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好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实施《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的起步之年。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和省政府各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夯实基础支撑,着力加强民生保障,着力防控各类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另行下达。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5年4月15日
河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内外矛盾交织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讲话精神,坚持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支撑、控风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持续增强,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进出口、出口总额分别增长7.5%和8.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4%,实际利用外资149.3亿美元、增长10.9%,利用省外资金7206亿元、增长16.3%。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577.23亿公斤、增产5.86亿公斤,实现“十一连增”。预计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5.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城镇新增就业144.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年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5.16万套、基本建成27.16万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完成计划目标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可完成国家控制目标任务。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投资增速持续回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融资难、融资贵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依然突出,各类风险相互传递、还在积累;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治理亟待加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一些领域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实施《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的起步之年。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夯实基础支撑,着力加强民生保障,着力防控各类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改善环境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8%,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值增长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
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5年要着力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扩投资、提消费、拓出口、保要素、强实体,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制定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双十”行动计划,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和我省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筛选8000个重大项目,建立10大工程项目包,实施引导扩大民间投资等10大举措,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5万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促进消费扩大升级。制定实施消费扩大升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养老健康家政、信息、节能环保、旅游休闲、住房、文化教育体育等6大领域消费工程。积极扩大进出口。制定实施稳外贸扩出口行动计划。大力引进外向型项目,培育外向型产业集群,扩大紧缺资源、设备、技术、产品进口,争取设立国家级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加强资金保障。落实国家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政策措施,制定实施扩融资保资金行动计划。强化银企对接,鼓励发展产业集群、产业链融资,完善小微企业增信机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创新信托、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积极吸引保险资金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实施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资产证券化“双百”示范工程,选择100个项目开展PPP模式示范,选择100个项目开展资产证券化示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制定实施优服务强实体稳工业行动计划。发展壮大百高百强企业和500家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推进万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坚持盘活优化存量和培育壮大增量相结合、产业创新和产品创新相结合,以承接转移、创新驱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改革重组为主要途径,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高成长性制造业。积极引进手机整机和核心配套企业,做大以智能手机为重点的智能终端产业规模。提升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制造和工程总承包能力,壮大提升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和郑州智能成套等千亿级装备产业集群。推进东风日产郑州基地20万辆扩能、宇通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基地等项目建设,扩大整车产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打造提升冷链食品、休闲食品、饮料制造三大优势产业链,建设一批百万吨级食品产业基地。突出品牌引进,完善产业配套,做大现代家居和服装服饰产业集群规模。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区,促进高端要素集聚,强化应用示范推广,推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物资源、化石资源向终端产品延伸,终端消费产品向资源加工方向对接。加快推动城区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和水泥行业整合重组,有序布局建设高端印染产业园,发展终高端铝、冷轧镀锌板、高端石化等精深加工产品。加快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争取国家支持我省开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大力实施“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全省培育形成2个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省辖市形成15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县(市、区)形成130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产学研联合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区中园”试点,提升集群支撑能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产业集聚区与乡镇行政区域管理套合,启动产业集聚区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试点。完善产业集聚区晋级和淘汰机制。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国家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建设,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按需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加快国家和省级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建设。促进制造业与工业设计、创意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服务化。
(三)加快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比重提高。强化政策支持。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价格、财税、土地、融资等政策,研究出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服务外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载体平台。突出商务中心区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特色商业区生活性服务功能,开工200个“两区”重大项目,建成20个研发创意、信息服务等公共平台,增强“两区”要素吸附、产业支撑和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建设服务业示范园区,扶持20个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建设一批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知识产权等专业园区。规划建设区域性养老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基地)。实施重点领域突破。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体育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重点培育100家服务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滚动实施10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规模,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养老及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快业态模式创新。推动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应用,加快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以电子商务为牵引,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
(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围绕“稳粮、提质、增效”,加大投入、完善机制,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深入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田间工程、小农水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大力开展高产创建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新建高标准粮田900万亩。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突出抓好肉牛肉羊产业、沿黄区域绿色奶业、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示范性原料基地,推动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示范性产业化集群。支持传统农区申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编制全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以“菜篮子”为主,突出产业功能,兼具观光和生态功能,重点支持郑州、洛阳等6市建设一批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重大技术推广,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以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为途径,努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住房牵动、就学牵动,社会保障、农民权益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有序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优先解决100万在城市就业的农村转移人口、棚户区和城中村居民落户城镇问题,争取200万左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对未落户人口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构建中原城市群米字形城镇密集带,启动郑州国际商都规划建设,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支持郑州与毗邻城市融合发展,促进组合型大都市地区建设,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支持省际交界地区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深入推动地区性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把县城作为吸纳农业人口转移的主要载体,强化产业支撑,引导农民购房落户,促其尽快做大做强;推动省直管县(市)城区向中等城市迈进。选择100个左右产业基础好的镇开展重点镇建设示范。统筹推进洛阳、兰考等4个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和省级试点工作。联合有关省份积极争取国家编制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研究制定黄河金三角规划实施方案。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县(市、区)“多规合一”。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扩能增效工程,分别新增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水能力100万吨/日、2000吨/日、80万吨/日,建设节约型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支持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推动以县为主体编制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启动建设30个新农村社区引导点,同步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理顺示范区管理体制。支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7个试点市开展先行先试。
