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立身之本、兴业之基、为政之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
我省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将其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从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入手,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让“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在中原大地蔚然成风,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提供了有力道德支撑。
搭平台建制度扎紧“诚信篱笆”
信用平台体系建设是诚信建设的基石。为筑牢这个基础,我省有效整合资源、打通各部门行业平台之间的“关节”,基本形成上联国家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横向连接省直部门信用信息系统、向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体系。
登录“信用河南”或“河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网站,轻点鼠标,您就能轻松查询企业或法人的信用信息。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电子商务失信黑名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等信用信息也都一目了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共归集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各类信用信息3亿多条,向各级各部门共享失信被执行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各类信用信息1050万条。我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转换,去年年底我省还获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如今,“人在干,云在算,守信不守信,数据说了算”,海量信用信息的归集与整理,不仅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实施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提供了支撑。
加强诚信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驾护航。我省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建立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坚持每半年联合举行河南省诚信建设“红黑榜”新闻发布会,形成了有效激励和有力震慑。
抓教育搞创建养成诚信自觉
诚信精神的树立、诚信风尚的培育,离不开广泛的宣传教育。运用新闻宣传报道、基层百姓宣讲、网上议题互动、文艺作品创作等形式,“守信光荣、失信可耻”在河南成为共识。把诚信教育作为中小学和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18岁以上成年学生诚信档案,在干部教育、任职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中增加诚信教育课程……一系列举措将“诚信”二字深深刻印在中原儿女心中。
诚实守信,贵在践行。我省各行各业广泛开展了信用至上、诚信兴业、履约守信的主题实践活动。有3321家企业签署《河南省企业综合诚信承诺公约》,涌现出双汇“信用进岗”、三全食品“制度+诚信”等先进经验。省文明办联合省工商局广泛开展创建文明诚信企业、文明诚信示范街、文明诚信商户等活动,积极引导全省各类经营主体自觉养成文明诚信经营的良好习惯。
与此同时,洛阳市在全国首创“11·22诚信日”活动,成为国内商业诚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昌市大力开展“诚信做产品、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涌现出一批“视诚信如生命”的诚信企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人们在实践中感知诚信、领悟诚信,真正让诚实守信成为行动自觉。
奖诚信惩失信树立诚信风尚
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是保障社会信用体系良性运行的核心机制,也是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有效手段。在河南,通过道德模范、劳动模范、诚信之星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涌现出靠诚信盖楼的李江福、以医者诚心回报社会的“诚信医者”宋兆普、20年替子还债的“诚信老爹”王曰申等一大批诚信典型。他们用行动唤起大家的共鸣,营造出讲诚信、守诚信的社会氛围。
为了强化守信激励,各级各部门纷纷拿出实实在在的奖励措施:税务部门提供纳税人信用信息,并推动各商业银行为1498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6亿元;省环保厅对环境信用好的企业给予专项补助资金;省交通运输厅对诚实守信、履约良好的施工企业在招投标中给予增加一个中标机会、降低履约保证金等激励。
为了深化失信惩戒,我省法院系统开展“百日执行风暴”“春雷行动”,对失信“老赖”进行专项惩治;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严惩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质监部门扎实推进“质检利剑”行动,严厉打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全省上下穷追猛打失信行为。
随着我省诚信建设的不断深化,“有信走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已经成为现实。诚信,为出彩中原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记者 陈小平)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