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副主任 陈维忠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领域。为对接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为特征的制造大省,省政府于今年2月份研究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为进一步推动《行动纲要》贯彻落实,8月31日,省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专门邀请了《行动纲要》起草组负责人之一、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副主任陈维忠,对《行动纲要》进行全面权威解读。
问:省政府研究制定《行动纲要》的背景?
答: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计、强国之基。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球视野和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未来十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省委省政府对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高度重视,谢伏瞻书记亲临我委调研指导《行动纲要》编制工作,强调“一定要结合落实《中国制造2025》,编制好我省的《行动纲要》”。工信部苗圩部长在省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报告会上指出“要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抓好《中国制造2025》落实工作”。我们认真学习研究谢伏瞻书记、苗圩部长重要指示精神,与省直有关部门、重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一道,组成专门班子,经过半年时间完成《行动纲要》编制工作。《行动纲要》已于2016年2月份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它凝聚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专家学者、企业家的共同心血和智慧。
问:《行动纲要》提出建设制造强省的发展基础是什么?
答: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大力实施工业主导发展战略,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承接产业转移和瞄准新业态新趋势“两手抓”,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工业经济的规模、结构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发展出现许多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变化。从总量上讲,201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1.6万亿元、是2010年的1.4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1万亿元、利润4700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1倍和1.7倍,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43家,全省中小企业数量达43.73万家,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第1位;从质量上讲,2015年,全省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56.3%、比2010年提高15.5个百分点,装备、食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3500亿元、是2010年的12倍,智能手机生产从无到有,2015年生产和维修突破2亿部;汽车整车产量53万辆、是2010年的2.26倍,新能源客车产量2.1万辆、居全国第一;锂离子电池、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等一批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涌现出宇通客车、中信重工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从集群上讲,2015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60.4%、比20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形成超百亿特色产业集群130个、超千亿主导产业集群15个,打造了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一批传统农区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特色集群实现了跨越发展。
问:我省实施《行动纲要》、建设制造业强省有哪些机遇和优势?
答:新常态既是困难期、更是机遇期、也是分化期,关键看谁对大势把握得准、转型谋划得好、动力转化得快。当前,我省制造业发展总体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一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特别是制造业转移更加注重贴近消费市场、更加注重向具有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配套能力的地区布局,呈现产品找市场、资本找项目、人才找平台、企业找劳动力的局面。目前,珠三角地区每年向外转移的产业大约60%转向中西部地区。我省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且人力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突出,有利于我们发挥优势、乘势而上,集群引进高端产品和终端消费品企业,打造以终端高端产品为主的特色产业链。二是新技术变革的机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制造业已成为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如果抓住变革机遇、加快行动,完全有可能迎头赶上,抢占发展制高点。三是宏观政策的机遇。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陆续出台了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化解过剩产能、稳妥处置“僵尸企业”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同时开展降本增效、质量品牌等专项行动,如果抓住政策机遇,就能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解困、焕发活力。同时,我们还具备载体平台的综合优势。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集聚区等发展载体功能不断提升,产业配套体系逐步完善,保税区、口岸、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平台建成投用。与沿海地区相比,我省市场潜力大、要素成本低;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我省载体平台、营商环境优势明显,对产业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显著增强。
问:《行动纲要》编制过程中有哪些基本考虑?它的主要内容和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省政府在编制《行动纲要》的过程中,主要把握了四个原则:一是注重连天接地,既与《中国制造2025》衔接一致,又针对我省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举措;二是坚持“两手抓”,一手聚焦重点领域抓高端突破,一手抓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改造;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围绕重点领域,逐一分析明确技术路线图,研究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四是做到统筹谋划,统领“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梯次推进、滚动实施,使《行动纲要》真正成为河南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
关于《行动纲要》的主要内容,总体概括为“一三一二九六”:
“一”就是实现一个目标,即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大省,实现向制造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三”就是做到3个坚持,即坚持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作为发展中的中部省份,制造业仍要坚持“做大”和“做强”并重;坚持改善供给和扩大需求并举,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下功夫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坚持开放带动和创新驱动并进,既要建设制造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又要把创新放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切实提升制造业质量和效益。“一二”就是着力突破12个重点领域。“九”就是实施9大工程。“六”就是完善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关于建设制造强省的发展目标,我作一说明。当前,我省仍未迈过工业化中期的门槛,制造业创新、质量、效益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工业总量位居全国第5位,但工业大而不强,根据工信部2014年工业运行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我省处于全国第二方阵的中间位置。为此,我们组织专家,按照科学和可行性原则进行测算,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进入第二方阵前列,也就是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力争通过10年努力进入第一方阵,也就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大省、迈入全国制造强省行列。
问:《行动纲要》强调聚焦12个领域重点突破,为什么选择这些领域以及每个领域创新突破的方向是什么?