(六)全面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坚持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总体思路,夯实基础,抓住关键,强化牵动全局的战略支点作用。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建成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郑州机场至郑州南站联络线,建成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畅通实验区内外联络通道。加密航线航班,增强枢纽集疏能力,力争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50万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深化与国内外大型物流集成商合作,提升国际货运集疏能力。加快郑州国际陆港建设,保持郑欧货运班列在中欧班列中的领先地位。推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扩规模、提水平。着力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推进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建设,促进手机整机和配套企业集中布局,力争智能手机产量突破2亿部。加快中原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IBM郑州数据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实验区在物流便利化、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监管便利化等领域先行先试,构建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新优势。发挥实验区对全省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与其他省辖市联动发展。
(七)加强基础支撑能力建设。突出重点、弥补短板、强化弱项,以互联互通为纽带,推动局部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推进现代交通系统建设。加快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基本建成郑徐客专主体工程,全线开工郑万、郑合铁路河南段,加快郑太、郑济铁路前期工作。推进郑焦城际云台山支线前期工作。建成孟平复线河南段,推动蒙西至华中铁路、宁西复线等项目建设。积极研究谋划重大铁路项目。实施省际高速公路断头路畅通、普通干线公路升级改造项目,争取新增高速公路400公里以上,一、二级公路分别升级改造800公里、1700公里。积极推动水上运输通道、邮政基础设施和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建设。推进能源支撑系统建设。推动超低排放高效大机组、热电机组建设,开工电源项目360万千瓦,新增燃煤发电装机500万千瓦以上;加强省级电网骨干网架、市域主网架和城市中心区、产业集聚区配电网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面开工建设洛阳石化18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西气东输三线河南段等项目,基本实现管道天然气通达所有县(市)。建成光伏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90万千瓦,加快实施15万吨/年纤维乙醇等生物质能示范基地项目。继续推进鹤壁煤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动煤炭储配中心建设。推进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施“宽带中原”战略,推进城市百兆光纤、通信村村通等工程。提升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疏通能力。实现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实施高速无线宽带网络建设项目。推动9个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推进水利支持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出山店水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前坪水库工程,加强骨干河流及中小河流治理。推动赵口引黄等4座新建大型灌区前期工作,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建设一批引黄调蓄、中小水源及水系连通工程。推进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电力机组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实施城市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工程,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城市施工和道路扬尘治理、秸秆焚烧整治。加强重点领域河流污染治理,继续实施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开展畜禽养殖密集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和重金属浸染修复。加强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综合技术改造,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和静脉产业园区建设。完善丹江口库区和淮河上游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推行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完成营造林638万亩。强化人力资源支撑。以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为重点,构建区域性智力资源交流合作载体。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程。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教攻坚二期工程,建设10所示范性应用技术类本科院校、100所职教示范院校。
(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跟进落实中央出台的改革举措,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能放尽放”,继续取消、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取消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基本完成省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布工作。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行政审批管理,开展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大幅减少前置审批。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金融改革发展。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向综合性期货交易所转变。筹建运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全面推进县级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积极争取开展民营银行试点。争取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启动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将“营改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领域。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扎口管理等机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出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推行PPP模式。发起设立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3支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政府投融资公司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深化国企改革。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功能分类和公司制改革。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扩大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试点范围。合理确定国企管理人员薪酬水平。组建若干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规范流转市场,防止非农化、非粮化倾向。争取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支持新乡、信阳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价格改革。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商品、服务价格。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节能环保价格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持续推进县域医疗联合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拓展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探索开展商业保险参与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大力发展社会办医。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建成省级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启动信用体系建设示范试点,建立政务信用记录,实施企业诚信建设“百千万”工程。同时,加快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公务用车、教育、文化、收入分配体制等改革。
坚持提质增效与扩大规模并重、全面开放与重点突破并重,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把我省三大战略规划实施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发挥郑州航空港、郑欧班列、国际陆港等开放平台作用,强化郑州、洛阳节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东联西进,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倡议支撑点。提升开放招商水平。办好第九届河南投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谋划国际化招商平台,吸引跨国公司在豫设立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机构和研发中心。提高招商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建设肉类、粮食指定进口口岸,推进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三期、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等项目建设,全面运行河南电子口岸,建立“一站式”大通关服务体系。积极申报河南自贸区,复制现有自贸区创新办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申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企业“走出去”。推动传统产业通过向境外转移实现转型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建立海外生产研发基地、全球营销网络和战略资源渠道。
(九)强化创新驱动。围绕主体、平台、载体、专项、机制、人才等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培育高层次创新平台。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国家级高新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加快建设一批高端人才创业高地,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国家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启动实施大中型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新建100家省级研发中心和1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60家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企业。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30项重大科技和自主创新专项。建设中小微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基地。大力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发展,建设质量强省。积极推动开放式创新。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支持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在豫设立分支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成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深化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机制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技术创新项目和资金分配机制。用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可推广的试点政策,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
(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又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为重点,持续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在改善民生上取得实效。促进就业创业。加快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创业孵化示范园,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抓好困难行业稳岗和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立健全老年福利制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逐步完善疾病应急救助机制。加快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持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9万套,基本建成30万套,其中改造各类棚户区(含城中村)42万套。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全面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全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0所,新增约18万个幼儿学位;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力争全年每个县(市、区)新建1—2所初中、小学。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从2015年秋季起对全日制中职在校生全部免除学费。深入实施郑州大学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和河南大学等7所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支持扩建改造10所左右县级医院、10所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0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00所乡镇卫生院和2000所村卫生室,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加快省直文艺院团新建剧场等项目建设和省科技馆新馆、二里头夏都文化遗址博物馆、中原考古博物院、省书画院新址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基层文化体育设施等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再解决83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造县乡公路5000公里、通村道路8500公里。再解决100万农户“低电压”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万户,改造农村危房12万户以上。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快“三山”(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地区扶贫开发;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第一批试点工作,压茬推进第二批试点工作。全省再实现120万人稳定脱贫。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重点领域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依法做好信访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谋划,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