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200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各省辖市、省政府各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发展信心,把握总体要求,立足于应对危机这一首要任务,突出“一抓三保”,即抓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细化实施意见,明确责任单位,强化协调联动,以奋力拼搏的精神状态,积极在变化的形势中抢抓新机遇,在逆境中发展和培育有利因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持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态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另行下达。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河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经济调控调节的方向和重点,坚持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着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加强薄弱环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态势,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8407.78亿元,增长12.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305.39亿元,实现利润2150亿元,分别增长19.8%和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0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2.55亿元,增长23.2%;出口总额107.14亿美元,增长27.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9.1亿元。“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落实16项惠农补贴100.5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编制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实施了一批大型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改造中低产田18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74亿斤,增产25亿斤,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改造建设县乡公路7500公里、通村公路8200公里、危桥1.13万延米,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9.5万户,解决了26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盲点村”电网改造,新建和改造农村便民超市1.16万家。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30元,实际分别增长8%和6.5%。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围绕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实施了866个重大工业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074亿元。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积极支持150户服务业重点企业发展,在郑州、洛阳等5市开展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文化、金融、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超过1500亿元,入境旅游人数突破100万人。节能减排迈上新台阶。淘汰了1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和一大批铁合金、电石、刚玉等落后生产能力,关闭小煤矿30个。现役单机12.5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及5万千瓦以上供热机组全部完成脱硫设施改造。13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稳定运行、达标排放,新建污水收集管网678公里,20个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场升级改造工程建成投用,新增污水、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46.5万吨和3122吨。对210家“双高”企业进行了综合整治,完成了113个水源地规划编制及集中整治工作。预计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5.5%和6.2%,均为“十一五”以来最大降幅。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稳步实施,预计城镇化率达到35.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郑汴产业带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一批重大项目陆续落地。制订了“郑汴新区”建设规划和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加快黄淮四市发展的政策措施,四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豫北、豫西豫西南地区加快发展。7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土地流转、村镇整治等专项改革深入推进。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5亿元的县(市)达到23个,超10亿元的县(市)达到8个。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就。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36.8亿元,231个项目建成投产,133个项目开工建设,超额完成年度建设计划。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商贸、文化等各类非工业企业改制全面启动,省直厅局85%的所属企业进入改制程序。实施了126个企业战略重组项目,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2家。国有艺术表演团体聘用制改革全面展开,第一批8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精简省级行政审批项目142项,取消降低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156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39项。适时适度疏导价格矛盾,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水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交通、农业、科研机构等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0亿美元、省外资金18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7%和18%。社会事业发展呈现新面貌。落实资金72.1亿元,对农村中小学生继续实施“两免一补”,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标准,解决农村中小学取暖问题,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完成了6593所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充实工程。完成了177所农村初中校舍和202所城镇薄弱学校改造任务。实施了65个中职、17个高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我省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5%。河南大学进入省部共建行列。改造了53个县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新建改造了80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改造了一批基层计生服务基础设施,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4.97‰。扩建改造了7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了10个县级“两馆”(图书馆、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和3911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成了3800个农家书屋,实施了8000个行政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2000个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果。“十大实事”全面完成。出台了全民创业实施意见,加大了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新增城镇就业120万人。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补差标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18个省辖市全覆盖。新建、改扩建1091所农村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2%。省属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46.6万平方米、竣工278万平方米;新建和配建廉租房25万平方米、5000套。完成了1056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和2.19万人易地扶贫搬迁,106万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城市、农村食品抽检合格率分别比上年提高5.37个百分点和11.29个百分点,药品监督网络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97.2%的行政村实现药品配送进村。全年各类事故和死亡人数均下降20%以上。对口支援江油工作成效显著,首批193个援建项目进展顺利。
