遇,梳理准备符合条件的“两新一重”项目,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完善重大项目融资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分批次推介重大项目清单,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

  四是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制定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政策措施,依托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和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持续常态化推介“两新一重”重大项目,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探索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盘活优质存量资产,形成良性投资循环。

河南日

  河南日报记者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我省经济运行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对市场信心也造成了一定影响。请问,我省在稳定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方面,都采取了什么举措?下一步又有何打算?

崔

  崔红建

  大家都知道,今年以来疫情对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形势越严峻,信心就越为重要。我们围绕提振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持续加强政策引导调控,努力应对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是生产侧方面,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围绕企业纾困帮扶,我们制定出台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0条等系列政策举措,财政、金融、人社等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配套措施,截至5月底,累计向中小微企业发放低息贷款314.5亿元,为企业减免税费288.1亿元,减征企业社会保险费176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9.4亿元,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为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2.13亿元。这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极大增强了企业战胜暂时困难的能力和信心。

  二是需求侧方面,千方百计激活市场消费。我们制定实施促进消费市场扩容提质若干意见,明确促进假日消费、繁荣小店经济等10条措施,郑州、三门峡、开封、漯河等地通过发放消费券激发市场需求,餐馆、景区、酒店、商场等主体也纷纷推出折扣优惠,大家同心协力推动消费解冻回暖。比如,郑州市先后三次累计发放消费券3.4亿元,零售、餐饮等消费撬动倍增效应明显。

  三是优环境方面,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我们在疫情期间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进一步优化“一网通办下最多跑一次”的办事流程,深入推进营商环境14项专项整改提升行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信豫融”平台累计发放低息贷款超350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超7000家。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细化创新落实各项任务举措,持续完善、适时出台惠企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工商业电价、宽带和专线资费、租金等基础性费用;研究制定促进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的引导性政策,大力培育线上线下融合新兴消费增长点;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扎实推进粮油、蔬菜、猪肉等重要农产品,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保供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大象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刚才发布中介绍到,今年以来,我省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疫情影响,有力有效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请问,下一步,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我省还将着重做好哪些工作?

陈

  陈波

  为推动全省重点项目尽快掀起建设施工热潮,3月13日我委专门印发《关于开展全省重点项目建设促投资掀高潮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年投资力度不减、目标不变,6月底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现在离上半年结束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要紧盯目标任务、抓牢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着力抓好重大关键项目。特别是对米字形铁路、高速公路“双千工程”、十大水利工程、郑州机场三期、青电入豫、省科技馆新馆、省直青年人才公寓、恒大电动汽车、海康威视等一批对各地各行业有重大引领带动的项目,要加大服务指导力度,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加快推进。

  二是要着力抓好短板项目。目前部分项目投资进度较慢,部分项目拟近期开工而未开工,还有一些项目存在前期手续、资金、土地、建设环境、交叉跨越等制约性问题等等,要对这些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对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专人协调服务,加强跟踪督导,确保如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三是要落实好双周工作机制。省政府重点项目办按照优化项目建设服务工作专班工作机制要求,及时收集项目建设中存在各类问题,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持续强化项目建设保障,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为项目加快建设创造条件。

  四是要跟踪做好要素保障。持续做好重点项目用地、资金、建材、需求保障工作,开展好对接服务,建立网上长效供需渠道平台,动态跟踪落实。加强用地计划与各类投资计划的精准联动,缩短土地供应周期,提高土地供应效率。强化配套建设,为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及时提供必要的水、电、路、气等市政公共配套设施,确保项目开足马力加快建设。

  五是要强化观摩服务督导。持续开展重大项目专项服务督导活动,强化进度督查和问题协调,尤其是加大投资进度完成较低项目的督导力度,实现对省市重点项目服务督导全覆盖。要结合“四比四看”活动,全面开展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活动,持续压实项目建设责任,营造大抓项目建设良好氛围。

大河

  大河网记者

  “六保”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市场主体。请问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市场主体发展的影响有多大?市场监管部门在保市场主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靳

  靳薇

  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是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全省市场主体总量快速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对疫情冲击,各类市场主体增长势头不可避免的有所放缓。今年1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81452户,疫情的影响初步显现;2月,全省仅登记5944户,是近10年来新登记户数最少的一个月,可以说降到了冰点、跌到了谷底。

  只有稳住市场主体,经济社会才能获得恢复和发展的持续动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市场监管局坚持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疫情期间始终坚守在推动全省市场主体发展的前沿阵地,率先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的“四个办”服务,牵头推动“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努力放宽企业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方面的条件限制,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在一系列政策举措带动下,全省市场主体迅速恢复发展生机,增长数量快速反转提升。3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探底拉升,达82526户;4月和5月,进一步加速增长,新登记户数分别达141487户、144200户,基本恢复到了往年同期的正常水平,增势强劲,前景喜人,显现了顽强的防御能力和极强的自愈能力。

  作为市场主体中占比最大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月新登记户数分别达44099户、97118户,有力带动了各类市场主体强势反弹。全省前五个月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总量455609户,与2018年前五个月基本持平。截至2020年5月底,全省市场主体实有总户数达728.2万户,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实有户数较2019年5月底同比增长16.2%,高出全国平均增速5.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四位、中部六省第一位。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服务举措,以更大力度的“放”、更优质的“服”,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法制日报

  法制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请问,我省市场监管部门是如何创新监管方式,确保完成“保市场主体”目标任务的?

何

  何艳红

  从监管角度来说,我们主要是通过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既要监管、又要服务,既要管住、又要管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实现“保市场主体”目标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努力,我省建成了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为支撑,以企业信息归集、公示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和大数据监管为手段,以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为抓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

  二是实施涉企信息归集共享。信息公开是监督的最好方式。我们采取的一系列涉企信息归集共享的措施,一定程度解决了市场主体信息孤岛化、分散化和碎片化的问题。为社会公众查询市场主体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极大节约了社会成本。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自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达到58.8亿人次,累计查询量19.8亿人次,已成为了解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状况不可或缺的平台,作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是实施信用约束。根据市场主体违法的轻重程度,分别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截至目前,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84.6万户,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9.34万户。形成了“失信受限、守信受益”的监管机制,产生了良好的监管效果和社会效益。

  四是推进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通过建立全省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建立完善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完善的抽查实施细则和工作指引、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等诸多措施,有效解决了对市场主体的任意检查和重复检查问题,为治愈人情监管、选择执法,执法扰民和执法不公等顽疾提供了良方。

  五是探索信用修复机制。我们率先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开展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工作,鼓励企业自我承诺、主动纠错、重塑信用,成为监管与服务融合创新的一个亮点,受到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的通报表彰。截至目前,全省累计通过信用修复机制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企业9992户。

  六是实施重点监管、精准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实行监管全覆盖,杜绝盲区。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乱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对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等经济形态的市场主体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谨慎对其进行检查和处罚,为其发展留足时间和空间。

  以上措施和工作,得到了我省市场主体的广泛好评和认可。在2019年度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的“万家民企评价营商环境”调研活动中,我省市场主体对诚信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评价位列中部六省第一。

  最后,借此机会,提醒一下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尚未填报公示年度报告的,请务予6月30日前填报并公示。否则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影响信誉。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创新,探索更多更好的监管方式,为我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而不遗余力。谢谢!

  主持人 常轶旸

  媒体朋友们,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精准施策、集中发力,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连续打出政策“组合拳”,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眼前难关,经济社会呈现出回暖向好态势。在此,希望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持续加强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的宣传报道,努力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动员全省上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发展高质量,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凝聚强大合力!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再见。

责任编辑:银新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