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0年4月13日15:30,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五十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通报我省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情况,重点回应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便居民出行等社会关切问题。
发布人:
王继军 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省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若石 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范付中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郭程明 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清奋 中原银行行长助理
徐明亮 省大数据政策和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大数据管理局首席顾问、郑州大学特聘教授
主持人:
方启雄 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宣传组副组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主持人 方启雄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搞清楚病源从哪里来、向哪里去;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
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在基层调研时强调,要加强信息共享,强化协调配合,用好大数据技术,健全外防输入联防联控机制。要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手段,推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当前,我省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和企业复工复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根据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安排,我们在这里召开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50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疫情防控最新进展,重点发布我省利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省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继军先生;
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若石先生;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范付中先生;
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程明先生;
中原银行行长助理刘清奋先生;
省大数据政策和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大数据管理局首席顾问、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徐明亮先生。
首先,请张若石主任介绍我省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
张若石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工作决不能放松,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加大力度。要加强信息沟通共享和防控措施协调,在人员管控、健康码互认等方面要做到政策统一、标准一致。
4月10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在全省卫生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扛牢防控政治责任,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打好化危为机的主动仗。
尹弘省长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加强健康医疗技术创新,提升卫生健康服务管理水平。
按照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安排,通报全省疫情防控最新进展情况:
4月12日0时-24时,我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死亡病例。
截至4月12日24时,我省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1273例,累计出院1250例。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均已出院。目前在院隔离治疗1例,为本地确诊病例,轻症。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7例,其中本地报告2例,境外输入报告5例。自1月21日起,全省已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0144人。4月12日解除观察25人,目前有77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建立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需要信息化和大数据“硬核支撑”。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的精准性、高效性;充分运用健康信息平台、“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治理水平。全省医疗机构通过实施预约挂号、检查和治疗,减少人群现场聚集;积极提供线上健康和就诊指导、慢病复诊、心理疏导等服务,开展互联网诊疗咨询。省卫生健康委依托河南省远程医疗平台,开通远程会商系统,省远程医学中心与全省147家定点医院互联互通,提高救治质量和防控效率。郑州市开发疫情防控数据平台,建设了发热门诊登记、疫情摸排统计分析、健康登记等系统,共享疫情数据。信阳市息县建立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基本公卫、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保等信息“一网联通”,预约挂号、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一网通办”。周口市郸城县深化县域综合医改,统筹县乡村医疗和公共卫生资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集中力量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省级医院通过信息化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为群众提供整合式、连续性、系统化医疗健康服务。省人民医院构建互联网智慧健康服务体系,整合共享区域医疗资源。通过互联智慧,联通全省协作医院展开联防联控。开通线上咨询服务门诊,200多位专家参与,全天候服务。从2月1日至今,郑州大学一附院通过远程会商系统完成新冠肺炎病例远程大查房、远程会诊2000余例次,专题培训近百万人次。
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积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既要防止掉以轻心,也要防止“一刀切”。要坚持底线思维,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认识上保持理性,在工作中主动应对,更加突出科学防控,防止因为追求“零感染”而瞒报迟报,慎终如始打好持久战。
主持人 方启雄
谢谢张主任。下面,请王继军局长介绍我省利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相关工作情况。
王继军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对省大数据管理局和大数据事业的关心支持。省大数据管理局是本轮机构改革新组建单位,2018年11月26日挂牌,主要负责全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工作,统筹省级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构建河南政务大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加快数据共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体制机制。
