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接地气 有实招 效果好
——探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官渡模式”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18-06-25 07:38 来源:河南日报

  6月22日,中牟县官渡镇大马寨村村民李新爱一早起来,拿着村里专为每家配的小夹子,按照能沤烂的、不能沤烂的两类,将垃圾分别投进家门口的垃圾桶,塑料袋一类放黄桶,棕叶、瓜皮等倒进绿桶。

  “能沤烂的和不能沤烂的”,这是官渡镇在村一级推行垃圾分类的工作要求。“简单易学,农民好理解好执行。”该镇创建办的何勇介绍说。

  自去年4月大马寨村推行垃圾分类试点以来,村里的变化让李新爱十分感慨:“以前这路一下雨都是稀泥坑,柴火堆到处都是,可脏可乱。”与李新爱对过去的描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村里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平整的水泥路、家家户户门口整齐摆放的垃圾桶、一面面内容丰富的文化墙……

  当日上午9点,村里的保洁员刘小套开着垃圾分类清运车来了。“上午一回、下午一回,清理后送到垃圾分拣处理中心。”刘小套自豪地告诉记者,“可别小看这垃圾桶,都是镇里专门琢磨过的,不太大,便于清理搬运,也不过多存垃圾。塑料桶老化得快,这铁皮筒更结实耐用,适合咱农村。”

  刘小套所说的垃圾分拣处理中心,目前在官渡镇已建成3个,可以覆盖该镇已开展垃圾分类的20个村。“可沤烂的一类垃圾通过机器做成了有机肥,不可沤烂的一类垃圾转运至县垃圾处理厂。”刘小套向记者介绍。

  “以前垃圾没有分类,也没有处理中心,都是采取掩埋的方式,30亩大的垃圾掩埋厂,俺镇有3个,下挖2米多深也不够用。好多东西埋了也分解不了,对环境是很大的污染。”官渡镇党委书记段长海说,“现在,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模式,我们自己可以解决75%以上的垃圾,与以前粗放的办法比,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事实上,垃圾分类只是官渡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侧面。“目的是通过这个突破口,把农村治理得像城里一样干净。”段长海说。

  对人居环境整治,官渡镇确定有标准,即“晒粮不占道、秸秆不进村、门前不堆放、房后扫干净”。怎么让标准执行下去,大马寨村有高招。“我们在村里开展街道评先,哪条街干净漂亮就挂上流动红旗,现在连小孩都养成了习惯,路上有个纸片都会捡起来扔垃圾桶里。”大马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小六告诉记者。

  “发动群众、党员带动、优劣互动。”这是官渡镇为确保垃圾分类和人居环境整治有效实施的措施。村里一周两督查,镇里两周一观摩,“我们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党建的重要战场,小小的垃圾桶就是党员干部的考试卷。”段长海说。

  截至今年4月,官渡镇3个试点村垃圾分类工作进展顺利,村民垃圾分类知晓率与参与率实现两个100%,初步建立了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及处置的管理和运行体系。与此同时,当地3个村还以此为契机,对村里道路、排水设施等进行了重新规划建设,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

  目前,官渡已开始在另外17个村推行试点村经验,“今年的目标是这些村都达到大马寨村的标准,明年要实现44个村全覆盖。”对于未来,段长海充满信心。

  记者手记

  没去采访之前,真的没有想到,在很多城市都推广不开的垃圾分类,在官渡竟然做得有声有色。记者感到,这一是得益于镇里在开展这项工作时没有好高骛远,没有搞形式主义,而是与农村实际紧密结合,接地气、合民情,因此农民的接受度很高。二是推行有实招,做到了具体扎实,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让好的习惯固化下来,最终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干净整洁的环境是重要元素之一。希望在河南广大的乡村,有更多的村庄加入垃圾分类行列中来,把家园治理得更加美丽,留住我们美丽的乡愁,留住我们对家乡最深的爱和牵挂。(本报记者 杨凌)

责任编辑:银新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