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优惠政策 也不如良好的法治环境——访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市长杨树平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10-07-29 17:11 来源:三门峡市政府

杨树平

  开栏的话

  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纲要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目前,时间已经过去6年,实现这一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从今日起,本报开辟《“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省辖市市长访谈》专栏,陆续对省辖市市长进行采访报道。旨在总结经验,找出差距,集思广益,创新思路,为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尽一份微薄之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要以人为本、为民惠民。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市长杨树平认为,没有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就很难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面对新形势,要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促进法治建设稳步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为民政府”的要求。

  理思路:良好的法治环境就是生产力

  当前,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可有的地方GDP增长了,不见得老百姓就满意了,经济就实现良性发展了。对此,杨树平有着自己的认识:“有些人把依法行政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立起来,认为抓项目、抓GDP,就可以暂时搁置、忽略法治政府的建设,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就不可能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他说,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等;另一方面则取决于经济发展环境,尤其是对三门峡这样一个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的中西部城市,打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第一竞争力。对投资商来说,首先要看的就是你的法治环境,我们有些地方招商引资,好不容易把人家引进来,由于法治环境不好,企业没法生存,撤资都撤不走,“热情迎商,关门宰商”,还有谁敢来你这里投资?从这方面讲,良好的法治环境就是生产力。

  事实印证了这一发展理念。2009年,三门峡市确定138个超亿元重点项目,已建成投产59个,在建71个,年度完成投资274.8亿元,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建成数、开工率均创近年之最,该市也被评为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

  谈实践:盯紧两个转变五个抓手

  “有些部门审批某些事项时,借口有规定往后拖,其实就是打着依法行政的幌子干以权谋私的勾当,心里打着不可见人的小算盘。”杨树平说,“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大对公务员的培训,提高公务员素质;一方面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从‘动机’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是要求政府机关把职能转变到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人民群众要求,符合建立法治政府、廉洁政府、高效政府、为民政府这样一个方向上去。要放下架子搞服务,扑下身子抓落实,真正把为民政府的理念落实到每个公务员的言行举止中。”

  为推进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三门峡市从五个方面着手全面推进。

  一、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水平和质量。出台了《三门峡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建立了信访评估制度,建立法律咨询专家制度。通过上述措施,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基本形成。

  二、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行政权力更加公开和透明;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清理行政许可项目;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8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降低5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三、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更加规范。市、县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本级本部门发布的所有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废止了大量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形成了基数清晰、管理规范的新机制。

  四、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基本建立。全市6406名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全部实现上网公布,取消了不合格人员的执法资格;通过梳理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责任得到落实;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制度,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执法环境基本建立。

  五、认真开展行政复议工作,行政复议正在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

  看经验:执法检查一月一次成制度

  “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建设法治政府,确保执政为民,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只有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政府才不会懈怠,政府工作人员才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杨树平说。

  目前,三门峡市已经建立了行政执法举报投诉制度,通过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多渠道受理人民群众的投诉和建议,依法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去年以来,市县两级政府法制机构每月会同纪检监察等机关对环保、房管、质监、国土、交通等重要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在全市通报,除要求存在问题的部门限期整改外,重大问题还要处理,进行责任追究。除了进行执法检查外,还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方面的监督作用,共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日前,该市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再次荣获全国综治优秀市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蝉联荣誉的省辖市,同时又被评为2009年度全省平安建设、信访工作先进省辖市。这一连串成绩的取得决不是偶然,是对该市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体现和回馈。

  谋发展:就是要建立为民的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我们与纲要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任重而道远。面对新形势,我们就要抓紧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急老百姓所急,想老百姓所想,办老百姓所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杨树平说。

  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三门峡市将按照省委“四个重在”的要求,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进一步深化“两转两提”,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继续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调动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促进法治建设动态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为民政府”的要求。

  找位置:要“参”得上“助”得上

  政府法制机构如何定位,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也是此次访谈中,记者关注的一个问题。对此,杨树平说,随着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进程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法律事务要由法制机构办理或者审查把关,如政府和部门制发文件、签订合同、开展重大活动,甚至是企业改制、房屋拆迁、信访等,都要求政府法制机构参与,政府法制机构的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可以说,这支队伍力量的强弱、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和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能否上一个新台阶。

  在这次机构改革中,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由市政府办公室代管的副县级机构升格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增加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县(市、区)政府的法制机构也都在机构改革中得到了加强。

  “前几日,我们骑自行车去体验节能环保,一路上,我们体会到汽车尾气对群众的生活影响太大了。当然,除了节能的观念外,我们的公车能否少开,让群众少受尾气污染。法制办能否在这个问题上拿出些建议和办法。”杨树平说,“我希望法制机构要进一步探索,研究一些重大、前沿的问题;宏观、前瞻性地去把握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容易形成风气的问题,比如说公款消费、公车私用等。法制机构是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中流砥柱,是政府推进机构改革的重要参谋和助手,参谋要参到‘点子’上,助手要‘助’得有力气才行。”(首席记者 李红)

责任编辑:李俊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