答:《中国制造2025》从战略必争、竞争优势、基础民生三个方面,梳理确定了未来产业发展的10大重点领域。我省建设制造强省也要突出河南重点和特色,集中优势资源和优势兵力,找准突破口,着力在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取得突破。按照《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原则,结合谢伏瞻书记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行动纲要》确定了未来10年我省聚焦的12个重点领域,这里既有对产业现状、培育发展新的接续产业的综合考虑,也有提高区域制造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客观要求。
大体可分为4个层次:
一是智能终端及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冷链与休闲食品等3个重点优势领域。我省装备和食品产业已达到万亿级,智能终端、电气装备、矿山装备、现代农机、冷链食品等产业具有较好基础,部分环节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甚至达到国际水平。智能终端及信息技术要打造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研发生产基地;高端装备主动顺应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打造国际先进的输变电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农用机械研发生产基地、盾构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冶金矿山及石油成套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冷链与休闲食品以绿色安全、知名品牌为引领,打造全国最大的冷链食品研发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等3个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万亿级产业。
二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等3个战略新兴领域。以技术突破、应用推广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商业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突破智能制造关键基础共性技术,提高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以技术工艺装备研发突破推动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打造国际先进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国内领先的轴承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新型节能电气研发生产基地。
三是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现代家居、品质轻纺等3个民生消费领域。以提升研发能力、扩大市场规模为重点,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健康产品,推动生物制药及健康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以产品提质、品牌提升为重点,重点发展智能家电、定制家具和整体厨卫等产品,引进培育服装品牌、发展高档纺织面料,推动鞋帽、箱包、皮具、贵金属与珠宝玉石首饰、发制品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中部最大的现代家居研发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服装服饰生产基地。
四是冶金新型材料、现代化工材料、新型绿色建材等3个传统优势领域。以“精品+服务”为导向,推动钢铁企业向综合服务制造商转型,铝加工企业向合金化整体方案提供商转型;以多品种、精细化、高端化为方向,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和精细化工,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以绿色、环保、节能为方向,重点发展新型建材,推进原材料工业向新材料转型发展,打造全球重要的冶金新型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国际先进的尼龙化工研发生产基地、国内领先的超硬材料和新型耐火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问:《行动纲要》指出我省围绕建设制造强省实施9大工程,这9大工程的内容是什么?
