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4点,烈日依然高悬。唐河县的百里粮田上,只剩麦茬泛着金光,留下丰收的痕迹。
“今年收成不错。”桐寨铺镇李松庄村,已经脱贫的李建伟招呼记者坐下,笑着算起了自家的进项:种了10亩小麦,能卖万把块钱;家里5个低保,每年也有1万多元;自己和妻子都有公益岗……“对了,还有‘扶贫粮仓’分红,2017年是每人400元,2018年开始涨到了500元。”老李补充道。
粮仓尽人皆知,啥是“扶贫粮仓”?事情要从2017年说起。
作为“超级产粮大县”,唐河每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80万吨,位列全省第二、全国50强。曾有专家形象地说,“唐河一年生产的粮食,全国人民一天吃不完。”但在自豪的同时,唐河也有自己的烦恼。
“2005年以来,全县粮食产量连年递增,但粮仓库容一直停在60万吨。到2016年,23家粮食购销企业已经‘吃到了嗓子眼’,一到收储季,大家都头疼。”唐河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贾明和说。
恰逢此时,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唐河又添新挑战。由于人口基数过大,虽是非贫困县,全县却有贫困村11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5565户34399人。既要维护粮食安全,又要决胜脱贫攻坚,有没有一条路能“一招破两难”?“扶贫粮仓”应运而生。
“资金方面,我们设计了‘财政+金融+粮食收储企业+贫困户’的四位一体模式,通过建设优质粮仓扶贫基地,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与粮食托市收购、小额信贷贴息及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唐河县委书记周天龙介绍,粮仓建成后,由国有企业金穗粮油有限公司租赁运营,从事小麦最低保护价收购,并以分红形式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覆盖”。
2017年2月,唐河县整合各项资金3.4亿元启动“扶贫粮仓”建设,76座60万吨规模的标准化粮仓在17个乡镇拔地而起。“粮仓扩容了,我们收储粮食底气十足。不光能收自己的,外县每年都有不少群众往咱这儿卖。”在与新野县接壤的郭滩镇,该镇粮管所所长肖建坡告诉记者。
当年年底,全县贫困户见到了“真金白银”,金穗公司从每吨每年60元的粮食保管补贴中拿出40元,给贫困群众分红。“有发展能力,利用金融扶贫贷款入股合作社参加扶贫粮仓建设的群众,每户3000元;其他贫困户和五保户,每人400元。”县扶贫办副主任张朝甫介绍,到2019年,这两个标准分别提高到3600元和500元。
“可不光是贫困户得了实惠,大家其实都跟着受益。”在唐河县国家粮食储备库门口,等待粮车过检的城郊乡陈庄村村民靖建克说。老靖当了10年的“粮食经纪人”,每年都有七八百吨小麦经他的手,从田间地头流入国家粮仓。“以前卖粮你是不知道,那队一排就是一天。现在基本上俩小时一大车,快得很。”他感慨道。
“还有个好处他没说。”一旁的储备库主任赵克笑着接过话,“新增仓容让最低收购价政策能顺利实施,老百姓卖粮方便了,也不怕商贩压价了,只要丰产就能丰收。”据介绍,“扶贫粮仓”建成后,唐河县农民每年卖粮可增收近2亿元。
除了解决仓储和惠及群众,唐河还有个大谋划:以遍地开花的“扶贫粮仓”为支点,建设一个占地1000亩的现代化粮食物流园,推动豫南粮食从北方“产区”向南方“销区”流通,实现“北粮南运”“通江达海”。“制约粮食流通的最大瓶颈就是运输成本,而水路成本只有陆路的20%。”唐河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唐河复航建设已经提上日程,相信不久的将来,咱唐河的粮食就能坐着船到‘云贵川’。”(记者 归欣 李若凡)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