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河南 圆梦小康:“尝尝俺的花菇鲜不鲜”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06-11 07:54 来源:河南日报

出彩河南 圆梦小康:“尝尝俺的花菇鲜不鲜”

香菇养菌期,村民王俊国正在香菇棚翻菌棒。本版图片均为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雪红 摄

出彩河南 圆梦小康:“尝尝俺的花菇鲜不鲜”

清晨,安静美丽的河南村。

  6月5日,卢氏县朱阳关镇沐浴在晨曦中。由层叠的青山围着的小盆地,天空湛蓝,白云悠悠;盆地中央,鹳河静静地穿过,流向东南,注入丹江口水库。

  鹳河南岸,坐落着一个狭长的村子,这就是河南村。青山绿水、灰瓦白墙,河南村的清晨显得格外静谧秀美。

  “以前的河南村可不是这样的,2007年和2008年,鹳河连发洪水,大水冲毁了河南村,房倒屋塌,家里什么都没有了。”一大早就在香菇棚里忙碌的贫困户张春朝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河南村进行了灾后重建,后来在扶贫政策激励下,家家户户发展食用菌产业,村民富了,村子美了。”

  河南村是省定贫困村,村里362户1154人,贫困户94户395人,贫困发生率为34.2%。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里每户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增收项目,重点培育核桃、连翘、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做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覆盖。

  眼下正是香菇养菌期,香菇棚里,棚架上摆放着整整齐齐的菌棒,菌袋里的菌丝正向外扩张着。为了养好菌丝,菇农们像照顾婴儿一样精心呵护,每天早上起来把香菇棚上的遮阳网放下来,晚上再把遮阳网收起来,保持菌棚空气流通,控制菌棚的温度湿度。

  “俺村种的香菇品质好,60%以上都是花菇,即便是河对岸的村子,出的香菇都比不上我们河南村,因为花菇的价格是普通香菇的2倍,卖价高,所以他们都叫河南村‘高价庄’。”张春朝说,他去年贷款5万元,发展食用菌2.8万袋,收入达20万元,脱了贫,还了银行贷款,今年又扩大了规模,发展种植香菇4.3万袋,越干越有劲。

  “坐吃等死对不起自己这条命,也对不起张书记,对不起党的好政策。”隔壁大棚的滕银锁说。滕银锁是个90后,由于天生残疾,家庭陷入深度贫困,在张书记的帮扶下,不甘落后的他去年发展食用菌3万多袋,养黑猪十多头,年纯收入达13万元。

  滕银锁念念不忘的张书记,是驻河南村第一书记张冠军,他一心扑在卢氏扶贫战线已经十个年头了,准备再战三年。“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要亲眼看着河南村每一个人脱贫奔小康。靠什么?一是特色产业,二是集体经济。”张冠军说,河南村集体产业有大棚、冷库、光伏发电等,2018年村集体收入5万元,2019年收入12万元,今年预计收入达30万元,用集体收入设“益贫岗”,还能防止脱贫户返贫。

  据统计,河南村食用菌种植量由2016年的不到200万袋,发展到2019年年底的610多万袋,年产值约5000万元,人均种植食用菌约4000袋,人均年收入约1.2万元。靠着特色产业,2018年河南村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不少村民盖起了两层小楼,开上了小轿车。

  夜晚,微风从鹳河上徐徐而来,河南村文化广场华灯初上,男人们这边敲起了锣鼓、女人们那边跳起了广场舞,老人们则聚在一起拉弦子唱大戏,大家自得其乐,吸引着两岸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进来,成为卢氏南山一道亮丽的风景。

  截至2019年年底

  河南村食用菌种植610多万袋年产值约5000万元

  人均种植食用菌约4000袋

  人均年收入约1.2万元

  采访手记

  “党让干啥咱干啥。”经历过洪水灾害和贫困之苦的河南村,每一步都走得格外扎实。抢抓时机、埋头苦干,是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关键。

  同时,卢氏金融扶贫政策进村入户,助力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让河南村的花菇在国内市场上拥有了话语权,吸引着客商蜂拥而来。

  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气质,河南村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乡村名片

  卢氏县朱阳关镇河南村属于小盆地气候,独特的气候、湿度和自然环境,特别适宜发展食用菌种植,尤其是花菇。该村花菇产量占农户种植食用菌产量的60%以上。

  河南村2012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2018年退出贫困村序列。

  在卢氏金融扶贫政策扶持下,河南村户贷率达62%以上,家家户户发展香菇产业,2018年该村被卢氏县政府金融办授予“整村授信信用村”。(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小萍 王雪红)

责任编辑:银新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