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第十九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老区信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3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387.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36元增加到36941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信阳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探索践行“两山”理论的信阳方案,坚持红绿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一市一区三枢纽”,努力建设“五个信阳”,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
发布会一开始,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尚朝阳首先向大家分享了老区人民的幸福和喜悦:就在上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信阳,瞻仰革命纪念场馆,会见红军后代和烈士家属,深入新县、光山县乡村和油茶园,考察调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情况,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关心厚爱、对老区发展的关怀。
把准方向优生态
大别山脉绵延纵横,千里淮河穿境而过,信阳是中部地区一道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该市积极创建国家空气质量二类标准城市,实施生态廊道建设、沿淮生态林建设等大规模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牢牢守住这道生态安全屏障,积极为全省生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突出生态优势,大力实施“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全域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补齐短板强根基
围绕一系列中央重大战略决策和机遇,信阳谋划实施了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添后劲的重大项目。2018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6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537公里、水运通航里程371公里,行政村道路通畅率达99.3%,成为全国第一批44个、河南省9个公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之一。明港机场成功通航,已与全国13个大中城市实现互通。淮滨港通江达海,信阳海关建成通关,出山店水库建成蓄水,信阳铁路口岸、淮滨水运口岸、空港经济区、大别山引淮供水灌溉工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建设加快推进,信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壮大产业增收入
信阳坚持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了畜禽加工、粮油等优势产业集群,“毛尖茶”“华英鸭”“固始鸡”“南湾鱼”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持续推进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四大传统支柱产业脱胎换骨式改造,注重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重点通过实施“回归工程”引资引智。连续举办两届信商大会签约项目83个,总投资额559.2亿元。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利用红色、生态和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快红绿融合、茶旅融合、农旅融合、茶食和合,打造了有区无界、有景无点、有门无票的全域旅游模式,让信阳成为一座“网红”城市。
聚焦民生谋幸福
信阳聚焦脱贫攻坚持续发力。2014年以来,已有883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8个县中有7个县顺利退出贫困序列,累计脱贫75.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88%降至1.17%。从群众生活中的堵点和痛点入手,每年办好10件民生实事;高度关注教育、医疗、住房等工作,7个县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新设置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和大别山艺术职业学院;健康扶贫五道医疗保障线+各县补充救助政策,让贫困群众看病不再贵、不再难,县域医改“息县经验”叫响全国;危房改造“清零行动”保障群众“住有所居”。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在全市推广“一元客车村村通”,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等,让老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70年的历史进程,记载了太多信阳人民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富民’的探索之路。”尚朝阳动情地说,“今后,信阳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永葆本色、厚植绿色、彰显特色,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老区信阳和全省人民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信阳力量!”(记者 胡巨成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通讯员 杨晶晶)
责任编辑: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