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事关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一”,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话题,连日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河南团代表们建言献策,畅所欲言。
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生活幸福感
徐衣显全国人大代表、焦作市市长
焦作是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去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铁腕、下真劲、动硬功,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污染防治方面,出台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强化“六控”措施,强力实施河道综合整治等工程,去年全市PM10、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7.2%、8.2%,下降率均居全省第3位;省控目标断面水质达标率95.8%,居全省第1位。
在结构调整方面,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展“三大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启动百企退城三年行动计划,去年搬迁改造企业68家、完成20家;狠抓交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武陟公铁物流港、日照港博爱无水港等项目加快建设;狠抓能源结构调整,完成“双替代”改造9.2万户,成功创建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
在生态建设方面,启动国土绿化提速、建设森林焦作行动,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9.2万亩;全面开展“四水同治”,南水北调生态休闲带、大沙河滨水景观带等水生态项目扎实推进,成功创建全国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下一步,焦作市将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天蓝、水净、地绿的美好家园,让人民群众享有美丽宜居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发展质量
刘尚进全国人大代表、漯河市市长
近年来,漯河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紧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一核心,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继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和一系列制度体系、具体方案,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因子和重点时段治理。强化推进落实,开展日研判、周排名、月讲评、季观摩,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市委环保攻坚专项巡察,用巡察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严格执法执纪,先后开展了过境道路集中整治、砂石料场整治等20余项专项行动,2018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行政处罚案件共立案342起,同比增长128%。
污染防治攻坚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我们将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会“四个一”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努力做到“1234”:即坚守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这一刚性底线。坚持两手齐抓,一手抓“控源”、把污染的源头闸住,一手抓“增汇”、靠种树植绿增加森林碳汇;一手抓治标、解决燃眉之急,一手抓治本、解决根本问题。打好三大战役,进一步细化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措施,实施精准治污,打赢蓝天保卫战;突出抓好水污染隐患排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作,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开展土壤污染源详查和修复力度,严格控制用地准入制度,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经济结构提质、生态功能提升、国土绿化提速、环境治理提效“四大行动”,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还老百姓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
念好水字经做好水文章
孙运锋全国人大代表、省水利厅厅长
近年来,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从水为人用到人水相亲,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正在加快转变,对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向往日益高涨。
为此,省水利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兴水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解决“水瓶颈”,积极做好水文章,全力打造人水和谐的美丽河南。
严格管理水资源,强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刚性约束,持续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效领跑者引领活动,有序推进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削减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开采量6600万立方米,累计压采地下水4.73亿立方米,提前和超额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2020年压采2.7亿立方米的目标任务。积极防治水污染,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调查摸底和规范整治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河流清洁百日行动、非法侵占水域岸线综合整治等专项治理,全省河湖环境持续改善。合理调度生态水,通过闸坝联合调度,为16条主要河流调度生态水量14.2亿立方米。治理修复水生态,第二批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任务全部完成,全省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10平方公里,对农村塘堰坝进行清淤疏浚和整修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全省5.2万余名河长上岗履职,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初步修复了河流自然生态,河道采砂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念好水字经、做好水文章。我们将继续呵护好身边的每一条河流、每一方湖面,让广大群众在亲水近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③3(图/本报记者杜小伟董亮摄)(记者 刘勰)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