同时,也要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生产和效益出现下滑,原材料行业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额增加,导致财税收入增幅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持续回落;消费市场增长趋缓,商品房销售面积和轿车、移动电话、彩电销售量出现下降;抗旱形势非常严峻,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回落,农资价格同比上涨较多,农业比较收益下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长期以来我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深层次矛盾逐步凸显,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制定实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防冷消滞、保暖促长”,着力“应挑战、抓机遇,扩内需、保增长,促转型、打基础”,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加快中原崛起。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0%左右,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11%和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3%。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自主创新力度加大,二、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4%和4.7%。民生得到较好保障。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1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价格涨幅得到合理控制。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三、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面对危机和挑战,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良好态势,为中原崛起夯实基础。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即期调控调节,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难关。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与分析。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走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坚持经济运行月度监测与季度分析制度,建立省辖市、重点行业经济运行旬报和重点企业信息直通车制度,做好分析、研判、预测和预警,及时防范和化解运行中的各种风险,进一步提高即期调控调节的预见性、时效性与针对性。二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大力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由有关部门组成若干个工作小组,对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大力开展涉企收费清理活动,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对部分收费适当减免或缓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抓好2008年银企洽谈会新签订贷款合同的跟踪落实,进一步提高贷款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组织各地对重点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列出重点保障的骨干企业名单,向金融机构进行通报。建立大额收贷提前告知和统一协调机制,支持金融机构运用适度延长期限、调低利率、推迟付息和产业链融资、封闭贷款、订单融资及存货、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方式,加大对原材料行业的信贷资金投放,力保重点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链条不断裂。引导各金融机构对目前生产经营形势比较稳定和出现转机的行业,加大流动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帮助其扩大生产、抢占市场先机。抓紧落实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资金,确保3月底前投入实际运作。争取第一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一季度全面启动。四是支持企业内抓管理、外抓营销。鼓励企业采取灵活销售措施,适度提高销售费用在成本费用中的比例,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努力提高产销率。组织省内企业分类开拓市场,扩大信誉好、有优势企业的产品销售量,引导省内企业在生产配套中选用本省优质配套产品,提高地产品省内市场份额。运用价格和直供电手段帮助原材料行业骨干企业降低成本。积极运用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狠抓节能降耗。五是着力保障生产要素供给。加强煤炭产运需衔接,增加省内煤炭重点合同量,及时协调解决电煤和供热用煤以及运输问题。加强成品油、天然气供需衔接。抓好运力协调,优化运力结构,增加重点企业、优势产品铁路运输量,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二)着力扩大内需,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扩大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大中央投资争取力度,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和各级财政建设资金,加大对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政府鼓励的领域。加强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方向合理、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程序办事、管理制度完善、责任落实、工程质量。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禁新建党政机关办公楼。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全面落实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优先保障土地、矿产资源、环境容量、建设资金,优先办理各项手续,确保具备条件的项目按计划开工,争取一批项目提前开工。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切实做到在建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交通项目方面,力争完成投资650亿元。加快建设石武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确保建成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开工建设郑徐铁路客运专线、漯阜铁路升级改造、山西中南部运煤通道河南段等项目,加快实施郑州、洛阳和南阳机场改扩建工程。争取铁路在建总里程2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开工里程319公里、在建总里程1000公里以上。能源项目方面,力争完成投资680亿元。加快西气东输二线、榆济线河南段等项目建设,建成郑煤赵家寨矿、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河南段等项目,开工建设沁北电厂三期、锦州至郑州天然气管道等项目,争取开工南阳高庄核电前期工程。全年大中型煤炭矿井在建总规模达到2600万吨,电源开工570万千瓦、在建装机总容量1600万千瓦以上,电网开工1725公里、新增2000公里,在建油气长输管线达到4580公里。着力增强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努力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和优抚对象、建国前老党员抚恤和补助标准,加大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力度。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认真落实购买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的鼓励政策。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6000个农村连锁超市和一批配送中心。扩大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将洗衣机等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全面清理消费领域规费,加强价格收费监督检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价格违法行为。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快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开发与节假日调整相适应的旅游、文化、体育健身和网络、动漫等热点消费。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一是加大支农惠农强农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落实稻谷、大豆、油菜籽、棉花等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防止生产和市场出现大起大落;较大幅度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建立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与农资综合直补标准联动机制,开展水稻、棉花等政策性保险试点,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二是全面启动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改造中低产田65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000万亩。