组建一年多来,省大数据管理局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发扬滚石上山、去“不”留“行”精神,坚持多干事、干实事、攻难事,主动作为河南省改革攻坚的尖刀部队,较好完成了“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数据共享应用、“好差评”制度等三项国家试点任务,建成全国首家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开局良好。开展与此次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重点工作有三项:一是全力做好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对接“国字号”工程。组织8个攻坚组300余人,在省大数据研究院集中办公,全力攻坚,顺利完成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8大项51个子项建设和对接任务,实现了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二是全力做好“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和对接“国字号”工程。河南作为国家确定的全国12个试点省份之一,第一批打通数据传输链路,第一个上传正式数据,顺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与国家系统同步上线试运行,监管事项梳理、监管数据汇聚、监管应用对接等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我省与浙江两省在全国“互联网+监管”系统试运行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三是大力推动全省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我们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着力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有温度的政务服务。《河南省“好差评”制度“三覆盖、双归零、三挂钩” 倒逼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的做法获得国务院领导批示。这些工作为今年我省有效应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疫情发生以来,省大数据管理局充分发挥大数据“硬核”战“疫”作用,为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一是利用大数据持续排查跟踪,全面准确深度防控疫情。从元月26号,也就是大年初二开始,省大数据管理局全员上班,进入应急状态,全力应对疫情,当天即牵头成立了省疫情防控数据工作组,搭建全省疫情防控指挥平台和专项数据库,加强疫情数据汇集、分析和比对,目前共汇聚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省公安厅、教育厅、交通厅、税务局等部门以及运营商疫情数据7000余万条,先后分70批报送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为省委、省政府准确研判和科学决策提供全量疫情数据,助力全面防控。我们对从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获取的密切接触人员逐一进行核查,跟踪比对未自主隔离人员,及时将有关数据信息下发给各地市排查,助力精准防控。大数据成为了疫情防控的“千里眼”和“瞄准镜”。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要求,紧急在省疫情防控指挥平台搭建“外防输入”专区,汇聚比对相关信息,筑牢外防输入防线,严防境外疫情输入风险。
二是全面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服务,确保疫情防控和为民服务两不误。疫情期间,各级党委、政府高效运转、积极作为,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按照尹弘省长关于“全面推行网上办公办事”批示要求,我们元月26日连夜组织技术力量开通省防疫指挥部电子公文通道,2月8日紧急搭建防控数据传输交换平台,加快建设全省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有效保障了疫情防控政令和信息畅通。为减少人员接触和聚集风险,我局第一时间印发关于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和群众网上办事需求、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等通知,推动各地各部门通过河南政务服务网、12345政务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网上办”“预约办”“就近办”。推广“豫事办”App,确保已上线的社保查询、公积金查询、生活缴费等事项办理渠道畅通;梳理形成2020年第一批接入“豫事办”的23个部门487项事项清单,推进更多服务实现掌上办、指尖办。同时,我们还在政务服务“豫事办”开辟“疫情专区”,上线“疫情动态”“同程查询”“疫情上报”“求助通道”“健康申报”“发热门诊”“线上购药”等多项功能,向全省人民提供最权威的疫情信息和最全面的线上贴心服务,为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三是开发推广“健康码”,积极助力有序复工复产。我局组建30多人的团队集中攻坚,加紧开发建设具备“便捷申报、全省通用、跨省互认、动态管理”功能的河南省“健康码”。3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将河南纳入全国“健康码”系统工作试点省份。3月9日,河南省“健康码”上线试运行。3月17日,经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意,省大数据管理局、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河南省“健康码”使用管理办法》,标志着河南省“健康码”正式上线运行,用于疫情防控期间出行、返岗、复工、复产、复学。截至4月12日24时,已有1398万人申领河南省“健康码”,累计向国家平台推送我省健康信息数据3451万条,并通过国家平台与全国31个省份实现了互认。比如,广东省调用我省接口查询300多万次,这意味着持有我省“健康码”的300多万人次赴广东省后无需重复隔离,即可投入生产工作。河南省“健康码”还与浙江、福建、山东、天津、上海、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市建立了健康信息互认机制。广大网民点赞我省“健康码”互通互认、一码通行,纷纷表示“小证明带来大便利”。很多媒体称赞“健康码”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通行证”、按下了“快捷键”。我省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认可,近期工信部部长苗圩专门致信尹弘省长、黄强常务副省长,对我省开发推广“健康码”并在全国率先与浙江、广东、上海等省市互认、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表示感谢和肯定。
我省利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做法得到了中央媒体的关注认可。2月17日,新华社政务智库报告第295期对《河南:大数据支撑硬核战“疫”》进行了专题报道。2月21日,央视《东方时空》报道了我省依托大数据平台助力疫情防控有关做法。3月2日,新华网对《河南利用大数据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进行了详细报道。3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头题点赞河南大数据精准“画像”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数据是一个新事物,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利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在探索的新课题。3月3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这是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分类提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首次把数据要素纳入进来,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3月3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的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视察“数字杭州”建设情况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2月24日,王国生书记在全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破解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3月10日,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关键时刻,尹弘省长到省大数据管理局调研指导,对省大数据局组建以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明确提出抓好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数据治理三大任务,强调了“局+中心+研究院+公司”也就是省大数据管理局、省大数据中心、省大数据研究院、省级数字政府公司的架构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对全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工作的重视、关心和厚爱,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王国生书记、尹弘省长有关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好大数据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支撑作用,我们感到既有压力,但同时也更有激情、更有情怀、更有希望。下一步,省大数据管理局将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注重加强顶层设计,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 建成政务服务“一张网”,做大政务服务 “一朵云”,做实政务服务 “一个库”,做强“一个平台”,做到服务“一网通办”、治理“一网统管”、数据“一网通享”,推动河南数字政府建设和“放管服”改革跑出加速度。当前,特别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加强疫情监测分析,助力复工复产复学,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主持人 方启雄
谢谢王局长。接下来,请记者朋友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你所在的媒体机构。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范市长,您好。疫情发生以来,三门峡市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请您介绍一下?
