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视频
近日,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等7部门联合制定出台《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给《提升计划》的顺利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快推进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省政府门户网站特邀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处长刘林亚做客视频直播间,参加以“解读《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为主题的领导专访活动。
主题:解读《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
时间:2015年1月23日上午9:30(星期五)
地点: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嘉宾: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处长 刘林亚
访谈现场
省教育厅基教二处处长 刘林亚
1月23日上午,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处长刘林亚做客省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对《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提升计划》)进行权威解读。
意义
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推进教育公平
刘林亚说,针对我省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尤其是着眼于解决制约特殊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教育厅、发改委、省残联等七部门根据国家要求,共同研究制订了《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殊教育工作重点聚焦在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上。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刘林亚表示,受教育程度直接关系残疾孩子的适应社会能力和融入社会程度,让残疾孩子接受平等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其自我价值实现;有利于减轻千万家庭负担,为社会和谐稳定增添正能量。随着《提升计划》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推进教育公平,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融入社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标
到2016年全省九成残疾儿童将有学上
《提升计划》明确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一是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建立健全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增强特殊教育的保障能力。三是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增强特殊教育的推动能力。
刘林亚表示,通过实施《提升计划》,预期到2016年,全省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亮点
在全省每个县(市、区)开展学前融合教育试点
刘林亚说,《提升计划》是根据国家总体要求制定的,省级层面的文件要反映出自身的特点,我省最大的亮点是:在全国范围内较早的从省级政府层面出台支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将融合教育前置到学前教育阶段,在全省每个县(市、区)选择1-2所普通幼儿园开展学前融合教育试点,让更多的地方分享郑州市管城区奇色花福利幼儿园学前融合教育的成功经验。这不仅能够使更多的特殊需要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早期干预、康复和教育,为残疾儿童顺利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而且对于普通儿童较早地形成关爱、帮助他人的良好品格也具有积极意义。
落实
建立领导负责工作机制 确保计划如期完成
谈及如何确保政策和措施落实时,刘林亚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需要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一是要加强统筹规划。坚持特教特办,依法落实政府责任。各级政府是实施提升计划的责任主体,要把特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历史性任务,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履行好政府应尽的责任。要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是要建立工作机制。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要建立完善政府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实施的工作机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计划如期完成。
三是要加强督导评估。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等纳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指标体系。省级教育督导部门适时组织开展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专项督导,督导结果通报各级政府并向社会公布。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不达标的县(市、区),不得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评估。(记者 黄亮 李瑞)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