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要选好突破口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19-05-22 10:09 来源:河南日报

8130900605267333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要因地制宜,发展契合农村产业特点和人口动态的特色农林业、生态旅游业、乡村康养和相关配套服务。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对我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再一次吹响了加快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

  以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

  中国是人口大国,要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近20%的人口,粮食生产举足轻重。“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目前,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底线要求并非高枕无忧。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为紧迫的任务。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随着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城市主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愈益明显,乡村既没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没有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处于低端,在城乡交易体系中的地位不断走弱,农村所需要的东西越来越多依赖于城市和城镇提供,乡村屈服于城市、服从于城市的态势越发突出。从各国经验看,“三农”问题的解决,最终都是通过减少农民和增加非农就业来实现。乡村振兴一定是减少农民而不是增加农民,一定是减少非农就业而不是增加农业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顺应农民新期待,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活富裕为根本,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以发展契合农业农村特点和人口动态的产业为切入点

  乡村振兴五个目标中最难的是产业兴旺,乡村衰败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农村留不住、农村待不住,吃喝拉撒都不方便,没钱的待不住,有钱的也得不到想要的产品和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可以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要因地制宜,发展契合农村产业特点和人口动态的特色农林业、生态旅游业、乡村康养和相关配套服务。比如,餐桌经济能够有效契合农村人口动态和产业特点,对缓解快速城镇化、老龄化双重压力下的“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对夯实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辅助的养老保障体系不可或缺,是支持家庭养老基础、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之必要补充。2016年民政部对农村的摸底数据显示,农村人口5.897亿人,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33亿,占22.55%。农村留守老人1612万人,占12%,其中高龄(80岁以上)、寡居、残疾、患病等老年人约850万人。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资料》,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亿人,其中年龄55岁及以上的占33.6%,超过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总数的1/3。把搞好餐桌经济作为切入点有四方面的好处:一是拉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促进农业和非农产业融合,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有利于增加不便外出打工的中年和中老年农民收入;二是有利于挖掘乡村养生养老、休闲观光和生活居住的新功能;三是缓解老年人的一日三餐之忧,腾出照顾老年人的人手,让老年人家庭有更充分的时间从事经营、打工和创收性活动;四是“打乡情牌”,“留住乡愁”是找回家乡感觉的有效一招。

  支持中老年人通过家庭作坊、家庭工场就地兴办老龄产业

  老龄产业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出现以老人为服务对象同时又由老人参加的银色产业。银色产业的目的是银色服务,老人既是银色产业的对象,在人手不足时也是劳动力宝库。活到老、干到老是中国老年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农村老年人的一个突出特征。老年人,特别是身体健康的中低龄老人是银色产业的主力军。我们最近的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中,绝大多数基本可以自理,表示自己健康和能自理的占89%,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占11%。60—69岁的老人身体健康的占比高于70岁及以上的老人,绝大多数8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处于半自理状态。一日三餐完全由子女做的仅6.6%,而由自己做饭或老伴做饭的比例有64%以上。这些老人大多不太可能外出打工,同时有提供传统饮食、家常食品的意愿和能力,可以成为老龄产业和餐桌经济的主力军。要积极发展乡村康养、老年人照护服务,优化养老服务业态,支持他们成为农村餐桌经济的重要力量,成为乡村服务品牌的创造者和捍卫者,成为留住“乡愁”的代名词,让老龄产业成为老年人增加收入、发挥余热的重要途径。

  发挥乡村党组织在产业脱贫、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引领作用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的成功法宝,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最大优势。改革永远在路上,通过不断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组织振兴和政府引导,对强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养老服务能力非常必要。政府引导应致力于形成养老服务、脱贫攻坚、打造乡村品牌和人气提升四个方面。如向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发放部分非货币补贴,老年人或老年人家庭以市场方式用自有货币和非货币补贴从贫困户那里购买服务,或者是把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作为一种扶贫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开拓农村市场,形成产业脱贫机制,保证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在本社区买得到、买得起,本社区有持续、稳定、低价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如支持乡村厨房建设、家庭厨房就地社会化、公益化和市场化发展。通过培训贫困户专业技能,如厨艺、经营能力和智能服务,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能力,形成稳定的基本养老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市场,促进精准脱贫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良性互动。

  (李通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书茂,河南省工程咨询中心党委书记 )

责任编辑:赵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