范付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手抓”“两过硬”“两提升”,新冠肺炎每百万人发生率、确诊率、感染率均为全省最低,是我省确诊病例首个清零的地市,也是我省最早实现全面复工复产的地市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坚持、四个支撑”:
一是坚持“快”,有力支撑疫情防控。自我市启动一级响应后,同步启动研发管控平台,迅速构建了“7平台+1门户+1绿码”的疫情防控平台,面向广大群众、卡点管理人员、基层负责人,广泛收集数据,及时研判,科学施策,形成了疫情防控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目前,全市230万名群众,有223万在平台注册;1390个村(社区)的负责人,每天用平台进行管理;3万多个检测点,高峰期每天扫码登记50多万次,做到了“底数清晰、动态可控”。
二是坚持“早”,有力支撑复工复产。借助大数据管控平台,实现了提前管控、在线监控、精准调控,有效破解企业用工、物流、原材料供应等问题。特别是在复工初期,复工人员只要提前在家打卡14天,持绿码就可直接上班,省去了申请、审批、隔离等程序,大大提高了复工复产效率。目前,全市380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上岗人员5.95万人,基本实现应到尽到。
三是坚持“实”,有力支撑民生服务。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利用大数据,实现网上办、线上办、不见面审批。如三门峡鸿腾精细化工等2家企业,仅用1天时间,就取得了“河南省临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我们还通过“移动菜篮子”电商平台、口罩预约销售系统,精准对接群众生活需求;通过健康绿码,提高通行效率,方便群众出行。目前,我市190万人申请绿码,扫码出行记录上亿条。
四是坚持“稳”,有力支撑经济发展。围绕稳增长,选取30余家重点企业,以及电力、税务、金融、商务等10余家部门,进行大数据监测分析,研判经济走势,加强经济调度,保障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有效对接,大中小企业配套、协同运转,居民生产生活全面恢复,有效对冲疫情影响,保持了经济增长好的态势。
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和5G试点示范城市,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对全省具有示范意义。请问,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在做好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以及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下一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还有什么考虑?
