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妇到村里的扶贫基地干活儿去了,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娃娃的教育补助一年有1925元。”7月26日,在尉氏县小陈乡靳老村,贫困户刘兰和记者算起经济账,“你看,那个洗脸盆,还有厨房的这些,都是我凭环境积分领的,相当于我给家里也挣钱了。”
刘兰家的“里外”变化,来自于社会扶贫“1+3”模式在开封市的推广。
“今年1月开始,开封市全面推广兰考县‘1+3’社会扶贫工作模式,努力实现社会扶贫由兰考县‘一枝独秀’到全市的‘全面开花’。”开封市委书记侯红表示,“实践证明,扶贫工作中培育多元化社会扶贫主体、搭建各类社会扶贫平台、完善社会扶贫激励体系、营造社会扶贫浓厚氛围,在目前尤为迫切。”
“1+3”社会扶贫模式就是坚持“党建引领、党群融合、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原则,以爱心美德公益超市积分兑换为平台,以人居环境扶贫、“巧媳妇”工程、助学扶贫为支撑,建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方参与、群众受益”的工作机制,变被动给予为按需所取,让贫困群众通过诚实劳动获取社会帮扶,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1+3”社会扶贫模式解决了以往爱心帮扶“供”“需”不对称问题,改变了以往“你送的不一定是我要的”尴尬帮扶模式,同时,减少了爱心企业捐款捐物的盲目性,实现扶贫更精准,更得民心。
打造公益超市平台
整合社会爱心资源
7月26日,记者在通许县朱砂镇演武岗村的爱心美德公益超市看到,10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内,设置了粮油、衣物、学生用品等不同区域,货架上摆放着从分值0.5分的袋装醋到分值20多分的食用油、面粉等几十种生活日用品。在“爱心回音”墙上,则记录着超市内缺少及贫困户需要的物品。
平台有了,怎么运营?
供货方——遍布开封全市乡村的公益超市物品来源由爱心企业按照一定数额标准,提供若干种日常用品作为启动物资。公益超市定期以缺货榜等形式向社会各界有针对性地征集,由群团组织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持续募捐补充,并建立网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变被动接受为按需挑选,让爱心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受益方——受助对象为各村各类生活困难群众。驻村工作队对贫困群众组织开展卫生评比、德孝评比等一系列具有导向性的评比活动,根据评比结果,奖励发放相应积分。群众凭卡在“爱心超市”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在立足对贫困户帮扶的基础上,开封市将爱心美德示范户、“五星”文明户、优秀“巧媳妇”、敬老爱老模范等纳入积分奖励范围,实现了超市功能的扩展和延伸。
完善社会扶贫激励体系
人居环境和产业同步帮扶
半年前,因病致贫的演武岗村陈孝亭家的庭院是这样的景象:一进院门就是一个旱厕,院子里柴火杂物遍地,院墙根儿堆放了一大堆垃圾。
半年后,陈孝亭家大变样,原先门口旱厕被一个10平方米的小花园代替,东墙边用篱笆扎起一个小菜园,东南墙角建起一个水冲式厕所,院内铺上了青砖。如今,陈孝亭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院内卫生,浇菜地和花园,美好生活的信心倍增。
“美丽乡居”环境改善工程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帮扶重点,按照改厨、改厕、改水、改电、改房、改院、改习惯的“七改”标准,采取线上公益认筹方式,凝聚民营企业家力量,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为住房条件差的困难群众打造美观、宜居的居住环境,并以积分考核的形式,促进环境卫生保持整洁有序。
开封市委在扶贫工作整体推进过程中注意到,贫困户家庭的人居环境和产业扶贫有序推进不对称:贫困户因经济能力有限,加之思想上没有自主改善居住环境的主动性,即使短期内驻村工作队帮他们整理改善,但因其自身因素也会让成效无法持续。
在开封市首批“美丽乡居”环境改善工程中,每个村选定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爱心企业零利润甚至负利润进行工程实施,为贫困户装修房子、整理院落、改厨房、建水冲式厕所。驻村工作队队员按照每户卫生整洁的保持情况逐周、逐月进行评分,勤快的贫困户可利用得到的积分券到公益超市购买所需物品。
“我们在探索扶贫工作过程中,把贫困群众人居环境和精神面貌也纳入扶贫工作中。”开封市委副书记秦保强说,“通过贫困群众自己动手,改善自身人居环境——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在脱贫道路上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
推进“巧媳妇”工程
群众家门口就业
祥符区的闫小红是一家仿真花生产企业负责人。今年初,她采取“公司+农户”运营模式,辐射祥符区、兰考的十多个村,已带动700余名妇女增收致富。
闫小红创办的企业发展平台属于开封市妇联牵头制定的“巧媳妇”工程:坚持能人带动,政府通过全面掌握妇女创业就业情况,牵线搭桥,帮助“巧媳妇”基地落实扶贫产业。整合村中的闲置厂房、院落,收集、选择适合留守妇女操作的来料加工项目,采取教技术、包销售等管理模式,让农村留守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开封市推广的“巧媳妇”工程,多以服装类、手工制品类、电子商务类、种植养殖类等项目为主,就业技术门槛低,就业环境便利,很容易就地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妇女创业就业格局。其结果是既改变了农村妇女的生活习惯,也营造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社会稳定、家庭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
开封市委书记侯红在调研时称赞“巧媳妇”工程:“达到了‘守住家、留住妈、看住娃、乐开花’的目的和效果。”
探索助学扶贫长效机制
点亮希望之光
“除了教育补贴,前几天共青团的大哥哥、大姐姐还通过‘点亮微心愿·助力微梦想’活动给我带来了助学金。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尉氏县小陈乡圉村小学生张盼杰说。
开封市助学扶贫以建档立卡特困青少年学生为重点,全面整合教育救助资源,构建了全市和各县区贫困学生信息资源库,并按照责任分包制度原则,创新性实施一名科级干部、一名教师、一名爱心人士共同帮扶一名贫困孩子的“三帮一”助学扶贫模式。
在每学期开学后,符合条件的贫困生填写“爱心助学”申请表,政府组织人员深入学生家中走访调查,初选对象经公示无异议后,最终确定受助对象。受助对象分别落实到各企业,建立援助档案,加强援助人、援助企业的联系,组织受助对象经常向援助企业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给予一定数额爱心超市积分。
截至目前,开封市已建成爱心美德公益超市70家;“美丽乡居”环境改善工程改造完成1809户;“巧媳妇”工程建成194个;助学扶贫已帮扶1227人。到2020年,社会扶贫“1+3”模式将在全市实现贫困受助人员的无死角、全覆盖。(本报记者 童浩麟)
责任编辑:银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