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年伊始,河南进入“两会”时间,代表委员共商发展大计,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建言献策。大河网特别推出策划报道“看绚丽河南”,从1月8日至14日,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为基调,每日一种色彩,每天聚焦河南一个方面的主题和热点。1月14日,看“紫”色的河南。
紫色是波长最短的可见光波,它美丽又神秘,给人一种高级感,象征着财富和高端。
曾几何时,提起河南,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是一个“农”字。而今,农业、轻工业、制造业、数字产业……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标签越来越多,从有着“中原第一水稻”之称的有机大米到喝山泉水、吃“有机肥”、穿“纯棉内衣”的灵宝苹果;从“过去穷荒滩,现在花果山”的黄河滩区优质早熟桃到让国际友人变成“刘姥姥”的河南自造钛白粉;从炼出了中国航天钢、中国航母钢、中国核电钢的中信重工到走向全球的“穿山甲”河南盾构机……河南高质量发展正在“创新引领”下越走越尖端,向全球展示着紫色魅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同时,特别指出“抓住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历史机遇,立足河南在黄河流域的独特区位,重点围绕全面加强沿黄生态环境保护、沿黄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领域,高起点谋划黄河流域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防洪减灾、黄河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工程。”
过去穷荒滩,现在花果山!黄河滩区高质量发展“秘籍”
河南省人大代表关源群2008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准备“发展优质早熟桃种植”。刚开始,村民持怀疑态度怕挣不到钱。
“我坚持意见,带领党员干部试种了80亩桃树。两年后,喜获丰收。为了销售好,我和几名群众代表到北京、东北三省等地跑市场,找销路,每亩地卖桃的收入是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的六七倍,这极大地刺激了老百姓的种植热情。”
据关源群介绍,10年来,盐店庄桃树种植发展到一万多亩,老百姓年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顺利实现脱贫,并带动了周边30个村的桃树种植。现在,盐店庄已经不满足于卖桃,而是进一步依托桃树举办“盐店庄桃花节”,传播桃文化,讲述“黄河故事”。目前盐店庄已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景象,前来赏花观景、采摘休闲的游客一天最多达五六万人。
下一步,他们将利用黄河滩区的区位优势,发展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夯实经济基础,助推滩区高质量发展。
国际友人变成“刘姥姥” 填补行业空白的钛白粉“河南造”
说到钛白粉,大家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是它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女士用的面霜、遮盖霜等化妆品,涂料、塑料、造纸等行业也都要大量用到。
过去,这个行业采用传统的技术和工艺,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产品品质低,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从2012年开始,许刚的企业克服重重困难进行攻关,最终实现了技术突破,打破了技术垄断,填补了行业空白。对比传统工艺,新工艺污染物减排量高达80%,综合能耗降低60%,生产出来的产品更优质、性能更好,实现了对国外同类产品的替代。
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许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投入,他们每年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都在10亿元以上,是国家规定的两倍多!“目前,工厂的工艺技术水平、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跟国外同行相比,都是比较先进的。以前我们去国外企业参观,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既新奇又羡慕。可如今很多国际友人来到我们工厂参观,他们变成了刘姥姥,我们成了大观园。”
富一方人民美一方山水 灵宝的“苹果效应”
灵宝苹果为什么誉满全国?河南省人大代表孙淑芳道出了“小秘诀 ”:近年来,为控制产量、提高质量,果农将苹果管理细化为99道工序,用山泉水灌溉,施农家肥,套双层袋,给苹果穿上“纯棉内衣”,采摘后24小时之内入库,冷藏温度在0度左右,使苹果迅速休眠。
灵宝苹果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富了一方百姓,还美了一方山水。
灵宝寺河山,过去水土流失严重,通过种植6万亩苹果,彻底解决了水土流失的问题,森林覆盖率达到90%,山绿了、水清了,成了天然氧吧。
孙淑芳说,下一步,灵宝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继续为全国、全省生产优质高端的灵宝苹果。
20余种机器人,中信重工牛在哪?
中信重工“金牌工人”杨金安是一名洛矿的“工二代”,在中信重工工作36年,经他手冶炼过中国航天钢、中国航母钢、中国核电钢、中国石化加氢用钢。他们造出了直径有三层楼高的整锻加氢钢管板,不仅满足了国内石化企业需求,还把石化加氢产品出口到了国外高端市场。
当前,全省上下正处于结构优化升级、迈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杨金安说,河南省的产业工人是高质量产品的缔造者,是“中国品牌”的传承者。
据了解,中信重工作为国内较早进入特种机器人研制领域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拥有了履带式机器人平台、水下机器人平台、巡检机器人平台、管道机器人平台、钻孔探测机器人平台等5大平台20余种机器人产品,多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上汽为何在河南发展“神速”?
据河南省人大代表丁波介绍,上汽来河南3年,2017年,签约、建设、投产;2018年,产值超百亿;2019年,整个行业负增长9.5%,上汽则逆势增长60%,产值一举超过200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河南速度、上汽速度。
“我们二期项目是河南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大潮下的一个重点项目。这个项目自动化率达到99.9%,一分钟就可以生产一台汽车,是年最大产能30万台的数字化智能工厂。加上已投产的一期工厂,上汽集团已在河南建成了年产60万台的生产基地,这将是荣威名爵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丁波说这样的发展速度除了河南给力的营商环境,还在于强大的科技创新力。紧追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全球领先,以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化更是首屈一指。
“2020年将有成千上万河南制造的汽车从郑州出口到世界各地,实现郑州乘用车出口零的突破。上汽在郑州3年的成绩单,是河南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上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原大地“旧貌换新颜”:扛起粮食安全生产的重任,实现了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转变;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首位,挺起了制造业的脊梁;“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联通世界,“买全球、卖全球”正在成为现实,一幅幅出彩画卷正在中原大地上铺展开来。
河南机器人、盾构机、客车、拖拉机等先进制造业发展成果,以及农业的提质增效,无不是河南在创新引领下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记者 莫韶华)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