郭程明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郑州大数据工作的关注。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介绍相关情况。
一是行动早,春节前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腊月二十七,我局成立专班,研究制定数字防疫系统方案并着手系统开发。大年初一上线发热门诊登记系统,已采集16.3万人次就诊信息。大年初六上线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已完成 99.7万次呼叫,接听率达84.3%。通过各系统实时监测疫情动态,为早期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覆盖广,织就郑州全场景疫情防护网。随着复工复产人员返郑高峰到来,在全国率先打造立体化疫情防控体系。2月2日上线来郑人员健康登记系统,是全国首个启用入市扫码的城市,为全市实行三色码精准管理打下坚实数据基础。2月10日上线居民小区健康登记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人员分层管理,已对10806个小区(村)、814.9万名居民进行健康管理。2月10日上线企业员工健康登记系统,已备案8.9万家企业,上报229.7万名员工健康信息。2月19日上线出行健康登记系统,已管理2.8万个公共交通工具和人员密集场所,扫码316.3万人次。实现了 “交通卡口—居民小区—企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的数据闭环、管理闭环、责任闭环,形成精准高效、科学便捷的疫情防控郑州模式。
三是精准化,实时动态调整疫情防控策略。结合不同时期防控特点,从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到管住重点人、放开健康人,从精准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郑州不断调整防控系统功能,开发上线新模块。3月初,疫情在境外呈爆发态势,在坚持原有防控措施不放松不动摇基础上,充分利用中航信、“双报告”等数据源,上线境外入郑人员管理系统,用数据闭环全力守住境外输入防线,累计对7062 名境外入郑人员进行医学隔离观察。
四是措施全,服务保障复工复产复学。利用企业员工健康登记系统实行复工复产承诺制,将原本3天审核期压缩为在线提交承诺即可复工。同时,充分发挥“郑好办”App作用,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无接触、不见面,减少人群聚集。随着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上线复学健康管理系统,帮助学校科学制定复学计划,己对全市3070所学校、368.3万名师生进行健康管理,确保近20万高三、初三学生顺利返校。
五是谋长远,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快数字郑州城市大脑建设。疫情防控考验社会精细化治理能力,郑州市以“数字郑州”城市大脑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总结数字化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疫情防控功能模块,将其融入城市大脑政务服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城市应急、城市管理等领域,力争年底前,城市大脑一期、二期工程12个领域全面建成,以数字化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变化,加强对重点人群和无症状感染者的精准防控,推进“人防+技防”的全面融合,提高管控与服务的精准度和科学性,堵住所有可能导致疫情反弹的漏洞,持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向稳向好态势,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同时,努力打造与国家中心城市治理相适应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不断提升我市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济日报记者
为解决好企业复工复产中融资难题,河南运用大数据搭建了全国首个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请详细介绍一下,目前该平台运行情况如何,在帮扶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下一步工作将如何优化?
王继军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2018年11月12日,王国生书记在金融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运用大数据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体系、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解决银行不敢贷、不愿贷问题”。按照王国生书记要求,在黄强常务副省长、朱焕然秘书长领导指导下,省大数据局会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河南银保监局等部门,按照“中小微、线上、信用、实时、可比”和“一次设计、逐步完善”的框架和路径,以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为目标,以“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受益”为原则,运用大数据思维搭建了河南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于2019年3月5日正式上线运行。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省级公益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
目前,平台共归集工商、税务、养老、电力、信用、不动产等17个部门108类政务数据5633万条,免费向银行推送。平台推出“310”线上贷款模式,即企业“3分钟”完成线上贷款申请,银行“1分钟”完成相关数据调用,企业在平台从申请到获贷全流程网上办理,一次不用跑,也不用提交任何纸质材料,实现全程“零跑腿”,有效解决了贷款手续繁、提交材料多、核贷时间长等问题。
截至2020年4月12日18时,平台共进驻24家银行,上线110款信贷产品,注册2.5万家企业,为13429家企业放款20834笔、放款总额593.23亿元,其中为工业企业放款4162笔、放款130.73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97.18%,纯信用贷款占比为66.98%,平均贷款利率比全省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低0.53个百分点,对推进2019年前三季度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7%、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探索提供了“河南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更好满足复工复产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充分发挥“零接触”“不见面”的优势,1月28日开设“抗疫专题”,联动银行发布最新优惠政策,开发专属信贷产品,实现银企无缝连接。比如,联合中原银行开通“绿色金融服务通道”,联合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上线“云义贷”,联合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推出“抗疫贷”“医保贷”“用工贷”等,保证省内疫情防控重点医疗机构的金融服务,保障重要医用物资、生活物资生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疫情期间,截至4月12日18时,各上线银行通过平台累计为2085家企业放款35.23亿元,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国务院办公厅以专报形式刊登我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工作情况,国务院领导作出批示,向全国推广了我省做法。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疫情防控期间企业融资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持续完善平台功能,加强数据治理,优化系统连接,加快产品开发,强化宣传推广,加快打造开放、多元、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让数据成为企业融资增信的“真金白银”,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我们了解到,中原银行是河南首家在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线上发放贷款的银行。请您介绍一下,疫情期间,中原银行在利用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出台了哪些具体措施?今后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方面还有什么举措?