建成商丘、周口、安阳大型商品粮基地。加快89个县(场)标准粮田建设。建设3个万亩连片小麦玉米高产核心示范区。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优质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亿亩以上,认真抓好抗旱保苗工作,努力夺取夏粮丰收,力争全年粮食单产和总产稳中有增。加快推进4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全线开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全面开工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力争开工汝河、贾鲁河等防洪河道治理工程;争取开工出山店水库前期工程。三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以规模化、优质化、特色化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和优质高效农业。依托交通干线和中心城市,推动一批花卉生产基地特别是鲜切花生产基地扩大规模、壮大特色品牌。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适应食品安全要求的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重点培育100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建设10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四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并整合支农资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稳妥地推进自然村迁村并建试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五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解决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和温饱问题,完成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和1.06万南水北调库区移民安置工作。
(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有色、化工、食品、服装纺织等工业主导产业,推动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重点抓好860个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开工350个、投产320个,加快建设10大产业基地和10大产业升级工程。围绕建设洛阳动力谷,加快实施河柴重工高速船用大功率柴油机、一拖集团大马力轮拖等项目;围绕建设中原电气谷,加快实施平高新厂区工程、许继风力发电控制设备等项目;围绕建设洛阳重装基地,加快实施中信重机大型核电锻件等项目,全面完成新重机工程;围绕建设洛阳轨道交通装备基地,加快实施洛阳机车高速铁路施工装备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600辆城市轨道车辆项目;围绕郑州百万辆汽车基地建设,加快实施郑州海马轿车、郑州日产第二工场及配套零部件园区等项目;围绕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加快实施永煤甲醇二期和20万吨醋酸等项目,积极推进中石油千万吨级炼油基地、中石化大型煤制烯烃等项目前期工作;围绕平漯现代煤盐化工基地建设,加快实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30万吨聚氯乙烯、20万吨尼龙66盐等项目。围绕对调整结构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抓好中硅公司年产2000吨电子级多晶硅等一批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壮大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规模,加快郑州生物、南阳新能源、洛阳新材料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实施硅光伏、光成像、绿色照明、生物能源等8个重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力争在优势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围绕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争取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5家以上,培育20家创新型企业。加强与国内外500强和大型央企的战略合作,深入推进煤炭、有色、化工、装备、钢铁等行业整合重组,鼓励骨干企业强强联合、上下游联合。继续抓好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企业发展,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800亿元、40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2家和5家。推动水泥、铁合金、焦炭、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加快退出,全面淘汰铅锌行业落后冶炼工艺、设备和收尘方式,力争提前一年完成淘汰落后钢铁产能任务,关闭小火电100万千瓦。
(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当前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的重要着力点,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作用,支持150户省服务业重点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30个特色服务业园区和街区,推动服务业扩规模、调结构、创品牌、增实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编制实施郑州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加快安阳、新乡等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建设全国重要的冷链物流基地、粮食物流体系和出版物流配送体系,推动豫鑫物流与日立物流等企业战略合作。加快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众品食业冷链物流扩建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郑州航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豫北粮食物流中心等项目。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报刊、出版、广电等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和演艺产业发展,加快8个文化发展改革试验区规划编制,抓紧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链式开发、集群化发展。加快推进文化企业、行业资源、区域资源、景区资源和品牌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完善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精品景区建设。继续推进伏牛山、南太行连片连线开发,加强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鲁山大佛等精品旅游景区建设。推动旅行社兼并重组,加快商务旅游发展,大力发展休闲游、近郊游、古镇游、工业游等专题旅游产品,积极拓展入境游市场。发展壮大金融业。加强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鼓励支持境内外金融机构在河南增设分支机构、拓展业务,加快建设跨区经营省级商业银行,积极引进外资保险机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尽快实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计划,确保土地、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积极推进煤矿等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稳步开展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试点。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兼并重组有关企业或项目,引导省内金融机构对重组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和相关金融服务。加大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特别是在建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支持资信条件好的企业经批准发行企业债券,研究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适时调控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布局,保障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的持续和稳定。稳定市场预期,支持居民购买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鼓励住房合理消费。
