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7567平方公里
【人口】1260万人
【邮编】450000
【区号】0371
【区划】辖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上街区、惠济区、中牟县、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总面积7567平方公里,人口1260万人,市区面积1284.8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709.69平方公里(含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1284.8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8.4%。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C。7月最热,平均27.3°C;1月最冷,平均0.2°C;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境内大小河流35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流经郑州段的黄河150.4公里。
郑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 国家重点支持的六大遗址片区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会员。在华夏民族传统宇宙观中,郑州地区是“天地之中心”, 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交流的十字要冲,域内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上, 夏、商、管、郑、韩建都于此,隋、唐、 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大河村文化遗址是著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郑州这片土地上;3600年前,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至今中心城区依然保留着7公里长的商代城墙遗址。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文明,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圣地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中国最古老的登封观星台都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全市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双槐树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6处,可移动文物近15万件(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先后入选14项,文物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
郑州人才辈出,灿烂的中原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如春秋时期政治家子产,战国早期道家名师列子,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申不害,战国末年水利家郑国,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散文家的韩非,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东汉名臣杜密,西晋文学家潘安,唐代画家、文学家郑虔,唐代诗人、有“诗圣”之称的杜甫,唐代诗人白居易、李商隐,五代宋初文学家梁周翰,北宋建筑学家李诫,金元之际教育家、理学家许衡,清代数学家陈之勋,清代爱国将领沙春元,清代科技史专家仓孝和、历史学家荆三林等。
郑州是全国自然资源储量丰富的城市。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油石等36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72.12亿吨,铝土矿保有储量2.49亿吨,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等为优势矿产,天然油石矿质优良。
郑州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人文景观众多,自然山水资源丰富。有“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少林寺,全球闻名的少林功夫;有“五代同堂”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岳嵩山;有海内外华人的精神家园轩辕黄帝故里;有饱览中华母亲河黄河风光的黄河文化公园;有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星台;有最古老的道教庙宇中岳庙;有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有画像与壁画共美的打虎亭汉墓;有峡谷飞瀑环翠峪和风光旖旎的雁鸣湖等众多旅游胜地,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郑州旅游节庆演艺活动持续不断、精彩纷呈,少林武术节全球武林英豪齐聚郑州竞技传统武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全球华人瞩目,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汇聚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道郑州,《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向世人展示“山石为乐器、流水为琴弦”的美妙视听盛宴。2020年,郑州市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线,以全域旅游为主导,以重大文旅项目为新引擎,全力打造文旅发展新格局。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巩义市获得河南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荣誉称号。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紧扣黄河文化带设计了5条沿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紧扣嵩山文化带设计打造了8条精品线路,紧扣中心城市商代王城遗址、二七纪念塔片区、二砂文化片区等商代文化、革命文化、近代工业文化等,设计打造王朝街道和古都之旅、红色之旅、铁路和现代工业之旅等3条精品旅游线路,并进行宣传推介。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培育,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旅游品牌。新密市米村镇朱家庵村、二七区樱桃沟社区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协作体亮点活动频现,“大美黄河·醉郑州”短视频大赛和“我和黄河的故事”图文征集活动均取得良好效果。
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迈出新步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谋划建设。高标准启动示范区“一报告一规划一方案”编制工作。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圆满完成。扎实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列入计划的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任务全部完成。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基础更加坚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功能布局,编制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大交通、大开放、大产业、大文化、大生态之“势”加快构建。龙头带动作用得到强化。省委省政府出台《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 2035年)》, 明确提出构建“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空间结构,郑汴、郑新、郑焦、郑许一体化深度融合。