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河南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研究员 许贵舫)
国家中心城市位于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顶端,是全国综合实力最强、集聚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最大的特大中心城市,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并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有着比普通城市更高的人口密度和更复杂的人口结构,也要求有更完备的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从经济发展规律看,中心城市由于创新、管理、金融等领域的人才对于生产生活、创新创造的环境要求更高,必须顺应这一要求,着力提高城市的生态宜居性。因此,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强化在创新、开放、金融等领域的竞争力,增强对高端要素和人才的吸引力,就必须努力向着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美誉度高的方向建设。
规划建设郑北生态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建设郑北生态城是郑州生态立城的必然选择。生态宜居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领域的集中表述,是新时期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与追求。从国际看,花园城市新加坡通过建造世界顶级花园,营造更具活力的公园与街道景观,巧用城市空间、见缝插绿,鼓励民众共同建造绿色家园等措施,使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从国内看,每个国家中心城市都把生态宜居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比如,重庆全力建设中央南岸山地公园,打造城市的生态“绿芯”;武汉提出将“生态化大武汉”作为重要目标,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国际知名宜居城市;成都提出将绿色生态城市作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到2020年建成环城生态区,届时成都中心城区将有1/3的用地都是生态绿地。
建设郑北生态城是郑州均势发展的重大突破。2018年2月出台的《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17—2035年)》提出:郑州市的发展布局“东扩、西拓、南延、北联、中优”。其中,“东扩”以郑汴一体化为核心,双创走廊建设、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业发展加快推进;“西拓”以郑上组团建设为抓手,发挥山水资源优势,打造“郑州西花园”;“南延”以高质量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核心,汇聚高端人才、高端产业、高端要素、高端商务、高端居住,建成国际航空大都市,推进许港产业带、新郑组团等建设;“北联”重点探索向北“跨黄河”与焦作、新乡毗邻地区联动发展,加强黄河两岸生态保护,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中优”以优化中心城区布局、推进功能疏解为主,降低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提升城市品位,建设环境优美、生活方便、交通便捷的现代化中心城区。目前,郑州的东西南三个方向发展均保持良好状态,但“北联”这块受黄河阻隔、行政区划等制约,进展相对较慢。加快郑北生态城的建设,落实“生态无边界”理念,是推动“北联”实质性突破的重大机遇。
建设郑北生态城是提升郑州城市品质的迫切要求。2018年3月,省委书记王国生到郑州市调研强调,要扎扎实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特别是郑州视察指导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品位建设,增强对全省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6月,陈润儿省长在郑州市调研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时强调,要把握功能定位,增强承载能力,着力提升品质,坚定朝着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迈进,在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服务、城市生活品质提升上下更大功夫。因此,加快郑北生态城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的生态、文化、服务、生活等功能,促进郑州建设高品质城市、涵养高品质生态、创造高品质生活。
建设郑北生态城是推动黄河两岸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国家在城市和城市群发展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政策转向,城市之间的关系由竞争走向协同。比如,从环渤海经济区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乃至雄安新区的建设。竞争能够激发个体潜力,但协同能够提升整体效益,加快郑北生态城建设,是郑州、新乡、焦作由过去的竞争为主、合作为辅,到当前新形势下向协同发展转变的重要载体和驱动力。
建设郑北生态城是郑州作为中部崛起关键增长极的使命担当。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一座城市的发展使命,体现的是国家的战略布局,是国家经济、产业、科技、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具有引领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作用,同时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对外门户和示范区域。近年来,郑州市发展迅速,发展优势突出,到2018年底,郑州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未来发展潜力很大。国家在中部地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郑州发挥中部崛起增长极的作用,加强对中部地区经济上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是要郑州肩负起黄河中下游生态修复的重担,发挥好城市修复、绿色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
