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 年·风云录】郑州机场:伸展开放的翅膀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18-07-27 11:06 来源:河南日报

  繁忙的郑州机场。(本报资料图片)

  2015年12月22日,T2航站楼正式转场投运,标志着郑州机场迈入“双跑道、双航站楼”的新时代。(本报资料图片)

  20多年前,一座崭新的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顺利建成通航。身处内陆的中原,从此有了蓝天的高度。

  20多年来,两条跑道拉近了郑州与世界的距离,方便了中原百姓的出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使郑州机场在国内200多个机场中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看中原经济发展的一扇窗。“白天把‘世界’运进来,夜间把‘中国’送出去。”这样的壮美图景,由梦想照进现实。

  改革开放后,郑州机场的发展史,谱写了河南“靠蓝天开放”的重要篇章。越织越密的空中航线,把一个不沿边、不临海的内陆省份与世界连接了起来,站在航空经济这扇大门前,中原正在触摸五彩斑斓的世界,让世界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河南。

  起航:从燕庄机场到新郑机场

  如今的郑东新区CBD,高楼林立,车流如织,一派繁华景象。在上世纪50年代,这片区域还是连绵起伏的沙丘,郑州最早的机场——郑州燕庄机场,就曾建在这里。

  1956年,郑州燕庄机场扩建完成开始营运,为军民合用,当年的旅客量仅12人次,货邮发送量仅793公斤。“那时候一张郑州到广州的飞机票得一两百元,而我的工资一个月才30元。”郑州民航社区居民张先生说,在当时,并不是有钱就能坐飞机,乘坐民用飞机得是县团级以上的干部,还得单位开证明。

  改革开放后,随着民航业务的发展,航线增多,业务繁忙,燕庄机场的条件越来越满足不了需求。这严重制约着河南的对外交往和经济发展。

  1985年,省委、省政府开始谋划建设郑州民用机场。如今已退休、曾任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的崔巍,是这一过程的亲历者。“建设新机场当年被列为‘一号工程’,河南人民扎紧裤腰带也要建一个国际机场。”崔巍说,新机场建设历经重重困难,仅选址就颇费周折,比如建跑道必须考虑风向,专家们花了好大精力,总共提出200多个选址,最后定在新郑市薛店镇。

  1994年,投资十多亿元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动工兴建,于1997年8月28日建成通航。郑州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可达380万人次,是燕庄机场最大吞吐负荷的3倍;每周可安排800余个航班,是燕庄机场最大安排量的4倍,具备接纳波音747等大型客机的能力。

  有人形容,修机场就像给孩子做衣服,“甚至没怎么穿就小了。”随着河南发展的脚步大幅迈进,通航短短几年的郑州机场就成为“一件穿小的衣服”——2006年,机场吞吐量提前达到设计能力的“极限”。

  2007年12月29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河南航空发展再次实现历史性跨越。从燕庄机场到新郑机场,几十年间,河南旧貌换新颜。正如新郑机场的名字,一个崭新的郑州搭上民航的翅膀,从这里起飞。

  腾飞:走出差异化发展新路径

  郑州机场跑道上,航标闪烁、起降繁忙。河南航空货运发展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经理吴自斌说:“五年前,在郑州机场的停机坪上每天只能看到一架国际货运的全货机起飞。现在,每周都有多达110架次的全货机从这里飞向世界各地。”

  俄罗斯空桥是最早进入河南市场的外籍货运航空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尼古拉·格鲁什涅夫说,和郑州机场合作,看中的是其服务保障能力、航线网络支撑、货代企业集聚、通关便利化和口岸功能齐全等核心竞争优势。

  今日的优势却是当年的“短板”。“我们直到2009年才成立自己的货机保障队伍,从工作流程到业务标准,从组板操作到叉车驾驶,从进出港货物的处置到相关单据的填报等等,都是从零开始摸索。”吴自斌说。这个最初由18人组成的保障队,如今已发展成为有1000多人的综合国际保障队伍,为世界各地的物流企业、航空公司提供航空货运保障。

  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正式获批,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河南终于与航空经济相拥。这是郑州机场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意味着郑州机场在河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郑州机场围绕实施“货运为先,以货带客;国际为先,以外带内;以干为先,公铁集疏”发展战略,在民航业内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新路径。这得益于其在发展理念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一个内陆机场,不是先发展客运,而是优先发展货运,不少人曾对此疑虑重重,但是省委、省政府的果断决策确保了“郑州路径”始终在正确道路上续写辉煌。

  2017年,郑州机场年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50万吨,首次跻身全球机场50强。货运的快速发展也有力带动了客运的发展,同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400万人次,跃升至全国第13位。郑州机场年客运货运规模首次实现中部机场“双第一”。

  “实践表明,郑州机场找准了最适合自身快速发展壮大的路子,进而迅速站到了更新的发展平台上,有利于在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宏伟进程中发挥更大更强的引领、带动和促进作用。”河南机场集团董事长李卫东说。

  奋进:打造航空枢纽“再出发”

  郑州机场综合管理部原经理宋淑燕,1978年进入民航系统,从事客运服务管理工作多年。“我虽然退休了,但时刻关注郑州机场的发展。如今的T2航站楼高端时尚、功能强大,还可以实现城铁、地铁、大巴、公交、出租等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看到郑州机场现在的成就,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她说。

  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从1万人次增长到100万人次,用了近20年;从100万人次到1000万人次,用了16年;从1000万人次到2000万人次,只用了5年。如今,在客流高峰,每天有约8万名乘客在此抵离。

  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形成现代物流中心,是河南今后发展的关键。

  建设航空枢纽,提升航运规模,始终是郑州机场的中心任务。打开机场航线图,以郑州为核心,放射状布局让人欣喜——

  52家客运航空公司,201条客运航线,109个客运通航城市。21家货运航空公司,34条全货机航线,37个货运通航城市。

  撸起袖子加油干,抢抓机遇开新局。刚刚出台的《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提出,未来的郑州机场将撬动全国乃至全球航空运输市场,打造引领中部崛起的新动力源。

  到2025年,郑州机场年货邮吞吐量保障能力有望突破300万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5300万人次。郑州机场将成为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货运(综合)枢纽,航空货运、客运吞吐量进入全球前列。

  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几十载沧桑巨变,郑州机场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展望未来,郑州机场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翅奋飞,昂首前行。(本报记者 宋敏)

责任编辑:银新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