答:基于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的考虑,《行动纲要》谋划实施9大工程,作为推动《行动纲要》“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
一是先进制造示范工程。为加快12个重点领域发展,《行动纲要》谋划实施了先进制造示范工程,采取“六位一体”发展模式,即建立一个推进机制、组建一批产业创新联盟、设立一批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培育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人才实训基地、开发一批标志性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每年滚动实施“百项千亿”重大示范项目,力争到2020年,研制并应用500个首台(套)重大装备,培育10个制造业示范基地。
二是集群引进和培育工程。新常态下,沿海地区以降低成本、贴近消费地为目标的一般加工制造业和终端消费品企业加速外流,我省仍处于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下一步要精准施策,通过大力推广“整机+配套”“制造业+服务业”“原材料+制成品”“市场+基地”产业链模式,培育和打造龙头带动型、中小企业集聚型、资源深加工型、新兴业态共生型产业集群。
三是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造是系统工程,需要从产品、生产、模式、基础等4个维度积极推进。智能产品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发展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等产品和服务,在高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智能生产要注重用智能制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制造业由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向定制化规模生产,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同时,建设智能制造网络信息平台。
四是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适应创新体系发展的新趋势,着力构建以平台创新、联盟创新为主的金字塔形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对接中国制造2025,到2020年建成10家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一批产业创新联盟,探索“政产学研用金介”融合联动新模式,力争到2020年建设100个协同创新联盟,支持工业企业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走“集众智推进转型变革”的“双创”之路。
五是技改提升工程。围绕推动骨干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转型,省里将从两个层面谋划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一方面抓好10个技改和基础平台类项目、100个创新团队类项目、1000个企业改造提升类项目,滚动实施“十百千”技术改造示范项目促升级。另一方面围绕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制造和协作能力,实施工业“四基”示范项目强基础。
六是质量品牌提升工程。质量是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我省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省的生命线,以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为重点,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推广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全面开展“十百千万”网上促销工程,谋划推出“好品河南”活动,完善工业品牌培育、评价、宣传和保护机制,培育企业品牌和集群品牌,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河南产品整体形象。
七是绿色制造工程。绿色低碳发展是破解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建设制造强省把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为牵引,开展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等专项行动,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建立全方位的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七是制造业人才提升工程。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人”,人才制胜已成为时代特征。围绕加快由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转变,谋划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建设高素质、创新型企业家队伍;把引资与引技引智结合起来,通过引进1个人才和1个团队引领一个产业,通过引进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创新资源共建产业园发展主导产业;围绕高端制造和品质制造,培育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一批专注坚守、严谨细致、精细求精的“大工匠”。
九是制造业金融扶持工程。新常态下,“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针对企业融资难题,省工信委把今年企业服务主题确定为“企业金融服务年”,研究提出搭建金融服务平台、鼓励金融创新、健全三级国有资本主导担保体系等10项举措,并将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问:《行动纲要》在组织领导方面有哪些保障措施?
答:《行动纲要》的编制出台,开启了我省制造强省建设的新征程。为切实加强对《行动纲要》贯彻落实工作的领导,省政府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工信、发改、科技、财政、教育等26个省直及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制造强省建设全局性工作,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工作,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要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工信委,负责日常工作,做好跟踪、督促、落实,定期报告重点工作进展,协调纲要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省里目前正积极筹备成立由产业经济、专业领域、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制造强省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职责是做好对制造业发展前瞻性、战略性、长远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
问:贯彻实施《行动纲要》有哪些配套政策?
答:为统筹推进《行动纲要》实施,我们组织了“1+X”体系方案编制工作。对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10个重点产业和《行动纲要》重点领域,组织编制了电子信息、食品、高端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医药、能源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等8个年度行动计划,出台了信息化、技术改造、承接产业转移、企业服务等4个年度实施方案,启动智能车间、数字化工厂、机器人应用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制定出台全省工业转型升级、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在资金支持方面,创新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各类资金和资源向重点领域集中。
一是目前工业领域已设立的国家专项资金或基金包括:工业转型升级、工业强基工程专项资金以及专项建设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两年1000亿元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等,下一步国家还将在工业节能减排、高端装备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危险化学品搬迁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我委将主动与工信部加强衔接,最大限度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二是利用好我省的涉企扶持资金和基金,从2014年开始,省政府每年都设立4亿元左右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此外,省政府去年批准设立了规模3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和规模100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主要集中用于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培育等;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初创期、成长期中小企业发展,力争尽快投入实质运营。
三是落实和完善资金扶持政策,去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15条政策措施和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惠企政策,我们将继续落实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鼓励企业生产和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重点新材料等政策。
问:社会各方力量如何贯彻落实好《行动纲要》?
答:落实《行动纲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市县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各方面广泛参与,形成上下结合、部门联动的工作合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积极参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使用和产业化,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企业是《行动纲要》实施的主体力量,大企业特别要发挥好骨干和引领作用,瞄准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品牌培育等方面敢于啃硬骨头,提高发展质量水平和竞争能力;各类中小企业要务实创新,深耕细分领域,通过专注赢得竞争力,谋求更大发展舞台。市县是《行动纲要》实施的重要力量,各地要认真研究,结合自身产业基础,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和产业分工原则,明确发展定位,找准对接点,努力在全省形成分工协作、各展其长、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生动局面。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