(六)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化发展。围绕构建以“郑汴新区”为核心增长极、以郑汴一体化区域为核心层、以中原城市群其他7市为紧密层、以周边9个省辖市为辐射层的“一极两圈三层”的现代城镇体系,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进一步拉动内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动力。强力推进“郑汴新区”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形成发展合力;按照复合城市理念,统筹编制“大郑东新区”和“汴西新区”总体规划,制定产业集聚区和基础设施专项详细规划;把涉及“大郑东新区”的石武客运专线等5个铁路、京港澳高速郑漯段拓宽改造等4个公路、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2个物流、海马(郑州)15万辆轿车等3个战略支撑产业、郑州机场7个改扩建工程等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进。以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纽带,加快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交通圈”。全面启动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与互补,逐步实现现有九市与周边9个省辖市发展融合。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在抓好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引导产业集聚区根据比较优势,科学确定产业定位,加快集聚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吸引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功能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提升对城市产业、人口、环境的承载能力。围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开工建设郑州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争取开工二号线,启动洛阳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南阳、信阳、周口沙北等10个省辖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焦作、鹤壁等8个省辖市污水处理厂脱氮去磷升级改造和濮阳、济源、三门峡等10个中水回用、50个县级垃圾处理场无害化处理系统项目,启动垃圾焚烧发电和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试点。加快县城供水设施建设和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开工建设40个城市(县级)和20个重点镇供水、9个供热和12个燃气管网等工程,启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受水城市配套供水工程。加快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改造,建成漯河等6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建成省危废处置中心,开工建设许昌、驻马店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推广7个城乡一体化试点经验,加快全省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安排县域经济发展奖补资金,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速。
(七)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强化目标责任制,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量化考核。加快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重大节能工程,推进安阳钢铁高炉系统节能改造、神火铝业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力诺太阳能集团濮阳公司窑炉改造等180个节能重点项目建设。以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生资源高效加工利用、零排放和再制造为重点,加快建设豫光金铅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三门峡天元铝业年产10万吨再生铝等项目,争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5%。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从源头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加强有色、建材、化工等八大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推广绿色照明工程,形成年节电2亿千瓦时能力。加强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和政府机构节能。巩固和扩大“禁实”成果,推动新型墙材生产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强企业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深入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强化城乡污染治理设施和减排工程运行监督,确保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全面稳定达标运营,燃煤电厂脱硫设施投运率达到95%以上。率先在郑州市全部拆除集中供热区域以内的燃煤供热小锅炉。加强局部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的综合整治。实施60个工业点源污染深度治理项目,减排化学需氧量1.8万吨。实施5市6地堆存铬渣治理。对冶金等行业58家企业进行脱硫治理,对造纸、制药等行业280家企业实施废水深度治理,完成3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治理。支持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控系统平台建设,争取上半年完成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自动监控设备更新改造。推广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度,搞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全面推行绿色信贷,开展绿色保险试点。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编制实施重点行业和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方案,重点建设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试点企业和循环农业示范区。加快林业生态省建设,完成造林面积638万亩。创建60个环境优美小城镇和300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完成1万个村(镇)绿化工程。
(八)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在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增强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和自身活力,以改革保发展、保稳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省直厅局所属企业脱钩改制任务,推进省管企业辅业全面与主业实现分离,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战略重组,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根据国家确定的投资核准目录,缩小投资审批范围,凡国家没有明令禁止核准权下移且下移后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项目核准权下放到省辖市;将备案类项目备案权下放到县级政府。抓住有利时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重点做好成品油税费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相关工作,适时理顺煤电、天然气价格,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推进水价改革,促进水资源节约使用,提高排污、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环保收费标准,扩大征收范围,改进征收方式。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抓好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进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扩大村镇银行试点,改善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针对当前外部需求受国际经济影响急剧收缩的形势,加快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扩大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扩大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扩大紧缺资源、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资源勘查开发基地、生产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骨干优势企业、重大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实施一批10亿元以上的重大引资项目,重点做好国内外500强和行业前50强企业的引进工作。鼓励与沿海发达地区建立产业转移联盟,利用飞地政策设立产业转移承接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式和链式转入。制定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依托产业集聚区,推出一批特色项目,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豫创新、创业,带动和促进本地产业升级。