把郑北生态城建设成为“中原生态芯”和“黄河全腰线”
加快郑北生态城建设,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以生态结构合理、发展功能完善、居住创业相宜、城市管理科学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集成政策合力,强化黄河两岸生态合作共建,打造“无边界的生态圈”,促进郑州建设高品质城市、涵养高品质生态、创造高品质生活,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战略纵深。打造“生态芯”和“全腰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生态结构合理。郑州市域面积7450平方公里,除西部一些山区丘陵外,大部分是平原,生态和环境容量相对有限。郑北生态城建设,要按照环境容量和资源条件,以生态谷为骨架(黄河)、以干线道路为脉络,以城镇生态社区、绿地公园为基本单元,加快构建郑北生态城的基本构架,形成一个“无边界的生态圈”。
二是发展功能完善。郑北生态城建设,要在南北两岸依托一个个的小城镇、特色小镇或美丽乡村等形成多个平等的组团,打造独立为城、功能齐全、生态平衡的小型城镇单元,通过构建地铁、轻轨、多层次公路等立体式交通将这些城镇连接。各单元小城镇既具备生产功能,又具备生活服务、休闲、科技、文化功能,彼此独立,这样在空间上形成一个极富生命循环能力的有机体。
三是居住创业相宜。郑北生态城的建设,既承担创造美好生态环境的重任,又肩负着吸引人才集聚的使命,要以“生态人文皆上品,创业安居两相宜”为目标,完善服务设施标准,建设成为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创意型文化人才、创业型经营管理人才的汇聚地,促进郑州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
四是城市管理科学。生态城建设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运用多种管理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多“管”齐下,多种方法协调配合,加强精细化管理。因此,在做好郑北生态城硬件环境的同时,也要下更大功夫,做好软环境建设与改善,包括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完善配套的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设施等。
规划先行、协调推进,实现郑北生态城的美好蓝图
加快郑北生态城建设,必须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效能、高质量、现代化”的要求,根据远期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注重系统配套,统筹推进,增强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居住空间的协调性、兼容性,努力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全力建设“黄河生态谷”。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着重强化黄河两岸在生态环境上的共生发
展,消除邻避效应,各尽其力,各美其美,建设黄河生态共同体。重点在黄河南北两岸各5公里,东至封丘、西至武陟100多公里范围内,谋划建设黄河国家公园、黄河休闲观光旅游带、民俗文化小镇等一批生态人文景观,串联成线,形成美轮美奂的城市天际线。
打通左岸通道,加快黄河两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建设黄河北岸旅游大通道,或者把连霍高速北移至黄河北岸,打通黄河北岸通道主干网络。加快推动郑州地铁1号线、2号线同时向北跨河,推进“双龙探海”,引爆北岸,打通一批有条件对接的高速公路和其他道路,并积极探索推进毗邻地区客运班线公交化,进一步提升两岸人员、物资流通效率。同时,要全面推行新能源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发展绿色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倡导绿色生活。
明确产业分工,突出各自特色。郑北生态城建设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紧密相关,也与郑州、新乡、焦作的产业结构调整密不可分。要统筹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合力分工,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形成能耗低、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在黄河南岸,发挥紧邻都市区的空间优势和环境优美特色,吸引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广播影视、高端设计、技术研发、创新创业等人力资源为主的都市型服务业,打造“人才硅谷”;在黄河北岸,依托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优势,重点引入现代高科技农业、创意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发展一批高科技农业园区、农业公园、农创园、观光农园等,实现与南岸产业的联动发展。郑州市也要主动加大资源投入,推动人才、资本、产业跨河发展,助推北岸地区产业提质升级。
“北三县”要成为重点打造的新一线。目前,黄河南北两岸的经济、产业、交通等发展是不太平衡的,呈现“南高北低”状态。因此,一方面,要借助郑北生态城建设机遇,推动郑州、开封同时向北跨越发展,促进荥阳—武陟、中牟—原阳、开封祥符区—封丘对标发展、合作发展;另一方面,要集全省之力把封丘、原阳、武陟“北三县”作为新一线来重点打造,支持加快发展,不断缩小与南岸的差距,使倾斜的黄河成为润泽两岸的“平衡发展之河”。
强化智慧营建,增强城市韧性。所谓韧性城市,就是一个城市要有遭遇外部冲击后能够存活、适应和恢复的能力。近年来,韧性城市在国内外备受推崇。在郑北生态城规划建设中,要把韧性智慧城市作为重要标准,积极运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建立整合各条线、各层级、各管线单位信息的大数据库,形成信息即时交换、实时动态更新的机制,实现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维护的可视化跟踪和智慧化管理,提升快速反应能力、自我修复能力。
责任编辑:赵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