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扁担 金小麦 金玉米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05-25 08:42 来源:河南日报

金扁担 金小麦 金玉米

5月23日,豫北原阳县李庄村的儿童在麦田感受丰收的喜悦。(记者 陈更生 摄)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忆起当年陕北乡亲们的愿望,“干活挑着金扁担”的故事于是传遍大江南北。

  从去年认真倾听李连成代表“农民的八个梦想”,到多年后还念念不忘陕北农民的梦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牵挂始终如一。

  “三夏”大忙巧遇全国两会,被总书记解读为“农业现代化”的“金扁担”在河南能不能挑得起来?记者进行了走访。

  从“净颗子”到“金小麦”

  5月24日,唐河县源潭镇党坡村,振群家庭农场1800亩强筋小麦收割已接近尾声。“我的小麦早就签好了订单,比普通小麦要贵1毛钱。”农场负责人乔振群说。

  50多岁的乔振群,小时候挨过饿,对于总书记说到的“净颗子”(即纯高粱米、玉米面)印象深刻:“那时候能吃顿细粮都高兴得不行,哪能想到有一天能靠种小麦发家致富?”

  2019年,我省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强。今年,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550万亩左右,继续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大省、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地位,其中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1350万亩,比去年增加146万亩。

  近年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打好粮食生产王牌,不但解决了本省一亿多人口的粮食消费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制成品超过600亿斤,用河南力量努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粮食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我省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全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位。不少农民像乔振群一样,靠生产优质农产品发家致富,金灿灿的麦粒中,“含金量”越来越高。

  从“大玉米”到“金玉米”

  以千年古迹嵩岳寺塔为设计原型的千玺广场主楼高280米,大气磅礴,是省会郑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它在河南人口中,有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大玉米”。没错,就是那个收了小麦就要播种的“玉米”。

  土气吗?其实不然。从田地里金黄饱满的大玉米,到都市里流光溢彩的“大玉米”,这个称谓,不但留存着河南人对千年农耕文明的集体回忆,也恰好见证着河南从“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的美丽嬗变。

  去年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河南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

  从“大玉米”向“金玉米”转变,河南农产品精深加工成效初显,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省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河南向全国供应了大约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实至名归。

  从“纯手工”到“金扁担”

  1983年,21岁的邓州市刘集镇石营村人石占科,“眼馋”邻村的手扶拖拉机,咬牙借款3000元也买了一辆,从此告别“手工作业”,与农机“一生结缘”。现在,他的合作社有专业农机手212人,各类农机110多台套。

  不过,与该市龙堰乡刘道庙村的“后浪”沈兴新比起来,老石那一套显然又不够看了。1个人操控11台拖拉机;一窝只种1粒芝麻,起伏不平的地块可以达到同样种植深度……这些让人惊讶的“黑科技”,都在“80后”沈兴新的首邑有限公司服务清单上。

  2016年10月,沈兴新返乡创业,购置雷沃无人驾驶拖拉机等各类进口农机160多台,除了服务邓州的15万亩土地外,还在湖北、山东、安徽、河北、陕西等地成立了分公司。

  地上有“黑科技”,空中也有。去年开始,襄城县十里铺镇二甲王村种粮大户王占定用上了装有“黑匣子”的植保无人机。“往年,打了多少药,有没有漏喷、重喷,谁也不清楚。”王占定说,“现在有了‘黑匣子’,喷多大面积、合不合适,在手机上清清楚楚,咱丰收的信心更足了!”

  时移世易,当年令陕北乡亲们“想破天”的“金扁担”,如今在河南已经落地成真。截至去年年底,我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超过84%,夏收机收率超过98%,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达到38个,总数位居全国第三。

  中原大地沃野千里,正欢唱着丰收之歌,“金扁担”的两头,“金小麦”和“金玉米”沉甸甸、喜人心。(记者 李英华 归欣)

责任编辑:李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