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清明上河园鸟瞰图
央视点赞河南智慧旅游
云台山红石峡
来洛阳龙门石窟的国际游客
小浪底观瀑节
八里沟红石河叠瀑
这是一幕“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文旅大戏。
身处广袤的中原土地,浸润着先祖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河南一直在苦苦思索着既要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的时代命题,探索出多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如今,以黄河文化、功夫文化、根亲文化为代表的标志性文旅品牌享誉世界;以《重渡沟》《焦裕禄》为代表的文艺创作传唱全国;以新县、栾川等为代表的全域旅游发展成为中国样本;以云台山、龙门石窟、红旗渠等景区为代表的智慧化水平走在行业前列;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水秀》等为代表的演艺节目深受游客好评。2019年,全省旅游业共接待游客3212万人次,旅游收入180.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增长13.1%、15.6%。
立足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新要求,老家河南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影响力更强,在践行文旅强省战略中书写着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1、全域旅游“全面开花”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河南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全国重要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优势,成为投资热点领域的产业优势,“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政策优势……
久久为功,不断发力,近年来,我省文旅事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依托,我省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景点游向全域旅游改变,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改变。开发的古都游、黄河游、功夫游、研学游、红色游、民宿游等产品多头并进,形成全域旅游大发展的良好格局。
——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优势。有郑州、开封、洛阳、安阳4大古都,有龙门石窟、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文化建筑群、丝绸之路、大运河5项24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第一;11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27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云台山、嵩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等世界地质公园4个;河南嵩山、郑州黄河等国家地质公园14个,永城芒砀山等省级地质公园15个。
——打造要素齐全、规模庞大的产业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512家,其中5A级14家,在全国排名第三;旅行社1137家(排名第6),其中出境游旅行社100家,注册导游员38520人;星级饭店432家,其中五星级19家、星级饭店客房56122间、床位99586个,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241家。
——形成一业兴旺、百业发展的联动格局。2019年,我省济源市、修武县、新县等三地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2020年,我省确定了巩义市、栾川县、嵩县、汝州市、林州市、淇县、博爱县、鄢陵县、西峡县、浉河区等10家首批省级全域旅游区名单。成功创建2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家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项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打造30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50家休闲观光园区、100个精品民宿;认定55家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如今,我省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无景点旅游、新业态游风生水起,我省全域旅游“全面开花”。
这其中,旅游饭店是全域旅游的重要一环,也是一个城市国际范儿的重要体现。河南中州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告诉记者,未来河南还需吸引更多的品牌公司入驻河南,消费者将更加关注健康、安全、品质和效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域旅游发展中,旅行社企业也是重要支撑。河南中信国旅总经理陈兢说,过去,游客对“中原过大年”“玩转河南民俗”“丰味河南品味系列”等产品,反响良好。在疫情的压力下,公司出境游业务全部叫停,全域旅游下的河南,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了可能,已经启动的河南乡村游产品正逐步走热。
2、智慧旅游大显身手
五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栏目共报道河南景区14次,达到历史最高。报道的关键词为无预约不出行、入园时间自选、客流实时疏导调控等,几乎全部聚焦在智慧旅游方面。
河南通过智慧旅游为文旅融合破题,谋划很早。在全国率先进行智慧景区钻级评定。作为全国全域全息信息化建设首个试点,5A级旅游景区已全部完成智慧化升级改造,安排2000万元奖补30家智慧旅游景区,云台山、龙门石窟、红旗渠等景区的智慧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相关专家说,检验智慧化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的确,智慧系统在今年“五一”大显身手,就是解决了疫情期间的防控难题。其间,河南省所有景区全部提供预约服务,其中百余家重点景区还通过官方支付宝小程序对服务系统进行了分时预约升级。分时预约让游客不仅能看到景区限流措施下门票的可预订数量,还可精确选择入园时间,实现远端限流、提前引导,帮助游客有效避开热门旅游景区或出行的高峰时段,有效提升了游客的出游体验。
