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郭马珑:建议将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19-01-17 15:00 来源:大河网

  “听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感觉非常振奋和鼓舞人心。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9年要加大医保投入,这也是让我最振奋的一点。随着近几年医保加大投入,我感觉看得起病的人越来越多,农村患者看病的顾虑也大大减少了。”1月16日,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骨关节病科主任郭马珑兴奋地说告诉大河网·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马珑说,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她自己非常关注急救知识的普及问题。她建议将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达到提高整个社会急救水平的目的。

  河南省政协委员郭马珑

  有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有约54万人发生心脏骤停,而院外发病人群中99%的结局都是死亡。

  “心脏骤停10分钟内是心脏复苏的‘黄金时间’,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开展自救与互救工作,将会极大提高救治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郭马珑说,急救医学界有“白金四分钟,黄金十分钟”的说法,即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者,有一半能被救活;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而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不恰当的救治还有可能好心办坏事造成二次伤害,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救与互救,凸显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的重要性。

  “在急救知识的培训方面,发达国家普遍在中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培训,一般至18岁成年时都能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郭马珑说,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德国急救培训普及率高达80%,法国是40%,而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仅为1%左右。

  通过调研郭马珑了解到,目前,我省很多学校都比较重视安全教育,但对于医疗急救教育,实施程度不一。

  郭马珑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编写生存技能和医学急救知识的教材或者大纲,并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按照学生年龄层设计不同层次分级培训内容,其中1—4年级学生需掌握水上安全及基本救生知识; 5—6年级学生还应掌握绷带、三角巾包扎法;7—8年级学生应掌握骨折固定法及心肺复苏技术。5—8年级的班主任全部参加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并取得应急救护师资证书,以班主任为核心对本班学生进行定期心肺复苏和四项急救技术的演示和教学。

  “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的初级培训内容并不多,一般2~3节课就可完成,不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业。”郭马珑说,在中小学中开设急救知识培训课程是一项既简便易行又意义深远的好事,同时,将应急救护知识纳入学生日常教学课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整个社会的急救水平就会得到提高。(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黎光 李昊阳)

责任编辑:银新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