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厅
9月27日上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第二十一场新闻发布会,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漯河市委书记蒿慧杰以“中原更出彩,漯河添浓彩”为题作主旨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尚进回答有关提问。
自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至今,几代漯河人不懈奋斗,谱写了不少在全省乃至全国出彩的光辉篇章。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4倍多、年均增长12.6%,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4倍、年均增长15.3%。漯河也成为全省唯一先后三次荣获国务院大督查表扬的省辖市。
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发布会现场,火腿、面包、辣条、豆干、麻辣面……漯河市展出的休闲食品琳琅满目,令人眼前一亮。
食品产业是漯河市的特色优势产业。蒿慧杰说,建省辖市以来,漯河市粮食产量增长近3倍,食品工业增加值占比近50%,总量占全省的1/6、全国的1/60,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涵盖食品五大行业1000多个品类的产业集群。目前,漯河市全年屠宰生猪2000万头,占全省的30%;年产肉制品200万吨,占全省的40%;鲜冻猪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1/4;年粮食加工量600万吨,占全省的15%;年粮食交易流转量1080万吨,辐射9个省份;日产休闲食品3500吨,全国第一;火腿肠、冷鲜肉、麻辣面制品等产销量全国第一。漯河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和全国唯一的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城市。
在工业跨越提升的同时,漯河市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冷链物流长期稳居全国前列,全市冷库总库容达到64万立方米,占全省1/10;冷藏运输车保有量已突破2500辆,占全省1/4;全省10家上榜全国百强冷链物流企业中,漯河独占6家。电商及快递业迅猛增长,日均处理快递业务量235万件,最高突破400万件,年均处理量达5.5亿件左右,占全省处理量的30%以上,漯河作为全省第二大快递分拨中心的地位越来越稳固。
建省辖市以来,漯河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1%,提高33.6个百分点。
城乡面貌大改观 生态环境大改善
漯河市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市区建成区面积比建省辖市之初扩大8倍,人口增加36倍,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5%。
依托沙澧河在市区交汇的天然优势,漯河市在两河四岸建成了36公里开放式带状游园,昔日的荒草滩变成了亮丽的4A景区、国家体育公园,每天约10万人在此健身休闲;新建总长33公里的沙澧河大二期正在展现更美画卷。
在此过程中,漯河市深入推进绿色发展,PM10、PM2.5、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实现“两减一增”,2018年全市环境综合指数居全省第5位;国省控河流断面全部稳定达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1%、绿地率36.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4平方米,均居全省前列。
刘尚进说,漯河市统筹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两项工作,去年以来在中心城区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535个,总投资近600亿元。全市集中供暖从无到有,供热普及率达50%,城乡公交连通到每个街区、村庄,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漯河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河南省最佳宜居城市。
如今的漯河林茂花艳、水城相依、天朗气清。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漯河群众满意度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
干部作风持续转变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源汇区问十乡宋庄村,过去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里垃圾遍地,上访告状是常态。去年5月份村“两委”换届后,新的村班子坚持村内大小事务都按照“阳光漯河”建设要求,按程序来、按规矩办,大到修路打井、贫困户和低保户评定,小到买几瓶水、几支笔,决策过程和花费的原始单据都在微信平台和公示墙上公开,村民的精神风貌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深入推进“阳光漯河”建设是漯河市加强党的基层基础建设的一个侧面。近年来,漯河市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努力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创新开展争创忠诚干净担当好班子、争当忠诚干净担当好干部“双争”活动和创建过硬好支部、争当过硬好党员“双过硬”活动,推行“夯基垒台”十件党建实事,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清零”“消薄”行动,创新构建市县一体化巡察机制,推行体验式警示教育,制定出台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三年行动计划,开办“百姓问政直通车”栏目,开展“一把手”换位体验活动……一系列化“虚”为实的抓手,有效激发了各级干部担当作为、争先创优的热情。
“我们将牢牢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不断谱写新时代漯河更加精彩、助推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蒿慧杰表示。(记者 郭海方)
责任编辑: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