在焦作云台山景区,实现了对景区客流、景点接待情况以及车辆信息等运营状况的实时掌握和监测,避免“人等车”,做到“车等人”。
信阳鸡公山景区通过智慧旅游数据实时共享,采取分布式游客集散和交通中转,有效实现了游客多层级疏导。
南太行景区采用“提前12小时预约”制,非预约不能入园,从源头避免了瞬时高峰客流情况的出现。
如果把文旅行业的竞争比做一场球赛的话,河南的上半场,重点是要打造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下半场的核心要让每一个游客都满意,河南使出“智慧化”是关键一招。
3、老名牌有了“新打开方式”
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河南旅游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少林寺、龙门石窟叫响世界,形成了郑汴洛焦传统旅游线路。新时代、再出发,我省着力推动文化元素纳入旅游线路、融入景区景点,以文化内容驱动提升旅游品位,不停地出新出彩。
“本来只是想是陪着父母来怀旧的,谁知却发现了这么多新的项目,有太多好玩的地方,洛阳的变化太、太、太大了。”5月6日,游客刘女士在朋友圈中不断为洛阳点赞。在洛阳,刘女士一家先是看了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景区“老三篇”,又游览了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东方博物馆之都“新三篇”。之后,他们还来到了开放不久的天心文化产业园。这是一个镌刻着城市成长印记的东方红苏式老厂房,经过“腾笼换鸟”,变身为集餐饮、娱乐、文化、艺术、体育、创意等业态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历史和现代、工业和艺术在这里巧妙地进行了融合,老人孩子都能找到兴趣点。”刘女士说,最后一天还去了龙门古街、关林步行街文旅街区。本来两天的行程,根本就没出洛阳城,一家人就足足玩了五天。
游客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满意度,在于洛阳一直在着力挖掘自身文化特色、不停创新体验载体。传统景区持续领先,隋唐洛阳城天堂明堂、应天门、九洲池等古都文化新地标,更后来居上。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郑州市依托少林寺这个国际名牌,打造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演艺节目自从开演,就好评不断。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的黄帝宫御温泉度假酒店、乐海水世界和冰雪世界等新业态,也迅速成为后起之秀。
同样把文化做得时尚可感的,还有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打造“三百工坊”,即“百工坊”“百艺坊”“百展馆”;5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园;10余家民间博物馆和展馆在园区落户;“清园礼物”系列文创产品品种已达10余类150余种;《大宋·东京梦华》主题演艺及100多场节目等让游客应接不暇,参与性极强。
“我们以‘旅游产品欢乐化’来引领景区文旅融合转型升级,实现了景区游客接待量和知名度的迅速提升。”对于景区的定位,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爽思考很深。
4、新业态成为“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一大批文旅融合的新项目、新业态在河南落地开花。一业兴旺、百业发展。新业态有力带动全省的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交通运输、餐饮服务、会展博览、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
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中原首个沉浸式电影潮玩地——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小镇夜游《一路有戏》拉开帷幕。在电影大道,游客们被剧情带入德化街往事,一剧走进德化,一街穿越百年,以亲历者的视角沉浸式观演。电影小镇把“沉浸”“穿越”“电影”体验发挥到了极致,演、玩、吃、住、购五大业态,把电影变成实景,让梦境成为现实。同在一个片区的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也是新业态“优秀代表”。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王成立告诉记者,方特推出了大型室内外游玩项目50余项,涵盖科技动漫、未来幻想、科普教育、主题表演等多个方面,其中大部分项目代表着当今全球主题乐园项目的较高水平。因此,旅游收入迅速超过很多传统景区。
5、“夜经济”点燃消费热情
中国的“夜经济”,或可以从开封作为起始。《东京梦华录》中对夜间商业的描述佐证了北宋开封夜间的繁华。千年轮回后,“夜经济”再次点燃汴梁城。御河夜游、民乐歌舞、演艺节目、夜市小吃等使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新活力。
为满足游客全时段的旅游消费需求,四年前,清明上河园在河南省旅游景区中率先推出了“夜游清园”。通过夜间差异化的剧目演出与沉浸式的氛围营造,在充满梦幻色彩的氛围中带给游客沉浸式的喜悦。推出了《大宋·东京梦华》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和《大宋·汴河灯影》沉浸式灯光秀两大夜间核心精品演艺节目。
景区大数据显示,开放夜游后景区游客年龄结构、入园时间和游玩时长均有了明显变化,年轻人多了,游玩时间长了。2019年,景区非门票收入占比达36%,逐步摆脱了对单一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景区的抗风险能力大大提升。
洛阳也启动了“夜游古都”系列消费活动,打造了老城十字街、铜陀暮雨等“夜洛阳”地标,实现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潮平岸阔帆正劲,乘势开拓谱新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文旅系统紧紧抓住当前重大战略叠加的窗口期,抓住旅游消费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期,抓住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变革期,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文化旅游奋勇争先助力中原更加出彩。(记者 刘春香)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