刘清奋
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原银行认真贯彻中央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两手抓、两不误”。我行积极履行省属法人银行的责任与担当,在充分利用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数据互联、“一网通贷”的优势基础上,为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利用平台加强政策宣传,落实帮扶举措。联合平台宣传推广我行出台的《普惠金融十项措施》和《“抗击疫情、服务实体经济”二十条措施》。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灵活采用还回再贷、展期、借新还旧等措施帮扶客户。截至4月12日,我行通过以上方式共帮扶中小微客户1793户,涉及贷款余额237.62亿元,其中平台客户248户,涉及贷款余额17.94亿元。
二是使用平台渠道对接企业,提升服务质效。目前我行在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已上线6款产品,分别为税单贷、政采贷、科技贷、进口信用证、永续贷和原e花。为保障疫情期间金融产品供给,我行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并启动小微企业线上贷前调查、授信审批等快速响应机制。在疫情期间,我行通过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新增贷款投放2.54亿元,第一时间满足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融资需求。
三是支持平台移动化建设,加快移动端产品对接。我行积极配合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移动化工作,从技术、产品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将客户操作环境从电脑网页转到手机APP,以更灵活、便捷的方式触达客户,提升客户体验。在疫情期间我行专门组织技术力量加紧对接开发,率先在平台的“豫正贷”APP完成信用贷产品“原e花”的上线工作。
下一步我行将继续加强与省大数据局的合作力度,提高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加大与省大数据管理局金服平台的合作力度,积极配合平台移动化升级,提供更多移动端产品,提高服务能力全力支持复工复产。二是充分利用平台数据信息,加快推进更多线上化、移动端产品的创设和优化,拓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三是加强资源共享,从产品、数据和政策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构建“政务数据+金融服务”的合作新模式,提高中小微企业授信获得率,为企业提供更便利、更快捷的金融服务。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
徐教授,您好。请您从专业角度,谈一下对河南利用大数据支撑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看法?
徐明亮
人类战胜大灾大疫,越来越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在此次疫情中,科技防控是一条鲜明主线,其中大数据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利用我省在大数据资源规模、用户规模和应用需求规模方面的优势,是夺取疫情防控斗争全面胜利的一个重要有利条件。我省大数据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大数据全面、精准和深度防控疫情,使河南的“硬核”抗疫在此次疫情防控战中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反应迅速、应对有力。在疫情之初,第一时间搭建完成全省疫情防控专项数据库,在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建设全省统筹共享的疫情大数据平台。其中,在健康码服务平台建设中,以及部分高校复学疫情防控中,创新运用我省自主研发、具有领先水平的美钥码技术体系,形成全国健康码中凸显大美河南、健康河南的特色和创新。二是省大数据管理局全面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服务,并指导全省各地利用大数据多举措助力复产复工。三是利用大数据赋能产业整合。结合国家“新基建”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应用鲲鹏系统,部署疫情防控大数据重大应用,通过疫情防控带动我省本土自主品牌数字经济发展。四是河南启动了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专项,支持“复产复工人员流动的疫情风险态势仿真推演平台建设”等一批项目开展大数据与流行病学等多学科的大交叉、大攻关、大应用。在省大数据管理局指导下,郑州大学应用大数据开发了全国首个人工社会疫情防控实验床平台 ,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支持。
最后再谈一个建议和一点展望。一是建议。大数据方法技术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广大干部群众对大数据思维、方法技术以及作用效果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建议加强大数据及相关法律的科普宣传工作。二是展望。河南是人口大省,郑州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使得河南“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压力巨大。作为交通枢纽,虽然流动的人口可能有流动的疫情,但更有流动的数据。河南以疫情防控为契机,使我们将交通枢纽的“危”变成了数据枢纽的“机”,取得了河南硬核抗疫的当前胜利,也彰显了我们河南不但是交通枢纽,有成为数据枢纽的潜力,更有建好一流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的能力。这些在疫情中涌现的数字治理和数字经济成果,不只是“战时之需”,疫情结束后,还要在河南省数字政府建设方案中做好顶层设计,以后在各项工作中都形成“大数据+大协作”的有效机制,助推河南从交通枢纽大省升级为数据枢纽大省,使河南更出彩!
主持人 方启雄
大家都知道,大数据既是基础资源,也是技术手段。在这场疫情防控大考中,我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积极助力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努力为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全面恢复交上合格答卷。我们要积极顺应大数据发展的时代潮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加快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大数据应用场景、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不断增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举措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各位发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