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包公祠是为纪念我国古代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复重建的。它座落在七朝古都开封城内碧波荡漾、风景如画的包公湖西畔,是国家旅游局开发建设 的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之一。自金、元以来,开封就建有包公祠,以纪念这位先贤。开封包公祠占地1公顷多,是一组典型的仿宋风格的古典建筑群。它气势宏伟、风格凝重典雅。
包公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我国的传统戏曲曲目中的《铡美案》等都生动描述了这位清官是怎样的不畏强权,执法如山。包拯在北宋时期曾任开封府尹,一生为官清廉,其功德为后人世代传颂。
包拯(999-1062)北宋著名政治家。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从小就深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父亲名令仪,号肃之,在进士及第之后,曾在今河南商邱一带做官,官至刑部侍郎。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进士及第,被朝廷任命为建昌县知县。因其双亲年高体弱,须人侍奉,一直不曾到任视事。父母谢世后,才出任长县知县。
嗣后,包拯历任端周知州、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知谏院;瀛州、扬州、庐州、池州、江宁、开封府知府及三司使,最后官至枢密副使而卒,追赠礼部尚书。 包拯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南宋和金已经有以他为主人翁的故事、小说和戏曲。元杂剧中有大量的包公戏,他是家喻户晓的清官典型。1062年包拯病逝,享年64岁,有《包拯集》、《包孝肃公奏商议》传世。开封人民为了纪念他,遂以“包府”代称。
执法如山的黑脸包拯名垂青史,三口铡刀的传说妇孺皆知,老百姓都尊称他为包公。为纪念这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开封市政府在碧水环抱的包公湖畔修建了占地一公顷左右的包公祠,以供后人瞻仰。包拯在北宋时期曾任开封府尹,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其功德为后人世代传颂。全祠由主展区、园容景区和功能服务区三部分组成。主展区有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回廊、碑亭、大门、二门等,陈列包公铜像、铜铡及包公断案蜡像、包公史料典籍、《开封府题名记碑》、碑文等。风格古朴,庄严肃穆。
开封包公祠占地1公顷多,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是一组典型的仿宋古建筑,气势宏伟、风格典雅,分为主展区、景区、综合服务区等是一组典型的仿宋古建筑。它气势宏伟、风格凝重典雅。祠内主要建筑与景现有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厢廊 大殿、东西展殿、假山瀑布、石雕百龙亭与喷泉、小桥 流水、嶙峋奇石。其中大殿内高3米多、重达2.5吨的包公铜像引人注目,包公蟒袍冠带,正襟端坐,一手扶持,一手握拳,仿佛要拍案而起,一身凛然不可予夺的浩然正气,是集历史、思想、艺术于一体的包公写照。像两旁陈列着反映包公真实生平和清廉品德的历史文物与典籍。
二殿展有包公的出仕明志诗、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家训、包公书法手迹、墓志铭等。其出仕明志诗开宗明义写道“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使一个大义凛然、正气冲天的包公跃然纸上;包公晚年留下的铁严家训写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更充分反映出包公嫉恶如仇、清廉传家的高贵品质;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刻有北宋开国以来148年中183任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可谓京官的花名册),唯有包公名下有一条深深的凹痕,这是人们观赏碑刻时总在其名下指指点点,天长日久磨出来的,它正是历代人民爱戴包公的见证。
开封包公祠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活动先进集体、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等荣誉称号;开封包公祠还与开封博物馆、延庆观、大相国寺等共同组成了开封包公湖风景旅游区,交通、食宿、购物、观光等极为方便。
元代诗人王恽赋诗赞曰:“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惊乌绕匝中庭柏,犹畏霜威不敢栖。”顷扬包公和范件淹的盛德和威名光耀千古,把贪官污吏比作可恶的乌鸦,即使千百年后,见其碑犹如见二公其人,仍惊惧万分,不敢近前逗留。可见“包青天”名不虚传;东西展殿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包公的传说轶闻,历史故事,特别是东殿的群组蜡像《铡美案》与真人大小一样,色彩鲜明、形神俱备、毫发俱现、栩栩如生,倍受中外游客赞扬。
责任编辑:杨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