(九)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方筹措资金,认真抓好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十大实事”。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全民创业,支持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发展,推动以创业促就业。认真落实支持企业度难关的扶持政策,鼓励困难企业不裁员或尽量少裁员,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稳定员工队伍,妥善安排员工基本生活。积极实施特别就业援助计划和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组织“就业援助春季行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活动,主动为困难群体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技能。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鼓励农田水利、交通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开工项目尽量使用当地农民工,支持农民工利用在外务工积累的资金、技术及其他资源优势开展创业,积极做好春节后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服务工作。使用失业保险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职工在岗培训补贴。完善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低保的联动机制,确保失业人员失业金按时发放。将长期停产、半停产的原城镇集体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将失地农民纳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将在校大学生和全省9.2万名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全面纳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努力实现医保全覆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积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争取3年内基本解决历史欠账。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改扩建50所左右中职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支持20个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加快郑州大学“211”三期实施进度,积极推进河南大学省部共建。进一步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郑大一附院门诊医技楼、省肿瘤医院门诊楼、省中医二附院病房楼等在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省中医一附院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省职工医院病房楼,改造一批市级重点中医院和精神病专科医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行农村住院分娩补助政策,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10万例复明手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继续建设中国文字博物馆、省广电发射塔,加快开封古城墙保护、省体育中心二期、玄奘故里开发等项目。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创建食品安全省。解决好征地拆迁、企业改制过程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安全生产,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附件:河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指 标 名 称 |
计算单位 |
2008年计划 |
2008年实际 |
2009年计划 | |||
绝对值 |
增长% |
绝对值 |
增长% |
绝对值 |
增长% | ||
一、全省生产总值 |
亿元 |
17575 |
11 |
18407﹒78 |
12﹒1 |
21050 |
10左右 |
其中:第一产业 |
亿元 |
2435 |
3﹒5 |
2658﹒80 |
5﹒5 |
2970 |
3﹒5 |
第二产业 |
亿元 |
9790 |
12﹒5 |
10477﹒92 |
14﹒9 |
12100 |
11 |
工业 |
亿元 |
8890 |
13 |
9546﹒08 |
15﹒6 |
11070 |
11﹒5 |
第三产业 |
亿元 |
5350 |
12 |
5217﹒06 |
10﹒2 |
5980 |
10﹒5 |
二、财政 |
|
|
|
|
|
|
|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亿元 |
991 |
15 |
1009﹒14 |
17﹒1 |
1100 |
9左右 |
三、物价 |
|
|
|
|
|
|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
不高于上年 |
|
107左右 |
7左右 |
104左右 |
4左右 |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9440 |
18 |
10400 |
30 |
12480 |
20 |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7854 |
19 |
8700﹒11 |
31﹒6 |
10525 |
21 |
五、商业 |
|
|
|
|
|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5287 |
15 |
5662﹒55 |
23﹒2 |
6445 |
14 |
六、对外贸易 |
|
|
|
|
|
|
|
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149 |
16 |
175﹒28 |
37﹒1 |
192 |
10 |
其中: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96 |
15 |
107﹒14 |
27﹒9 |
118﹒5 |
10 |
进口总额 |
亿美元 |
52 |
18 |
68﹒14 |
54﹒5 |
73﹒5 |
10 |
七、利用外资 |
|
|
|
|
|
|
|
外商直接投资 |
亿美元 |
38 |
25 |
40﹒33 |
31﹒7 |
45﹒2 |
13 |
八、教育 |
|
|
|
|
|
|
|
研究生招生 |
人 |
10759 |
35 |
8530 |
7﹒2 |
10081 |
18﹒18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
人 |
358000 |
6﹒4 |
397300 |
11 |
369500 |
-7 |
九、人民生活 |
|
|
|
|
|
|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2395 |
8 |
13200 |
8 |
14125 |
7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4083 |
6 |
4430 |
6﹒5 |
4695 |
6 |
脱贫人口 |
万人 |
100 |
|
106 |
|
110 |
|
十、人口与就业 |
|
|
|
|
|
|
|
人口年末数 |
万人 |
9936 |
|
9918 |
|
9984 |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6﹒5 |
|
4﹒97 |
|
6﹒5 |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100以上 |
|
120 |
|
100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5 |
|
4﹒5 |
|
4﹒6 |
|
十一、社会保障 |
|
|
|
|
|
|
|
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
万人 |
930 |
|
955 |
|
983﹒3 |
|
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
万人 |
|
|
1430 |
|
1740 |
|
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
万人 |
680 |
|
688 |
|
683 |
|
十二、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
|
|
|
|
|
|
|
粮食 |
万吨 |
5000 |
|
5370 |
2﹒4 |
5000以上 |
|
棉花 |
万吨 |
80 |
25 |
65 |
-13﹒3 |
65 |
持平 |
油料 |
万吨 |
500 |
4﹒4 |
505 |
4﹒3 |
505 |
持平 |
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880 |
7﹒6 |
595 |
9﹒6 |
637 |
7 |
十三、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
|
|
|
|
|
|
|
原煤 |
万吨 |
17000 |
-10 |
20000 |
5﹒7 |
19000 |
-5 |
原油 |
万吨 |
465 |
-4﹒1 |
475 |
-2﹒0 |
465 |
-2﹒1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2070 |
12﹒2 |
1990 |
4 |
2150 |
8﹒0 |
食盐 |
万吨 |
46 |
持平 |
46 |
持平 |
46 |
持平 |
卷烟 |
万箱 |
309 |
持平 |
316﹒5 |
2﹒1 |
316﹒5 |
持平 |
十四、运输 |
|
|
|
|
|
|
|
全社会货运量 |
亿吨 |
10﹒7 |
10 |
11﹒6 |
14﹒4 |
12﹒7 |
9﹒5 |
全社会客运量 |
亿人 |
13﹒2 |
10 |
13﹒9 |
13﹒5 |
15﹒2 |
9﹒5 |
十五、能耗和环保 |
|
|
|
|
|
|
|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
吨标准煤 |
1﹒22 |
-5﹒1 |
1﹒219 |
-5﹒1 |
1﹒161 |
-4﹒8 |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 |
万吨 |
65﹒57 |
-5﹒5 |
65﹒57 |
-5﹒5 |
63﹒34 |
-3﹒4 |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
万吨 |
146﹒69 |
-6﹒2 |
146﹒69 |
-6﹒2 |
139﹒75 |
-4﹒7 |
注:1﹒全省生产总值及其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2008年预计增速为扣除价格因素以后的实际增速。
3﹒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省初步预计数,最终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对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