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建团25周年暨纪念著名音乐家王豫生先生逝世10周年专场演出系列活动发布会在郑州举行。10月1日至4日的每晚19点,将在建业戏曲小镇的百年戏楼举行三场大戏及一场折子戏暨收徒仪式专场演出。
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赵钢,省文化厅原巡视员董文建,省文联原巡视员王洪应,省剧协副主席、秘书长陈涌泉,河南广播电视台戏曲广播总监木子,郑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陈红旭,恒品·戏缘APP创始人黄俊棋等出席发布会并致辞,贾廷聚、王希玲、罗云、李其祥等老艺术家参加发布会,河南广播电视台知名戏曲节目主持人月阳主持会议。
竖起全国民营院团的一面旗帜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河南首位二度梅获得者王红丽,集众家艺术流派之长于一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表演风格生动传神,塑造人物鲜明感人,比如《风雨行宫》中金桂的装疯与真疯,人物的感情随剧情发展而层层递进,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真情流露,感人至深。她的唱腔,在传统中又有创新。其父王豫生先生为王红丽量身定做的唱腔,或高亢清亮,或低回抒情,并融入了当地民歌的旋律,疾缓有致,韵味浓郁,格外动听。尤其是《铡刀下的红梅》中,既有轻松愉快的“交党费”、俏皮可爱的“劝奶奶”,又有怒对寒风的“雪如剑”,最后长达20多分钟的“庙中哭别”,酣畅淋漓,将刘胡兰的一腔豪情倾泻而出,直击观众心灵。王红丽原创优秀代表剧目有《美女涅槃记》《三更生死缘》《风雨行宫》《铡刀下的红梅》《花喜鹊》《大明皇后》等,尤其是《风雨行宫》和《铡刀下的红梅》影响巨大。
该团于1993年由王红丽的父亲、小皇后豫剧团艺术总监、豫剧音乐家和戏剧活动家王豫生先生创办。25年来,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按照王豫生先生制定的建团方针和路线,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要出人、出戏、走正路,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创作优秀精品剧目,发展创新豫剧事业。使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具有"平民意识"和"平民风范",走"平民道路",成为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民剧团"。
25年来,父女二人初心不改的坚守,使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硕果累累。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等大奖,被中宣部和文化部树立为全国民营院团的一面旗帜。
砥砺前行 不负父望和戏迷厚爱
王豫生先生逝世已经10周年了,才华横溢的他从事豫剧工作40多年来创作了100多部的戏曲音乐和唱腔,获奖无数。其中《泪洒相思地》《铡刀下的红梅》《风雨行宫》等剧目中的多段唱腔至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他编著出版了《豫剧各种调门唱法介绍》《豫剧锣鼓经、《群芳谱》《常香玉唱腔选》等书,发表了有关豫剧和豫剧音乐的论文一百多篇,获得戏剧界专家高度评价。已故的常香玉大师夸赞王豫生先生是一位很勤奋、很踏实,治学态度严谨的戏曲音乐工作者,是一位真才实学的戏曲专家。
十年前,王豫生去世前给王红丽提了三个要求:扛起小皇后豫剧团的大旗,将《铡刀下的红梅》拍成电影,形成自己的流派。前两个要求早已实现。如今,在父亲去世十周年之际,王红丽实现了父亲的最后一个愿望: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上亮出了豫剧“王派”。
王红丽现拥有弟子60余位,在本次活动的折子戏专场演出中,她将携弟子陈兰英、周红梅、李诗、王晓一、张鹭名、李康英分别演出《五凤岭》《泪血姑苏》《三更生死缘》《铡刀下的红梅》《风雨行宫》等代表剧目。
王红丽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会继续带领小皇后豫剧团多排新戏、多推新人,让自己的演唱风格、演唱特色尽善尽美,不辜负父亲对她的期望,不辜负戏迷朋友对她的厚爱,努力为河南豫剧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艺术升级 初心未变
据悉,在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建团25周年之际,该团和建业戏缘大食堂又有深度合作。即在园区四合院打造"小皇后豫缘"。"豫缘"做为私人定制与艺术呈现的生动融合,不仅能接待贵宾,和家人朋友聚会,还能和艺术家亲切互动。豫缘四合院,小舞台大角色,开门是故事,进门是传奇,全年都有精彩演出奉上。从田间地头到高雅殿堂,做为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的高端定制院落,是剧团重磅转型之作,艺术升级,初心未变。
发布会由河南省戏剧家协会、河南广播电视台戏曲广播、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恒品戏缘App 建业戏缘大食堂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