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河南 圆梦小康:龙池头村 黄土“尝鲜”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06-10 08:10 来源:河南日报

 龙池头村 黄土“尝鲜”

龙池头村一角。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龚鸣 窦晓雪 摄

 龙池头村 黄土“尝鲜”

扫码看视频

  因苦难形成的黄泛区,如今成了改革“尝鲜”区。土地政策的改革对一个纯农业村的改变有多大?

  “有个沈丘县城的女孩和咱们村的小伙儿谈朋友,快谈婚论嫁了,女方家却不同意。后来女孩拉着姐姐来村里转了一圈,女方家改口说‘只要小两口愿意,咱做家长的不干涉’。”6月5日,西华县红花集镇龙池头村党支部书记金华亭讲了件村里近期发生的趣事儿。

  县城的女孩咋愿意嫁到农村来?除了因为男孩人好,还因为如今龙池头村气派的新村新貌,和县城没多大差距。

  整齐排列的一排排小楼,水电燃气全入户,村里还统一修建了下水道,道路硬化,路边的行道树不仅有玉兰、石楠,还有桃树、杏树。

  以前村里啥模样?“龙池头人人愁,风沙吹起盖住牛,娶个老婆也难留。”金华亭说起了顺口溜,“过去一到下雨天,去县城的路水和着泥,深一脚浅一脚,拉一车西瓜都要几个人推。”

  “我刚驻村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屋外雨停了,屋里还要再下半晌。”省纪委驻龙池头村第一书记陈保民说。

  村里的新变化得益于我省出台的土地新办法。为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我省创新性提出土地复垦券政策。这些新办法让那些守着土地却没有钱的穷村有了新出路。

  龙池头村抓住了土地新政机遇,把10个自然村整合到一起,将节约出来的土地指标交易出去,获得大约4500万元的建设资金,2011年就开始谋划的新村建设终于落地,村民的拆迁补偿款也有了着落,多余的资金还能用在帮扶困难户和村建设发展上。

  一张图纸建到底,龙池头村大变样。村民凌华家里,二层半小楼干净整洁,楼前有庭院,楼后有车库。凌华笑着向记者介绍,现在村里人居住条件不输城里人,以前炊烟袅袅的景象寻不见了。

  村里集中盖了72套单元房免费让困难户和暂时没有建房需求的村民入住,孤寡老太太分到一室一厅,单身儿子带着母亲可分到两室一厅,家里人口多还有三室一厅。除了每家一套房,村里还给每户在楼后配了一间小仓库放农具。

  土地“尝鲜”过后的龙池头村,村民生活改善了,人居环境美化了,还节约了耕地。陈保民介绍,根据我省宅基地复垦券交易政策,龙池头村把旧村破旧房屋拆除后改造成耕地,产生土地结余191.13亩,并成功交易指标。

  顺着这个思路,陈保民带领干部群众又修整了陈年坑塘、边边角角的荒地188亩,作为补充耕地,并利用国家耕地占补平衡的规定将指标交易出去。

  耕地的指标虽然交易出去,但土地还在龙池头村手里。陈保民站在村里龙池旁的假山上,指着远处的麦田说:“村里把新增的耕地整合到湖两边,去年是第一季先种了小麦。下一步打算开发高效观光农业,建设一个向日葵园和玫瑰园继续创收。不久后咱村都要有自己的后花园了。”

  采访手记

  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些人。抓住土地政策改革的机遇,地更值钱了,人更有干劲了。

  满怀着对土地的热爱,智慧的龙池头村村民让黄泛区的土地“尝鲜”,让脚下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新村建设节约了大量的宅基用地,合零为整,走集体经营的方式更能发挥土地的价值。交易新增耕地和补充耕地指标,增加村集体收入,村民的拆迁补偿款不愁了,还能获得一笔建设开发的本金。这样的“尝鲜”,让村民住进了新房子,开发了新的就业机会,村民生活更有奔头了。

  新闻回放

  2019年1月18日,河南省首批网上挂牌交易的4宗4695.83亩补充耕地指标全部成交,成交金额5.38亿元。其中西华县的2100亩7等水浇地,成为补充耕地指标的第一笔网上交易。此次交易共为西华县脱贫攻坚筹集资金4.8亿元。

  根据国家耕地占补平衡的规定,建设占用多少耕地,各地人民政府就应补充划入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过去此类交易大多是双方协商,不透明也不公开。为规范补充耕地指标交易行为,我省建立了省级补充耕地指标网上交易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指标出让、竞买的电子化审批流程。(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龚鸣 窦晓雪)

责任编辑:银新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