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上下通过民族体育的平台,形成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平台。”云南省民宗委副主任李正洪说。9月13日下午,在郑州奥体中心新闻发布厅,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云南代表团举行新闻发布会。
李正洪介绍,云南代表团此次参加了所有17个竞赛项目的比赛,相比往届增加了珍珠球、木球、毽球、押加4个项目,恢复了民族马术项目。组织参加10个表演项目,与上届持平。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形成大量特征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载,目前发掘、发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676项。其中,云南各少数民族中长期开展流传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达386项,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大省。
李正洪说:“近年来,云南省州市民族性体育赛事已逐步实现常态化,云南高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被评选为省级精品课程,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民族体育专业本科、研究生,民族体育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已成体系。随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蓬勃发展,许多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纳入全国、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全省成立多个协会、训练基地,民族传统体育普及化和大众化程度不断加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民族体育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基础不断夯实,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凸显。云南民族村、西双版纳傣族园等旅游区将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表演引入其中,石林在景区开展斗牛、斗羊、摔跤表演,丽江在云杉坪景区开展骑马活动,一些地方在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中开展民族体育比赛。这些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游客的兴趣,带动和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记者 徐建勋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冯刘克)
责任编辑:银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