城市影响力大幅提升。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得到了广泛好评。特别是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城市始终充满正能量。郑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国际乒联巡回总决赛、郑州国际马拉松赛、“汉语桥”世界中学生汉语大赛等顶级赛事成功举办。荣获“国家质量魅力城市”“ 全国美好生活城市”“全国关注森林活动 2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荣登“全球营商环境友好城市百强榜”。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中原科技城挂牌启动,国家超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即将投用。新建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3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7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2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紫光、浪潮、中软国际等重大项目落地,富泰华等230个项目开工,华锐光电等215个项目投产,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成功创建。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全国首个千亿级科技服务企业启迪科服总部落户郑州,金融业增加值完成1302.9亿元、增长4.1%,物流业增加值905亿元、增长5.8%。数字经济发展迅猛,软通动力、海康威视、中科院过程所等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入驻智慧岛,新华三智慧计算终端全球总部基地、中国长城(郑州)自主创新基地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鲲鹏生态软件小镇初具规模。城市大脑一、二期建成投用,我市成为全国场景应用最多的数字化运营城市。都市现代农业提质发展,粮食总产146.4万吨,新建高标准农田3.1万亩、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30个,三农基础更加稳固。
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四条丝路”提档升级,“空中丝绸之路”基本形成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 291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2.2万吨,保持中部“双第一”;“陆上丝绸之路”网络遍布欧洲、中亚和东盟30个国家130个城市, 班列全年开行1000班、货重54.1万吨,分别增长33%、56.1%;“网上丝绸之路”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网络枢纽,跨境电商交易额107.7亿美元、增长24.6%;“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与青岛、连云港等港口无缝衔接,海铁联运完成1.1万标箱。开放平台持续完善,自贸区郑州片区完成改革创新总任务的94%,形成创新成果140项。航空港实验区首家本土货运航空公司成立,河南首条直达欧洲定期客运航线郑州 — 伦敦开航。口岸建设不断强化,药品进口口岸获国家批复并公告,粮食口岸建设取得突破,汽车口岸二期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省政府批准筹建;新郑综合保税区通关服务水平全国领先。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引进域外境内资金2235亿元、增长6%;引进日本住友商事等世界500强企业6家,实际吸收外资44亿美元、增长5%。
城乡融合步伐加快。“畅通郑州”工程不断完善。机场累计开通客货运航线242条, 郑州获批全国唯一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郑万、郑阜高铁河南段通车,米字形高铁网初步成形。轨道交通三期规划获批,已开通运营线路7条151.6公里。农业路高架、金水路西延等一批道路建成通车。国道310 线中牟境改建、107线郑州境东移(一期)2个环城货运通道项目主体完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项目1174个、完成投资2096.2亿元;23个中心镇开工项目237个、完工203个、完成投资30.02亿元;新建停车泊位6.2万个;一大批水电气暖工程加快建设或建成投用。清洁取暖、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试点城市工作顺利推进。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启动“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加快推进“一环十横十纵”道路升级,完成道路大中小修工程49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支路背街126条;整治提升老旧小区89个。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36个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打造特色街道1030条;完成架空线缆入地214.5公里。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覆盖率74.3%;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态建设成效凸显。持续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绿化20.76万亩、 森林抚育8.26万亩;全面推进铁路沿线、生态廊道等五项整治,连通绿道530公里;碧沙岗等公园拆墙透绿受到好评,市区新增绿地3455万平方米,建成各类公园460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05%。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修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牛口峪引黄工程建成通水,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主体完工,全年生态调水3.36亿立方米。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83个,建设美丽乡村32个。完成4类重点对象787户存量危房改造任务。“大棚房”整治长效机制全面落实。
短板弱项加快补齐。脱贫攻坚圆满完成,全市18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存量贫困人口1715人全部脱贫。累计投入3.23亿元助力卢氏县如期“摘帽”。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推进,PM2.5、PM10完成省定目标, PM2.5月均浓度5-10月份连续6个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京津冀“2+26”城市、全省18个省辖市排名同比均提升2位;河湖长“治、管、护”责任全面落实,“三污一净”专项治理扎实推进,5个国控断面稳定达标,省控断面达标率100%;强化建设用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量实现零增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推进。除限额内和 PPP外,市本级政府没有隐性债务;非法集资案件有序化解;全市商品住房去化周期处于合理区间,省交办问题楼盘化解率81.5%。
民生社会事业持续改善。大力实施为民造福10条,民生支出128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5%。省市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万人。新增公办幼儿园241所,市区新投用中小学校30所。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揭牌。为6.89万名低保、特困及低收入对象和4.36万名优抚救助对象发放消费券5625万元。双槐树“河洛古国”考古项目入选国内十大考古新闻,美术馆新馆、大剧院开放运营。棚户区住房改造基本建成11.8万套,公租房实物分配7848套,安置房网签13.2万套,建成青年人才公寓5078套。
责任编辑:赵檬